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消費金融行業而言,終究是不平凡的一年,送走了2017年的互聯網金融消費借貸的行業過當行為,在金融監管的持續嚴格監管下,開啟了以牌照公司為主,商業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為主的新的消費金融業態。
《貿易金融》雜志、北京財資和供應鏈應用技術研究院、中國貿易金融網(sinotf.com)、中國消費金融網(cfsino.com)、消費金融公眾號(ID:consumer finance)作為專注消費金融、汽車金融行業十幾年的權威媒體,聯合中國消費金融金融產業生態聯盟整理了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十大新聞,記錄行業的發展歷程,持續推動行業健康穩健發展。
1、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國務院下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
2018年8月18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對做好信貸工作提出了九項具體要求:一是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二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強化小微企業、“三農”、民營企業等領域金融服務;三是支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四是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五是做好進出口企業金融服務,發揮金融在穩外貿中的積極作用;六是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七是有效運用保險資金,切實發揮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八是規范經營行為,嚴禁附加不合理貸款條件;九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建設。
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切實滿足基本消費,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興消費,不斷激發潛在消費。將以健康養老消費與吃穿用消費、住行消費、信息消費、文旅消費、教育消費等六個方面作為提高國民消費的推進重點。
點評:
2018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2018年之前互聯網金融的不當行為不斷被肅清,整個消費金融領域開始走向合規。與此同時,經濟下行,消費股集體下挫,消費信心略顯不足,在經濟“去杠桿”進一步加強的趨勢下,提振消費信心,鼓勵消費市場發展成為2018年及之后的政策主導方向。
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消費”再一次被提到國家高度。在這一波變化下,消費金融公司或將迎來新一輪的業務增長點。對于消費金融機構來說是支持和刺激,提振消費金融公司的信心,提振市場的信心,鼓勵科技創新,加碼升級多元化消費市場,以帶動經濟的整體增量。
2、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
10月17日,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23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經審批成為會員單位,其中,中銀消費金融當選為主任單位,捷信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招聯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6家公司當選為副主任單位,其余15家消費金融公司為成員單位。
點評:
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作為消費金融公司自律組織,是行業監管的重要輔助力量,在規范和約束行業經營行為方面將發揮重要積極作用。為行業的健康發展鋪平道路。
消費金融專委會的成立,是從0到1的開創過程,對消費金融行業意義重大。一方面消費金融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前景廣闊,整個行業經過前期的較快發展和經驗積累,正在邁入科技融合、積極創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市場格局多元化復雜化,作為創新型的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歷史較短,亟需官方自律組織引領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3、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布《2017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在2018年8月發布《2017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報告對我國2017年普惠金融的整體情況做概括性梳理,并對未來趨勢做客觀展望:
2017年我國普惠金融穩步發展,金融服務可得性、使用情況、質量進一步改善。截至2017年末,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余額67738.95億元,同比增長9.79%;占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64%,占比較上年末低0.15個百分點。普惠領域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低于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速,一些省份小微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發展正深刻改變著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式。報告顯示,電子支付發展迅速,使用普及率較高。2017年全國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76.9%,農村地區60%以上的成年人使用過電子支付。另外,2017年全國平均有45.97%的成年人購買過投資理財產品,農村地區這一比例為32.79%。報告認為,銀行仍是居民獲得借款的主要渠道,銀行以外的機構、平臺是居民獲得借款的重要補充。2017年全國成年人在銀行有貸款的比例為39.78%,在銀行以外的機構、平臺獲得過借款的成年人比例為22.74%。
點評:
梳理當下,展望未來,為普惠金融行業做把脈,為未來的普惠金融導向、工作重點、難點,應對對策做出了基礎性的貢獻。
4、2018第二屆中國消費金融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由《貿易金融》雜志、中國消費金融網主辦,中銀消費金融聯合主辦,中國消費金融產業生態聯盟、中國供應鏈金融產業生態聯盟、中國交易銀行50人論壇協辦的2018第二屆中國消費金融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年會以“重構消費金融價值,助力消費健康升級”為主題,圍繞消費金融場景化發展、金融科技創造消費金融企業新價值、如何聚合多方資源,破題消費金融的資金觀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大會采取主題演講+《中國消費金融年鑒(2018)發布+頒獎典禮+圓桌論壇的形式進行。年會現場,30余位重量級主講嘉賓以及涵蓋政府、協會、銀行、產業巨頭系、消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新零售企業、經貿系近300位嘉賓共同參與了這場有趨勢分析、有案例討論、有權威解讀、有服務手段的高端商務交流盛會。
點評:
消費金融年會為行業盛會,是業內精英頭腦風暴、深度探討行業現狀、問題,展望未來的一次盛會,更是業內信賴的信息對接、業務洽談的平臺。大會同時發布《中國消費金融年鑒(2018)》,有行業的現狀分析、有未來的展望,有優秀案例的惠及,是業內投資、學習的參考。
5、兩岸首家合資消費金融公司,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在廈門正式開業
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4月獲批籌集,10月正式成立,是由臺灣地區中國信托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金圓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國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成立,注冊資金5億元。其中,中國信托商業銀行出資1.7億元,占比34%;廈門金圓金控出資1.65億元,占比33%;國美控股出資1.65億元,占比33%。
