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廣東山區:名優特產“搭車”新零售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中新社廣州1月1日電 (許青青 盧育辛)在廣東山區連州,容易腐爛、不易保存的農村名優特色生鮮產品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的“新零售”方式,快速走出深山進入市場,這讓當地的綠水青山將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每年12月,是廣東連州菜心豐收的采摘季。連州因地處粵北清遠的高海拔山區,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特殊氣候使種植出來的菜心比其它地區的菜心更爽口汁多,經霜打后更清甜細嫩,多年來已遠近馳名。但以往由于冷鏈物流技術落后,設備簡陋,當地的菜心大部分都走批發渠道到廣州的江南市場。同時,因為缺少必要的產后預冷處理,損耗率較高;有時候菜心產量增加,還會遇到中間商壓價的情況。
去年11月,連州市連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盒馬鮮生”合作,實現了上午采摘,中午12點進冷庫進行預冷處理,當天晚上12點從連州發車到廣東中山配送中心,第二天上午在恒溫加工間進行分揀加工,下午運輸到廣州、深圳的盒馬鮮生門店。通過源頭直采、冷鏈物流的方式,減少了菜心損耗,保證了產品的品質和鮮度。該基地總經理陳洪輝告訴記者,與傳統批發渠道相比,走新零售渠道的連州菜心盈利能增加20%。
在改善供應鏈的同時,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成為營銷方向之一。京東集團的生鮮品牌“7FRESH”采用了諸多科技手段,如智能購物車,使用前,車體會彈出一個裝有手環的框,“主人”佩戴上手環,智能購物車便會自動跟隨。消費者不再需要購物車時,它自動返航回到充電處,等待下一位顧客的召喚。水果配備了“魔鏡”系統,消費者拿起帶有二維碼標識的水果,“魔鏡”便可自動掃描感應,將水果的原產地、甜度、溯源等信息展示在鏡面上。
除了阿里巴巴和京東,各大電商紛紛搶灘線下生鮮市場。如蘇寧集團的“蘇鮮生精品超市”、美團點評“小象生鮮”、騰訊集團領先投資的“每日優鮮”等……廣東的名優農特產品如水東芥菜、何氏桂花魚、廉江紅橙、徐聞菠蘿、茂名荔枝、新墾蓮藕等正在借助這些電商平臺不斷走出“深山老林”,快速走入消費市場。
為什么以前讓各大商家畏懼如猛虎的生鮮市場,如今卻成了電商巨頭們的“香餑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電商已經普及,但84%的零售依然是通過線下門店,而生鮮類更是95%來自線下。此外,互聯網電商在大數據這塊的積累可以解決傳統的生鮮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標準化不足、冷鏈物流落后、鮮度管理不足等。
“盒馬鮮生”廣州采購總監佘咸平表示,基于大數據的采購和銷售,可以清楚看到顧客的需求是什么,可以很精準地針對顧客的需求,對產品實現定制,而不是有什么商品就賣什么商品,而是主動的設計商品。通過大數據可以實現對貨量的精準把握,避免滯銷,實現最大效率。佘咸平認為,“未來農業將走向標準化,甚至走向工業化”。
連州市科技和農業局局長謝凱華希望借助新零售實現連州菜心優質、優價的目標,從而實現菜農真正的增產增收。“之后,通過大數據,做產銷計劃,解決農業生產和市場脫節的問題。”
謝凱華還表示,“不光連州菜心,連州其他的名特優新品種,都希望可以借助新零售走向珠三角、走向粵港澳大灣區,甚至走向全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