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異思維,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求異思維在品牌營銷中的運用,看似兵行險招,但只要準確抓住了受眾痛點,便具有無限的解放力和再生力。
品牌營銷拼刺刀的階段,“反經驗”正在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邏輯。品牌營銷的意義,與其說是“更好”,不如說是“不同”。反套路成為最好的套路。
電商就要花式造節?
自2009年誕生首個“雙11”,電商造節迅速崛起,牽動著整個中國零售業的神經。
然而,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沉浸在“秒殺、爆款、湊單”的亢奮中。
廣告人Tara Button創辦的電商網站BuyMeOnce(只買一次),號召消費者少買東西,上線僅兩個月就獲客70萬。類似的還有Patagonia曾經反套路營銷“別買我們的夾克”,效果顯著。
通過這類反套路營銷,旨在強調積極的購買后體驗,即突出產品的耐用性,大大沖擊了電商造節帶來的速食消費文化。
要么自黑到底,要么趕緊"洗白"?
今年夏天,“肥宅快樂水”迅速走紅。
本來是對不健康飲料的調侃,但可口可樂公司順勢而為,借“肥宅快樂水”來擴大銷量,同時借助各種自媒體平臺,制造一場聲勢浩大的品牌營銷活動,不僅使得可口可樂的“肥宅快樂水”深入人心,連維他奶、檸檬茶、薯片等零食也紛紛加入肥宅零食行列,營銷自己的品牌。
消費者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誠實的。新一季財報顯示,2018 財年第一季度,可口可樂錄得凈營收 76 億美元,每股利潤 46 美分,均高于華爾街預期。
不“抖”起來,就是與全世界為敵?
這兩年,抖音爆火。南抖音、北快手,日活躍用戶高達1.5億的數據讓同類型app嘆為觀止。品牌也在這片匯聚大量優質用戶的寶地展開一輪輪攻勢,發起了各式各樣的挑戰賽。從音樂到形式,從情節到內容,品牌力求在抖音上抖出花樣、抖出奇趣、抖出看點,仿佛不抖起來,就是與全世界為敵。
然而,最近一則#BYD不要抖#挑戰賽卻一反往常,出其不意地叫人不要抖。這則另類的挑戰賽一經發布,就引發大量關注,上線當日總瀏覽量高達1億,4天突破6億!還引發了一系列品牌跟風狂潮。這則反套路營銷模式究竟有什么魔力,引得眾人紛紛參與?
(1) 用非常規操作,脫穎而出抓住消費者的心
優秀的品牌善于抓住消費者心理,敢于進行非常規炒作。在“注意力經濟”下,不少品牌都將“雙微一抖”變為品牌營銷的標配,在抖音上“抖”的不亦樂乎,這時,比亞迪卻反其道而行之,號召網友“不要抖”,并定制了專屬貼紙、提供了豐富的獎品。這種反差式玩法極大地引發了網友的好奇,反而吸引了更多目光,讓網友產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在強大的心理和獎品驅動下,眾多抖音紅人、粉絲都自發帶比亞迪貼紙參與挑戰,帶動熱度,造就了超高的曝光量和互動量。
(2)用一個趣味點,撬開品牌對外輸出口
在當下發達的互聯網媒介環境下,品牌營銷模式同質化趨勢越發嚴重。想要在營銷紅海中出奇制勝,必先贏得年輕人的喜愛,滿足人們的情緒宣泄需求。此次,比亞迪一反以往在微信、微博、傳統PR傳播的套路,創新營銷玩法,積極借勢網絡潮流,在抖音上以趣味化的方式和年輕網友對話。在網友參與活動,舞動起來的同時,挑戰賽的趣味點得到激發,更讓品牌UGC資產得到沉淀。優質的原生趣味視頻也成為了撬動品牌對外輸出口的一把利器。
(3)擺年輕化姿態,生命力帶來品牌影響力
在消費升級、互聯網影響日趨深化的當下,品牌也需要通過不斷的年輕化迭代,強化與年輕人的有效溝通。推陳出新才能保持活力,進而帶來品牌影響力。比亞迪在此之前就發布了品牌主張“向新而行”,指代一種向新方向不斷前行的狀態。在新主張下,比亞迪以年輕化的姿態,進行全新的營銷探索,此次“不要抖”活動可謂在 “新奇”上下足了功夫,也讓品牌更具生命力。
#p#分頁標題#e#活動在吸引網友參與的同時,還引發了眾多品牌聯袂跟風。在挑戰視頻頁面下方,眾多品牌都參與“不要抖”的視頻潮流,營造了一場從網友到品牌的雙重狂歡。比亞迪也因此完成了一次極為成功的品牌年輕化嘗試。相信接下來比亞迪還有更多奇思妙想,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