門檻低、主體多、速度快是當前各行各業利用自媒體的主要特征,保險市場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保險機構及從業人員利用自媒體展示公司形象、普及保險知識。不過,由于自媒體信息審核弱,夸大宣傳、片面解讀等問題頻現,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還埋下大量保險消費糾紛和群體性事件風險。
為此,近日,銀保監會緊急發文,嚴打保險機構、保險從業人員利用自媒體平臺虛假宣傳。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意在規范保險營銷員的銷售行為,減少銷售誤導的發生。
據悉,6月初,一份印有“特急”字樣的文件《關于加強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行為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下發至各保險市場經營主體。
“通知”所指自媒體包括互聯網站、應用程序、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微信等,運營主體包括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以及保險從業人員。
“在互聯網時代,保險營銷員利用自媒體宣傳來促進銷售,這是科技賦能保險銷售的重要體現。但有些營銷員利用不實宣傳或夸大宣傳等方式進行銷售,具有明顯的誤導嫌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說道。
那么,誰該對自媒體營銷負責?“通知”明確要求,各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建立健全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行為管理制度,切實承擔起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行為管理的主體責任。
在營銷宣傳信息合規準確方面,“通知”要求,對于涉及保險產品介紹、銷售政策和營銷宣傳推介活動的,應當以公司官方自媒體信息為準,嚴禁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保險中介機構、從業人員自行編發,對于不涉及保險產品介紹、銷售政策和營銷宣傳推介活動的,應當指定責任部門進行審核管理。
在審核管理過程中,信息監控顯得更為關鍵。“通知”要求保險機構應當加強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信息監控,采用個人報告、定期檢查、關鍵字檢索、委托第三方機構監控的方式對官方自媒體和所屬保險從業人員個人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信息進行監控。
此前,對于自媒體營銷監管并沒有明顯的限制性規定,未來將加大處罰力度。銀保監會表示,近期,強化了對保險銷售誤導的查處懲戒力度。針對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問題和突出公司,組織開展“精準打擊行動”,從嚴整治、從快處理、從重問責。
對于自媒體銷售誤導,“通知”明確了責任追究的硬性規定,如保險機構應當將違法和不當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行為責任追究納入到各級機構考核之中,并與保險從業人員業績、獎金、職級升降掛鉤,做到及時處置,并視情況追究上級主管和所在機構相關負責人管理責任。
與此同時,“通知”還披露,將建立與保險從業人員違法和不當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行為掛鉤的行業黑名單制度,及時曝光自媒體保險營銷宣傳典型案例,主動開展相關風險提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據介紹,險企和保險中介機構對公司官方自媒體和所屬保險從業人員個人自媒體已開展自查,梳理、排查信息發布現狀,主動發現問題并整改。銀保監會要求在今年8月1日之前上交自查整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