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二天,在各大群之間搶紅包的你們,轉眼又談論起了”支付寶又送了多少紅包“的問題。
但是某些時候
過度消費、依賴透支、甚至借貸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從大二開始,女大學生小謝開始通過網絡平臺借款,如今面臨大學畢業,在手機70余個借款平臺欠下20余萬元。緊急求助家人,讓年收入4萬元的父母感到絕望。
無法還上借款300余親朋好友遭騷擾
2015年,咸陽的小謝19歲,是河南某高校大二學生,每個月家里都會給她1000元左右生活費。“那年5月份我急需用錢,家里還沒給我打生活費,就在一個平臺上借了一兩千元。”小謝說,該平臺的利息不高,只有幾十元,她陸續借了六七次,每次借兩三千元,直到平臺提示借款額度已用完。
小謝說,平臺上還有一些錢沒還清,又不敢和家里說,這時有人加她QQ好友。“他加我后說可以給我推薦借款平臺,但成功放款后要收20%手續費。”
急于還清借款的小謝下載了對方推薦的借款平臺,“貸款量逐步增多,貸了還,還了貸,累計有二十多萬元。”小謝說。
“今年11月底的時候,他們開始加我微信,威脅說‘炸你通訊錄’,我害怕了,這才告訴了父母。”小謝說,因為無法還上借款,過了幾天,手機通訊錄里的300余個親朋好友紛紛遭到騷擾。
父母每晚接到催款電話
11月27日電話里聽說女兒有三四萬元貸款到期,小謝的母親王女士大為吃驚,他們家的收入全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年收入4萬元。擔心不趕緊還上會影響女兒聲譽,王女士趕緊匯款過去,結果女兒吞吞吐吐地說還有十多萬。
“我當時就崩潰了,讓她回咸陽把事情說清楚,實在不行就報警。”王女士說,12月3日女兒回到咸陽,報警后警方說這屬于校園貸。當天晚上,王女士夫婦帶著女兒坐火車去河南焦作,“結果當地派出所民警說這屬于民間借貸,不屬于他們的管轄范圍。”王女士哭著說,“家里和親戚朋友借了錢,幫女兒還了十多萬元,還有八九萬元還不上,他們每天晚上都打電話找我們要錢。”
律師朱長江介紹,“套路貸”是違法的,往往超過國家所設定的貸款利率,可以報警處理。年息24%以內受法律保護,要按約定支付本息;年息在24%至36%的,不受法律保護,如果還未支付利息的話可以選擇不支付,但是已支付的利息不能要求返還;年息超過36%的,一概不予保護,在已支付利息中,超過36%的部分,可以要求返還。
朱長江律師說:“如果所要的利息超出法律保護范圍,就不能打任何電話要錢。如果年息在24%以內,正常的給借款人打電話是可以的,因為在借款時,借款人授權同意借款平臺復制并保存了通訊錄信息,但絕不能誹謗、侮辱和騷擾。”
為什么借貸問題屢屢造成傷害?
大學生貸款透支消費,越借越多,無力償還,只能拆東墻補西墻,惡性循環,導致被形形色色的貸款壓倒……
這樣的事情大眾絕不是第一次聽說,每一次,都會刺痛大眾的神經: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借借借!買買買!
來啊,消費吧!
1號馬云爸爸、2號微粒貸爸爸、3號京東白條爸爸、4號平安爸爸......
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來啊愛情啊反正有大把愚妄
來啊流浪啊反正有大把方向
來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風光
歌詞里的世界,唱得人心蠢蠢欲動;
然而,造作之后,是這個世上最深的深淵!
加杠桿透支消費利用好了是個好武器,但首先你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貸款的亂象,必須得整治,而且是嚴厲的整治!
但是就自己而言,與形形色色的貸款劃清界限,還是要學會控制自己。
過度消費正在摧毀一部分人的生活!助推消費主義、毒廣告橫行:”有錢就花,沒錢就借“——都是為你量身打造的消費陷阱。
擴展閱讀:認清不良校園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