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李語涵
【六位部長輪番亮相,開年最強政策官宣】
新年伊始,發改委、央行、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人社部六位部長輪番亮相,就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提出具體措施。這些部委領導提及的重點領域,有望成為A股市場關注的焦點。例如,“補短板”重大工程投資將成為重點,民生領域也將出臺多項政策促進消費,減稅很可能在增值稅上“動刀”,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成為熱點,民營、中小微企業是扶助重點,一批重大外資項目也將落地等等。(中國證券報)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迎一攬子重磅實招】
日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出明確信號,包括進一步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政策將出。與此同時,探路中國智造,多家制造業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密集布局人工智能等。業內預計,今年制造業數字轉型支出將超2000億元,到2025年企業應用云化率和人工智能利用率均將達到90%。預計數據、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催生數個十萬億級產業。(經濟參考報)
【超萬億基建項目集中獲批 “鐵公基”提升逆周期調節力度】
近期各省市自治區陸續公布系列的投資大項目,促進基建投資落地的信號頻頻出現。近一個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上海、江蘇、杭州、武漢等地的9個軌道交通項目計劃投資總額就超過萬億。專家指出,目前加快投資,同時發揮資金支持作用,起到了對經濟放慢時逆向調節的作用,有利于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但是因為不是大水漫灌,很多項目要做好評估。(21世紀經濟報道)
【第一波降準資金將至,呵護節前流動性】
在1月4日全面降準政策宣布后,第一波降準釋放資金將于1月15日如期而至,第二波將于1月25日到位,實現節前精準“滴灌”。這是市場當下最為關心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鑒于銀行間市場“水位”已處于高點,降準宣布后,預期主導下的隔夜資金利率一路下行,銀行間流動性“水漫金山”的可能性較低,預計央行將采取措施,維持市場利率在指導利率附近。(上證報)
【今年5月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有望真正實現落地】
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已經進入推動政策落地階,2019年5月個稅遞延養老制度試點轉常規有望如期啟動,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也將真正實現落地。這對于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以及促進資本市場發展都將是重大利好。(經濟參考報)
【央行備付金管理辦法正在修訂】
根據央行2018年6月發布的《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備付金100%集中交存。隨著備付金利潤蛋糕消失,支付機構分化加劇,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也將改變,支付行業深度洗牌在即。值得一提的是,備付金集中存管大限將至之際,新的備付金管理辦法已浮出水面。(經濟參考報)
公司【一年吸金39億“酸堿平”涉虛假宣傳,調查組進駐河北華林】
1月11日下午,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河南商丘的會場已經被當地相關部門查封,商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睢陽分局執法人員表示,他們正在收集線索,一經查實其涉嫌傳銷將依法處罰。滄州市委外宣局通報稱,1月9日,網上出現媒體反映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相關問題后,黃驊市委、市政府立即組成聯合調查組。目前,聯合調查組已經進駐企業,正在開展全面調查。(北青報)
【銀行資源正加大向民企傾斜力度】
近日調研獲悉,銀行資源目前正加大向民企、小微企業傾斜力度,并體現在末端的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中。業內人士指出,從短中期看,紓困措施有望迅速推進;從長期看,如何進一步探索建立切實支持民企發展的長效金融服務體系,將考驗銀行業和監管部門智慧。(中證網)
【2018年水泥行業利潤或超1500億元 海螺水泥預計全年狂賺逾300億元】
1月10日晚間,海螺水泥披露了2018年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將增加126.84億元至158.55億元,同比增加80%至100%;預計實現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加140.78億元至168.93億元,同比增幅為100%至120%。據記者統計,除了海螺水泥,冀東水泥、萬年青和華新水泥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均預計最高凈利潤翻倍。(證券日報)
【監管嚴控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研報】
#p#分頁標題#e#近期監管層向證券公司下發了《機構監管情況通報》,G證券公司某證券分析師團隊撰寫了四篇點評文章,在未經公司審核的情況下,私自將研報散發在數個微信群,相關證監局已對該證券公司采取相應措施,并要求其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通報》中提到,監管要求依法規范使用互聯網工具等傳播媒介發布證券研究報告行為,同時,監管還要求券商加強對分析師的管理,建立與服務模式相匹配的內部管控機制,有效防范風險。(券商中國)