點評:
從股東資源背景而言,金美信集兩岸人力物力經驗,坐擁資本、場景,涵蓋臺資、國資、民營的多元背景資源,若能匹配得到,獲得優勢互補,前途不可限量。
6、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復同意籌建消費金融公司
9月14日,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簡稱“金蝶中國”)及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公司”)及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信托”)合資籌建中信消費金融公司的申請,已于2018年8月17日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復同意。
根據此前金蝶中國、中信公司、中信信托三方簽署的合資協議,合資方共同籌建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其中,金蝶中國將出資人民幣9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30%。另據接近中信公司的行業人士透露,中信公司持股35.5%,中信信托持股34.5%。
點評:
該消費公司為信托公司參與設立的首家消費金融公司。金蝶軟件的科技實力,加信托公司的資金實力,對各類原生場景都具備無法抵御的吸引力。未來的消費金融市場將獲得深度挖掘,未來的消費金融行業也將百花齊放。
7、市場熱捧消費金融牌照 多家機構擬新設消費金融公司
多家待審批的擬新設消費金融公司持續排隊中。如:
2017 年 4 月 12 日,二三四五發布公告稱,擬與江蘇銀行、凱基商業銀行及海瀾之家共同設立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19日,奧馬電器發布公告稱,擬與甘肅銀行、金徽酒共同發起消費金融公司。
2018年 6月19日,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擬與富邦家具、寧波城市廣場開發經營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永贏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2018年9月14日,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中青旅、王道銀行擬共同發起設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9月19日,富邦華一銀行母集團富邦金控發布公告稱,擬以1.25億人民幣、占股25%在大陸地區參與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此外,還有不少尚未披露信息的擬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在排隊中。
點評:
#p#分頁標題#e#消費金融牌照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是市場競爭的熱點。消費市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政策的不斷助推、市場的不斷加碼,牌照的炙手可熱也是情理之中。未來消費金融市場的競爭,也將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加而愈發激烈。
8、消費金融行業處于監管“風口” 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頻吃“罰單”
冰火兩重天,2018年是消費金融行業業績向好的一年,也是嚴監管持續的一年,多家消費金融公司被罰。
1月10日,央行青島市中心支行公布,海爾消費金融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規定,被罰款10萬元。
5月28日,中銀消費金融因在辦理部分貸款時,存在以貸收費行為,違規放貸,被上海銀監局予以警告,并罰款138.68萬元。
同日,杭銀消費金融也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并形成風險,被銀監會浙江監管局處以50萬元罰款。
8月7日,央行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北銀消費金融因為違反《征信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被處以人民幣30萬元罰款。
9月,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深化市場亂象整治,開展合作機構風險專項排查的通知》稱,從2018年9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暫停全部線下渠道受理普通“郵你貸”業務,并啟動為期4個月的合作機構風險排查。
10月央行處罰信息顯示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因違反《征信業管理條例》 ,被處以10萬元罰款。
點評:
消費金融類產品,主要服務與終端消費者,消費體驗是產品的生命線,也是投訴的導火索,如果產品體驗差,會直接導致消費投訴,因此引發的監管案例不在少數。注重消費體驗,不觸碰監管紅線,在監管規則和市場盈利的夾縫中生存是未來消費金融公司持續獲得盈利的唯一途徑。
9、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紛紛采用增資和銀團貸款的方式獲得資本金
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僅發行了3支ABS,合計金額96.29億元,相對其他類型的機構,數量少、規模低。這三支ABS均由捷信消費金融公司發行,其它消費金融公司則悉數缺席。具網絡媒體公開數據統計,其他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的增加資金的途徑主要有二,一是直接增加注冊資本,這個最為常見,累計116.3億,二是通過銀團貸款的方式,累計31.92億。具體情況如下表:
消費金融公司
增資
銀團貸款(億)
增資或擬增資(億)
增資后(億)
12月
長銀消費金融
6.9
10.5
12月
招聯消費金融
20
48.59
10月
長銀五八消費金融
6
9
9月
錦程消費金融
1
4.2
9月
哈銀消費金融
5.5
10.5
8月
興業消費金融
9.33
7月
中郵消費金融
5.2
6月
馬上消費金融
17.9
40
6月
招聯消費金融
10.4
5月
海爾消費金融
1
4.2
4月
中銀消費金融
35
43.89
3月
捷信消費金融
7
2月
中原消費金融
3
8
1月
中郵消費金融
20
30
點評:
#p#分頁標題#e#根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要求,消費金融公司的資本充足率不低于銀監會有關監管要求;同業拆入資金余額不高于資本凈額的100%;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不低于100%;投資余額不高于資本凈額的20%。消費金融行業近年迎來業績爆發,由此增資的需求也愈發強烈。提高注冊資本不僅可以提高借貸額度,還可以提高同業拆入資金總額,達到加大覆蓋率,擴大市場份額的作用。此外,類金融機構的杠桿監管不斷加強,也引發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密集增資行為。
10、中國人民銀行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
1月,中國人民銀行受理審批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以下簡稱“信聯”)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5月23日,百行征信舉行了揭牌儀式,宣布正式掛牌,百行征信的注冊地是廣東省深圳市,業務范圍為個人征信業務,注冊資本為人民幣十億元。主要股東及所持股份: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鵬元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考拉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
點評:
百行征信開啟了中國信用時代。一改之前只有借貸信息及銀行流水的狀態,未來國家構建的新信用數據中,將匯集支付寶、微信,乃至所有金融平臺的數據。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有望融入這個數據大海,織就信用天網,為我國開啟新的信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