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一些博物館,其文創產品行銷全球,代表了館藏形象,開創了非票收入,使得其文化資源和品牌形象深度彰顯,也為免費開放提供了充足信心與支撐。在國內,我們有著數量龐大的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圖書館,它們承載著巨量的文化資源儲備,近來爆紅網絡的幾款文創產品,也僅是它們小試牛刀。巨量的文化資源亟待盤活,國內的文創產品需要長足發展,這考驗著各家單位對市場需求的洞察能力與對自身資源的理解與設計水平,也在催生出新的經營模式,催生出更多精彩的網紅爆品。
去年12月,故宮口紅爆紅網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銷量超10萬支。長期不溫不火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重新點燃了公眾熱情。然而沒過多久,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官方微博稱其產品“從外觀到內質仍有很多進步空間,所以我們決定,全線停產,不斷完善,直至把最好的推送給大家”。而這距離產品推出尚不足一個月。
甲骨文手工皂
噴漆金屬書簽
文創產品似乎要在這個冬天蓄勢待發,1月8日,由國家圖書館、“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共同主辦的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品牌發展計劃”啟動儀式舉行。作為文化部直屬的另一國字頭文化單位,國圖牽頭領銜,組織成立了開發聯盟,謀劃著另一個宏大的戰略布局。
故宮手機APP截圖
文創產品重燃熱潮,似乎已經近在眼前。
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這些年,古老的故宮盤活了大量IP資源:