【中國百世集團在泰國啟動快遞業務】
中國百世集團日前在泰國曼谷正式啟動快遞業務。集團董事長周韶寧表示,今后5年將在泰國投資5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0.4億元)用于建設倉儲、運營中心并建立技術研發團隊。目前,百世已在泰國建立4個運營中心,70多個區域網點及500多家門店,并計劃年內把門店數增至2000多家。(新華社)
市場【1200多只基金去年分紅近1100億元 同比增長近五成】
新年伊始,基金分紅備受投資者關注。日前,記者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發現,2018年全年共有1244只基金合計分紅1086.61億元,這與2017年的965只基金合計分紅731.51億元相比,增長了355億元,增長近五成。(證券日報)
【監管尚未決定科創板是否納入紅籌及VIE公司】
有市場傳言稱,科創板將暫不接納紅籌架構及VIE架構的上市公司。據記者從接近監管部門人士處了解,該傳言不實。就科創板是否接納紅籌架構及VIE架構上市公司的相關事宜,有關部門尚在審慎考慮和討論中。(上證報)
【股票型保險資管產品2018年僅3只產品實現正收益】
在公布了2018年復權凈值增長率的63只股票型保險資管產品中,有3只產品增長率為正,凈值增長率最高的為0.64%。2018年單年收益率冠軍(由華安財保安盈量化產品取得,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產品分別為華安財保安贏1號和長江養老金色行業精選。如果將時間窗口拉長到三年,35只設立期超過三年的產品中,有5只產品三年收益率在31%-50%之間,5只收益率在11%-30%之間,20只收益率為負。(券商中國)
【朱勇:促進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行業規范發展】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互聯網金融標準研究院院長朱勇近日就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信息披露標準的相關問題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目前仍在進行中。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行業發展生態有待建設完善。借鑒股權眾籌監管國際經驗和結合國內監管政策動向,可能將互聯網公開股權融資、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實行分類施策、區別監管。(中國證券報)
【EPFR:全球股債基重現“凈吸金”】
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最新公布的周度數據顯示,上周該機構監測的全球股票型基金和全球債券型基金終于結束了此前連續的資金凈流出趨勢,重現資金凈流入。全球發達市場股票型基金結束了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最長的資金外流趨勢,美國股票型基金雖然繼續出現資金外流,但金額明顯下滑。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延續了此前的資金凈流入趨勢。(證券時報)
【取消新股首日漲跌限制?機構稱必須同步配套T+0】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建議取消新股首日漲跌停制度。不少機構投資者認為這是新股發行市場化方向的開始,下一步還要進一步探討新股市價發行、T+0交易、取消10%漲跌停限制等,為注冊制的實施做好制度準備。但也有部分投資者表示擔憂,以前施行過新股首日不設漲跌停限制,不少股票瞬間漲上了天,最后給投資者留下了風險。所以在取消漲跌停限制的同時,建議配套T+0,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券商中國)
國際【國際油價上漲動能或難持續】
在截至1月11日的這一周,受投資者信心回暖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繼續大幅上漲。不過,市場參與者保持謹慎,因近期一系列經濟數據引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摩根士丹利當周將2019年石油價格的預測下調了超過10%,認為經濟增長預期減弱和主要來自美國的石油供應增加將使油價承壓。美國石油產量的增加將抵消歐佩克主導的減產帶來的效應。(經濟參考報)
【專家稱美股波動性依然較高 政府“停擺”事件或成股市逆風】
與殘酷的去年12月相比,上周是華爾街一段時間以來較為平靜的一周。周線來看,截至上周五收盤,美三大股指漲幅均超2%,其中,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累計上漲3.45%。但業內人士提醒,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波動性依然較高,美國政府“停擺”事件可能成為市場“逆風”之一。(上海證券報)
【英國首相認為目前英國留在歐盟內的可能性更大】
#p#分頁標題#e#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辦公室公布演講稿節選,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在演講中表示,比起無協議脫歐,目前英國留在歐盟內的可能性更大。她還表示,一些人將會“利用一切手段”來“推遲甚至阻止英國脫歐”。周日曾有報道稱,如果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在投票中失敗,議員們將計劃從其手中奪走立法議程的控制權。若議員的計劃成功,英國政府將會失去對于議會的控制,執政能力受到威脅,進而使得脫歐立法面臨風險。(新浪財經)
【津巴布韋大幅上調汽柴油價格解決燃油短缺問題】
津巴布韋總統埃默森·姆南加古瓦12日晚宣布,為解決燃油短缺問題,從13日零時起大幅上調汽柴油價格。據悉,汽油價格從1.37美元/升上調至3.31美元/升;柴油價格從1.24美元/升上調至3.11美元/升。姆南加古瓦說,目前美元與債券貨幣繼續維持1:1的比率,消費者可支付美元加油,也可使用本國流通的債券貨幣。(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