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大劇的熒屏PK戰中,由君和傳媒宣傳推廣的綠色青春劇《最美的青春》在無流量明星、無IP效應、不是熱門題材劇的情形下,于一眾IP、流量明星劇中脫穎而出,強勢制霸收視榜,成為8月熱度最高的電視劇之一。該劇播出以來,全國收視穩居第一,豆瓣評分高達8.2,收視口碑齊爆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更史無前例整版報道《最美的青春》。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集合了青春勵志、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等多重元素的反常規主旋律劇,一經播出便打破圈層,倍受年輕人青睞,成為“人人都愛看的全家劇”。收視與口碑熱度的持續走高,也讓不少年輕觀眾從“陪看女孩”變身“種樹女孩”。
特色營銷推火8月“造林劇”
開播首日,該劇收視即達1.183%,酷云直播關注度達1.5230%,市場占有率達8.8668%,為同時段第一。播出期間,該劇以連續收視破1的佳績穩居同時段收視冠軍,最高收視達1.625%,實時收視率更多次破2,在同檔期電視劇中獨占鰲頭。這部正能量電視劇,點燃了暑期熒屏,甚至有追劇觀眾打電話到電視臺“催更”,強勢掀起熒屏“種樹熱”。劇中以馮程、覃雪梅為代表的年輕人有信仰、有追求,將植樹造林當成畢生事業,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塞罕壩的崇高精神,感染了無數觀眾。
劇集成績喜人,除品質過硬外,君和傳媒的特色營銷也功不可沒。君和傳媒CEO李軍用其獨創的“全媒體矩陣營銷法”,打通了主旋律營銷通道,率領君和團隊近距離連接了主旋律劇與觀眾,通過深入解讀《最美的青春》核心內涵,確定了“多線出擊”的戰術:一方面高舉高打,堅定圍繞“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為核心,連續口碑造勢;一方面以特色“青春劇”撬動年輕人,融入網絡新媒體傳播,全方位提升該劇的價值高度與社會影響力。
“全媒體矩陣”破圈造劇品牌
“全媒體矩陣營銷法”是君和傳媒CEO李軍獨創的營銷法,已獲得國家版權局正式認證。由于信息碎片化的融媒體時代,受眾的興趣點和信息接收方式愈加多元化,單一、定點、傳統的營銷效果有限,必須全媒體互補共振、聯動營銷。“全媒體矩陣營銷法”便是依據項目的特色和營銷訴求,采取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多種營銷手段和渠道組合,從而在打造特色營銷內容之外,形成彼此互動、互為補充的營銷矩陣網絡,從點、線、面、體全方位信息轟炸,不留死角。
從該劇預熱到播出,君和傳媒圍繞該劇“塞罕壩精神內核”,有針對性地推出了一批口碑宣傳物料。《最美的青春》的火爆以及社會影響力的全面提升,不僅讓觀眾圈粉追劇,更讓《最美的青春》贏得了國家主流媒體的關注報道。人民日報整版推出《用青春熱血打造綠色傳奇》《書寫當代中國“青春之歌”》《現實主義電視劇創作新探索》等文藝評論;光明日報也推出了《電視劇:好作品是如何練就的》《激情、純情、詩情建構的美》《一曲內蘊雋永的青春頌歌》《走近塞罕壩人的精神世界》等整版評論,全面肯定、高度贊揚了《最美的青春》走心的制作與青春正能量。在君和傳媒的高位推廣下,該劇的正能量內核得到最大化展現,讓觀眾看到了五十多年前,塞罕壩那些造林年輕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傳承弘揚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在新媒體端,君和以“青春”和“種樹”為突破點,先后推出了《一個種樹的劇能有多燃多熱血?看了你就知道》《觀眾打電話到電視臺“催更” 這部電視劇為啥這么火?》等爆款推文,引爆了年輕觀眾。隨后,君和又順勢推出了“武延生表情包”、主創卡通形象、“塞罕壩版燃燒我的卡路里”動圖、塞罕壩才藝比拼鬼畜病毒視頻等短平快的營銷內容,在新媒體陣營全方位點燃觀眾的追劇興趣。此外,在觀眾輕松歡快的追劇氛圍下,君和適時發起了#追憶最美的青春#線上話題活動,引發該劇總監制郭靖宇,劉智揚、何雨虹、賈宏偉等一眾主創的積極參與,引爆一波青春情懷。無論官微“小春”口語化卻不失韻味的“六女上壩”、“今晚種樹,扛好植苗鍬,雷厲風行”,還是迅速登上熱搜榜的“討厭武延生”、“電話催更最美的青春”,抑或引起網友積極響應的“從陪看女孩變種樹女孩”、“恭喜武延生喜提盒飯”,經過君和傳媒的全媒體推廣擴散,網友被生動活潑的趣味話題和網感文風吸引,紛紛自發安利該劇。
李軍表示:“《最美的青春》最大的特色在于劇集的高品質、走心的細節創作與演員真摯的人物塑造。尤其是演員真誠、質樸的表演,將劇中每個人物都演繹得出彩傳神,完全不同于當下一些流量小鮮肉小鮮花的浮夸演技。在充分挖掘分析劇集內核與特色后,我們確定了高峰化立劇和青春化破圈的宣傳策略,這部劇的宣傳重點,始終圍繞塞罕壩精神,通過劇中年輕造林人突破重重困難最終獲得成功的勵志故事,著重向當下年輕人傳播‘奉獻的青春最美’這一正能量價值觀。”
#p#分頁標題#e#事實證明,以“青春”為切入點,全媒體營銷《最美的青春》,是“全媒體矩陣營銷法”在主旋律劇上的又一次成功應用。《最美的青春》正是以“青春”這個永不隔代的話題吸引年輕人,激發大眾共鳴,真正讓高大上的主旋律劇做到接地氣,軟傳播,走進了年輕人的心。
同樣的例子還有2018年熱播的《如果,愛》和《樓外樓》。在宣傳過程中,君和傳媒既有傳統媒體的深度報道,又有微博活動、微信軟文、創意營銷圖、短視頻等“短平快”營銷信息的即時擴散,且這些營銷手段彼此優勢互補,劇集的高度、深度和娛樂趣味性齊顯現,令營銷效果倍增,從而助推《如果,愛》《樓外樓》在播出期間,始終保持著超高熱度,多次收視奪冠,贏得了收視和話題雙豐收。
目前,君和平均每年的營銷作品超過50個,在“全媒體矩陣營銷法”的助推下,這些影視作品均在播出期間獲得了收視口碑雙豐收的好成績,并在國內外獲得200多個獎項。隨著市場化發展,品牌意識的增強,營銷的作用和價值會更加凸顯。對于影視營銷而言,通過營銷讓更多更好的中國影視作品深入人心,推動整個中國影視產業良性發展,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無疑具有更長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