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月8日電 (記者 崔琳)蘭州市公安局8日披露,臨近年底,一些從事電信詐騙的騙子,會事先盜取銀行卡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利用偽基站模擬客服號碼向當事人發送假的短信,以補換手機卡為借口,騙取“確認補換手機卡”的驗證碼。當事人一旦回復驗證碼,手機的SIM卡將被盜取。此后,當事人用于轉賬、支付的短信驗證碼就會被騙子所掌握,轉移綁定銀行卡內的錢財將不費吹灰之力。
“這種移花接木以補換手機卡為名盜刷銀行卡等各類騙局‘花樣百出’。”當天,警方梳理曝光了朋友圈曬娃后砸錢刷票、心理戰術網絡兼職先返傭金、宣傳推廣冒充票務網站詐騙、無中生有騙取銀行卡信息辦貸款、角色扮演冒充打車軟件客服騙信息、口蜜腹劍“一元購”中獎騙人轉錢等七類典型詐騙手段,旨在防止民眾“中招”。
例如,詐騙團伙往往以“曬娃有獎”“集贊換折扣”等時下熱門的微信朋友圈活動為招牌,利用紅包、獎品等蠅頭小利吸引當事人參加。一旦有人加入,電信詐騙團伙將化身能替人刷票、替人集贊的團隊,一邊控制著活動的排名,一邊分批引誘當事人砸錢刷票,最終卷錢走人。
再如,很多電信詐騙團伙“舊瓶裝新酒”進行兼職詐騙,與當事者展開心理戰術。比如:網店刷單、微信營銷推廣等,為取得信任,詐騙團伙第一次會給當事者返還少量傭金,待后續接單時再不斷提高金額。同時,為打消當事人的疑慮,詐騙團伙還會制作“后臺系統”“返款證據”等虛假截圖發給當事者,使人越陷越深。
同時,年終歲末會有一些演唱會、歌舞劇、音樂會等演出,詐騙團伙利用民眾需要買票的心理,首先進行一系列虛假網絡宣傳推廣,比如:讓假票務網站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前等,增加知名度。一旦有熱門的演出開票,詐騙團伙就能在坐收黃牛高價票的同時,還騙取民眾的買票錢。事成之后,詐騙團伙關閉網站,卷款逃跑。
無中生有騙取銀行卡信息辦貸款的詐騙團伙,則會先套取當事人的銀行卡信息,如果卡里錢不多,他們就會轉而利用盜取的銀行卡信息登錄手機銀行APP或互聯網借貸平臺辦理貸款,最終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用當事人名義辦的貸款錢卷走。
“年底市民忙著出行,會經常用到打車軟件。”警方表示,騙子事先獲知車主被軟件封號的信息后,會冒充正規打車軟件的客服致電車主,聲稱可以提供解禁賬號的服務。在取得信任后,騙子會要求當事人下載同步軟件,并按照他們提供的賬號登錄,上傳或同步身份證、銀行卡、手機驗證碼等個人信息,此后利用這些信息為所欲為。
此外,“一元購”是時下比較流行的“抽獎式購物”,購買者可以通過購買多份來提高中獎幾率。騙子會以客服或“一元購”活動內部人員的名義接觸當事人,騙取信任后,用“從內部抽獎”“百分百中獎”的謊言騙當事人為其轉賬,收取所謂的“手續費”“承諾金”等,隨后便將當事人拉黑,或編造各種借口繼續收費行騙。
對此,蘭州市反電詐中心提醒:臨近年底和節假日,民眾遇到陌生的短信、電話不要理會,遇到陌生的網絡鏈接不要點開,身份證號、銀行卡信息、手機驗證碼等不亂提供不亂填。最好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上安裝安全軟件,不要中木馬病毒。最后,遇到電信詐騙的騙子,一定要及時報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