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內地電影票房突破600億元了,這里面有多少你的付出呢?
春節檔冠軍的電影,從開年到年底依然穩坐年度票房冠軍的寶座。
36.5億票房的《紅海行動》告訴我們,主旋律電影可以很好看;告訴我們,賀歲檔不是一定要看喜劇。值得注意的是,一開始《紅海行動》在春節檔中是最冷門的一部,《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西游記之女兒國》都是“IP”電影,排片遠超過這部。而一部并不算應景的片子全然憑借口碑逆襲殺出一片“紅海”,觀眾們用電影票投票的方式告訴這個行業,他們對于好電影的判斷和訴求,IP和明星不是萬靈藥。
同時,以《紅海行動》為代表的是2018年整個春節檔的超強表現,從2017年底上映的《前任3》20億票房帶熱大盤開始,2018年2月單月票房突破100億,不僅刷新了之前73億的單月紀錄,同樣刷新了全世界電影票房的紀錄,絕對是今年電影的“開門紅”了。
在此還要感嘆一下博納于老板的眼光。《紅海行動》春節檔排片墊底的時候他放話說“春節檔冠軍一定是《紅海行動》”,到了國慶的時候,幾部主要影片中熱度最低的《無雙》他同樣一早放話“鎖定國慶檔冠軍”。后來《無雙》一路逆襲的戰績大家也看到了,很聽自家老板的話了。
小清新的青春電影,懷舊的初戀情懷賣出了高價,尤其是在預售階段。之后的退票風波,也讓一部電影逐漸失去了它的焦點。作為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這部電影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從金馬獎項的肯定中也能看出。但在盤點里提到它,是因為這部電影我們知道了,原來如今票務網站可以有一種“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營銷新玩法。這部電影的“貓膩”讓之后貓眼、淘票票的專業版都上線了顯示“退票率”的新功能,而電影發行行業背后的深水和套路,也引發了眾多討論,是否被進一步推向規范未必能夠言說,但讓院線經理和觀眾更擦亮眼睛,對于市場回歸公平總是積極的。
順著這部電影可以再看另一部《英雄本色2018》,就電影本身而言是畫蛇添足、狗尾續貂的奇怪產物,搭著前些年的資本順風車,用IP,流量演員和新晉資本組合而成的典型項目。上映后票房口碑都平平,沒想到幾個月后導演丁晟突然在微博發長文質疑電影宣發方光線傳媒在“宣發”和“票補”款項上存在問題,要求對方出示賬目明細。而光線傳媒回應稱已經按照相關合同履行宣發方面的合約,沒有權利和義務向任何其他第三方披露包括宣發明細在內的任何信息和資料,并表示不愿意看到,“票房不好的都讓宣發背鍋的行業怪象”。且不說孰是孰非的因果關系,場外的這場熱鬧倒是讓普通觀眾都知道了,原來宣發的賬目是不能說的秘密呀,貴圈水好深。
這部電影也堪稱“修羅場”。號稱“歷時六年”耗資7.5億元,卻像個笑話,和電影里劉嘉玲、梁家輝、吳磊三頭一身的形態一樣,一部“怪物”,是過去這些年里面資本涌入電影市場帶來龐大泡沫的產物。而唯有上映三天就撤檔這件事情,想對片方說,干得漂亮!希望它沒有卷土重來的一天。
今年算是“票房保障”開心麻花大起大落的一年。
暑期檔的《西虹市首富》,25.4億票房作為一匹黑馬爆紅得令人措手不及。在全民被“藥神”震撼得有些沉重的暑假里,一部單純而接地氣的喜劇顯得比較討喜。
#p#分頁標題#e#今年最具話題性的電影,也是近年來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形容起這部電影,正面標簽滿滿,年度神片,高能票房,現實主義力作,電影推動現實改革案例……是的,我們終于有了一部有力量的電影足以讓現實向好的方向發展那么一點點,我們終于能夠全民為一部有力量和意義的電影去買單。這簡直是,中國電影,這么多年以來,最正能量的事情!
