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寧波地圖,鄞州版圖神似一顆心臟,在寧波各縣(市、區)中心有力地跳動著。
怎樣讓這顆心臟跳動得更加有力,給全區甚至寧波的經濟長遠發展帶來不竭動力?2018年下半年以來,鄞州在全區開展“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等活動,不斷激發廣大干部“實干、擔當、奮進”的精氣神,昔日有些干部干事創業激情有所衰退等現象明顯改變,全區干部群眾的士氣大大提振。
精神一變天地寬。“三進”活動把基層作為改革發展的主戰場、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主陣地,區委號召各級干部深入了解企業、群眾和基層反映的痛點、堵點,企業、群眾和基層辦什么事煩,就把什么列入改革范圍;企業、群眾和基層辦什么事難,就把什么納入必須解決的范疇。
一子落而滿盤活。干部向一線下沉,工作在一線落實,難題在一線破解,隨之帶來“化學反應”:困難變機遇、劣勢變優勢、麻煩變樣板。截至目前,“三進”活動共發現問題8140個,解決問題6191個。
這一切只是起步。“鄞州要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高品質強區,出路在發展、在轉型、在創新,但關鍵還得靠干部、靠實干。”鄞州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踏上新征程,鄞州要用各級干部的“實干指數”來換取高質量“發展指數”。
進企業——
真心幫扶,困難變機遇
“走進企業,走近企業家,把他們發展中遇到的困難、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的問題帶上來!”2018年11月中旬,千人參加的鄞州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向全區發出號召,各級領導帶頭,廣大干部積極響應,全區迅速興起幫扶民營企業的熱潮。
捧出一顆真心,留下一串腳印。數次登門,虛心求教,深入交流,鄞州區科技局等單位的干部叩開了企業家的心門。一個普遍問題被提了出來:企業有轉型升級的意愿,也有資本,但缺乏好的項目。
對此,政府能做什么?一陣頭腦風暴后,區里決定,由鄞州區委人才辦作為牽頭單位,組織相關部門和鎮街,舉辦一次大規模的產業研究活動。通知發出后,企業報名異常熱烈。最終,來自全區的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的124家企業的經營者走進中科院上海分院,進行系統深入的對接。
參會的寧波維真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有能力制造不閃式LED3D電影屏的企業。“我們想尋找設備工藝改造技術,加速產業化,這樣的對接機會,真是雪中送炭!”該企業負責人如是說?;顒赢斎?,鄞州企業與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達成合作意向項目36個,為企業解決難題40余個。
在鄞州,像這樣深受企業歡迎的活動越來越多。鄞州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要堅持幫扶企業的態度不變、熱度不降、力度不減,抓緊把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區域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的競爭,關鍵是企業家的競爭。而企業的發展,營商環境至關重要。在鄞州,一般工業類、房產類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全流程分別縮短至59天、95天。地方政府還為項目落地提供從洽談簽約、到注冊落地、再到運行管理的“店小二”式服務。
企業最務實,也最講實惠。政府如果真心實意為民營企業著想,全力以赴解難題,民營企業就會留下來、強起來。
在鄞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特殊合金帶材項目正在緊張施工。兩年后,這里生產的特殊合金帶材,將應用于智能互聯裝備等行業高端市場,年產值將達到33億元。
因為項目科技含量高、投資大,很多地方開出相當優厚的條件加以招引,但該企業負責人最終還是選擇留下。“我們最看重的,還是政府高效務實。”據悉,該項目審批過程中,當地有關部門提供了精準對接服務,幫企業騰出精力用在項目上。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各地招商引資競爭如此激烈的態勢下,去年以來,盛吉盛半導體科技、高世代電子紙等9個高端制造項目落戶鄞州。2018年1月至11月,鄞州新設外商投資企業98家。
進鄉村——
資源下沉,劣勢變優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至理名言。如何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這是一個大課題,也是一道必答題。
#p#分頁標題#e#行政區劃調整后的鄞州,雖然有許多基礎好、資源多、有特色的村莊,但有的有愿景卻沒能力,有的有想法卻沒資金,有的有資源卻沒項目。怎么辦?鄞州區委從“人”上破題,把機關干部 “從辦公室里趕出去”。