《我不是藥神》至今的豆瓣評分還在九分以上,對標的是《活著》《霸王別姬》這樣的華語電影傳世佳作。從電影本身來看,也有人會覺得不服,說它明明沒有達到這樣的藝術高度。而這部電影引發的討論在電影之外,不屬于電影本身。但電影之外討論越烈,反倒覺得這個9分在這個時代實至名歸。一部電影的生命不止發生在劇作演員畫面剪輯這些內部環節之間,它和觀眾的觀看共同形成一個新的生命體。這些年無數次聽到一種言論,說“生活已經這么辛苦,進電影院就想開心開心,電影就是娛樂,為什么要給自己花錢買難受”。至少“藥神”的票房和熱度,讓更多人心甘情愿體驗了“花錢買難受”的意義。
而且,這還是一部青年導演的處女作,這就更有意義了。
這出“好戲”在好看之余,傳遞給我們的一個好消息是:又有一位演員成了好導演。
這些年演員做導演的熱潮沒退過,但大多憑著的是熱錢的追捧,而非真正的本事。而《一出好戲》帶來的驚喜是超乎意料的,黃渤沒有在自己的舒適區里賺方便錢,甚至貢獻了一類中國電影市場上此前幾乎極少見的電影,四兩撥千斤地展現了“兩小時看完人類簡史”的創作野心。而13.5億的票房是觀眾給這份誠意和勇氣的回應。
相比之下,另一位演而(yi)優(ban)則導的包貝爾,用《胖子行動隊》給市場做了一份生動的反面教材。故事單薄,笑點低俗,最重要的是對于胖子重復的惡意詆毀,對女性庸俗的物化意淫,都讓這部電影的評分一降再降。真心奉勸想做導演的演員們,長點知識長點眼,長點胸懷長點心吶。
“情懷”的這顆羊頭,終于在這部電影上映的經歷里徹底腐成了一盤臭狗肉。《愛情公寓》在電影市場上的表現也堪稱“現象級”,首日排片45%,單日票房3.1億,預售破億。如此輝煌的成績,因為有“情懷”。粉絲說演什么不重要。然而演什么真的不重要嗎?
這里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波神操作,把全新的盜墓故事,套上懷舊IP,改頭換面,硬扯情懷騙人買單,這個玩法也是令人長了見識。況且《愛情公寓》本身背著滿滿黑歷史的電視劇,為什么要讓觀眾覺得欠了它一張電影票,簡直就是莫名其妙。好在之后急轉直下的劇情,這一屆觀眾立馬翻臉不認人的覺悟,還挺給自己的智商爭氣的。
“好演員的春天來了。”趁著這句話的熱乎勁,《無名之輩》居然真的在歲末的電影院里從《毒液》《神奇動物2》等歐美大片里殺出一條閃耀的平凡之路。
上一部饒曉志的電影《你好,瘋子》票房慘淡,讓導演苦惱感慨“答對了題,老師卻不判分”。好在今年一系列表演類的節目,讓觀眾把演員的演技當回事去了解和品評。在“流量”們失效后,市場似乎更加渴望好演員帶來的能量。而任素汐恰逢其時地帶著“無名之輩”名頭殺入大眾視野,章宇也憑借此片加深了在觀眾心中好演員的印象。作為一部兼具敘事技巧和人文關懷的小成本電影,好票房所昭示的好演員、好電影的春天,在這個“寒冬”里顯得格外溫暖。
不過,也不是每一部口碑佳作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暖,比如藏語電影《阿拉姜色》受到不少觀眾的喜歡,這個不動聲色地將愛與道德、信仰與責任講得克制又動人的電影拿下國內許多電影節的大獎,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年度最佳,但最終僅收獲了244萬的票房。此外,《狗十三》《淡藍琥珀》等文藝片同樣僅僅收獲了口碑而沒能走得更遠。
#p#分頁標題#e#這個歸類,其實是想說以張藝謀為代表的幾位大導演的作品,似乎都有些被“淹沒”得沒什么存在感了。《影》作為張藝謀藝術探索的新嘗試,用了包括實力派、綜藝咖、流量小鮮肉的組合拳演員陣容,國慶檔6億級別的票房對于張藝謀來說真不能算成功。鄧超減肥的故事很勵志,但話題并不沒能轉化成觀眾看電影的動力。形式的用力和敘事的蒼白對比之下,讓電影顯得吃力不討好。
除了張藝謀之外,姜文的《邪不壓正》和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也沒能帶來驚喜。姜文此次將第一主角讓位給了彭于晏,新鮮的肉體并不能填補觀眾沒能在電影里接收到足夠養料的遺憾。而徐克似乎過于醉心特效了,不破案的狄仁杰觀眾也不太愿意買賬。
這部電影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公映。今年5月參賽戛納電影節時得到了“載入史冊的3D長鏡頭”這樣的評價,但這個不是筆者把它放進盤點的原因,而是這樣一部完全和絕大多數以娛樂為訴求的觀眾無關的文藝片,竟然預售破億元。在小眾的文藝片里,這算“爆倉”級別了吧。
同樣今年亮相戛納的賈樟柯的《江湖兒女》,6000萬的票房是蜚聲國際的賈導從影二十多年的票房巔峰。而“地球”通過“抖音”和上熱門網綜的宣傳,讓原本曲高和寡的文藝片“下沉”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更令人好奇的是,這些可能并不算對口,奔著“跨完年和身邊的人說一聲新年快樂”去的普通觀眾,會怎樣評價這樣一部夢境般的非常規敘事電影。畢竟,當小眾電影只在小眾范圍內傳播的時候,也沒什么機會見識大眾的看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部“文藝片中的戰斗機”電影要刷新文藝片的票房紀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