新張俞村地處鄞州姜山鎮最西端,距今已有500余年歷史。冬日暖陽下,走進俞家古村落,一間間高低錯落的老房子、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小弄堂、一塊塊青磚紅石板……令人有時空穿梭之感。
記者跟路邊的村民攀談,聽說了“小陳書記”的故事。之前,村里漫天電線混亂交織,古村風貌大受影響。但要把電線改為“地線”需數千萬元投資,這讓村干部連想都不敢想。從鄞州區委辦下派的“第一書記”陳露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上報,經區委辦領導牽線搭橋,協調電力、電信運營商等單位,最終把經費壓縮了一半以上,電線“上改下”得以順利實施。
干部到一線,資源“下”基層。2018年10月,鄞州加大選派力度,一批精兵強將紛紛下到亟需攻堅克難的村,成為“全日制”駐村(社區)“第一書記”。目前,像陳露潔這樣以全脫產掛職、全日制駐村的方式選派擔任村(社區)“第一書記”的機關優秀干部,一共有66名。
一個關鍵的能人,可能激活一個村,帶動一方產業。在鄞州,瞻岐村相對偏遠,村“第一書記”、鄞州區審計局數據分析科科長王國新在走訪中得知,村里農特產品豐富,但出不了村。作為審計領域熟悉大數據應用的資深科長,他接觸過的一家央企——國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其總部剛剛落戶鄞州,網絡營銷正是其特長。
王國新立馬邀請“國研軟件”兩名工程師前去村里實地調研,并順利結對。該企業將整合在食品安全追溯領域積累的上下游資源,結合鎮村特色,推動興農平臺建設,為線上供銷、農產品質量追溯等提供技術資源服務,真正提升村級經濟“造血功能”。
鄉村振興,因人而興。眼下,活躍在鄞州鄉村的“第一書記”們結合實際,各展所長,截至目前共解決問題380個。而且,基層群眾的心熱起來了,勁鼓起來了,力聚起來了。更重要的是,好資源加上好點子,鄉村原先的劣勢逐漸轉變成優勢,美麗鄉村的藍圖正在“落地開花”。統計顯示,2018年,鄞州全區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50萬元,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村有近200個,覆蓋率達99%。
進社區——
創新模式,麻煩變樣板
2018年12月初,一場“千人大會”吹響了鄞州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號角。“作為城市管理者,每天作出的抉擇大多是有得有失的‘痛苦級’……但自己的‘痛苦’就是群眾的幸福。”會上,鄞州區委主要負責人一番“表白”,讓與會的黨員干部頗受震動。
半城半鄉的鄞州,既是寧波的核心城區,又有廣袤的鄉村,城市管理區域更廣、要求更高、問題更復雜,特別是與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直以來,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是一個棘手難題。房屋老化、破損日益加劇,單靠物業日常維護遠遠不能滿足小區需求,也導致了居民跟物業的矛盾。直面問題不回避。鄞州區委、區政府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一把手工程”,發動各級黨員干部擔當作為,主動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有20多年歷史的孔雀小區,曾經設施陳舊、環境臟亂,居民多有抱怨。如今,在這場行動中孔雀小區卻成了“明星小區”。最近幾個月來,孔雀社區黨委書記石蓉和同事們,一戶一戶地跑,講政策、算細賬。原來,作為試點小區,孔雀小區在物業專項維修資金補繳工作上,在全省“第一個吃螃蟹”。物業專項維修資金補繳之后,小區維護還能享受政府補貼。
改造老小區,鄞州干部“腦洞大開”,總結出一套“三結合”模式,將改造政策和居民意愿有機結合,涉居建設項目與專項工作相結合,改造與管理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積極性。
孔雀小區所在的白鶴街道黨工委書記祝健敏感慨:“老舊小區以前是個麻煩,現在大家都到孔雀小區取經,我們成了樣板,這背后離不開干部一趟趟串門入戶所作的溝通與擔責。補繳物業專項維修資金,只是孔雀社區一小步,卻是寧波老小區探索自治自理一大步。”
不怕麻煩,肯動腦筋,服務群眾就有使不完的法寶。最近,鄞州“微審批”平臺憑借搭建區級審批“大數據平臺”,在部門數據間建起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榮獲第四屆(2018)中國“互聯網+政務”50強。
#p#分頁標題#e#借力“微審批”平臺,鄞州300余個“微審批”事項平均辦件時間已縮短3天,7個部門的58個事項實現遠程視頻審批。鄞州區審管辦主任李春麗說,服務民生就要“不怕麻煩、自找麻煩”。
為鼓勵干部在實干中創新,目前,鄞州已出臺《改革創新和實干攻堅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通過在全區范圍公開“競標選才”,13位優秀年輕人走上區管領導干部崗位,一批扎根一線、敢于作為的干部有了干事創業的更大舞臺。 記者周詠南 劉樂平 謝曄 區委報道組張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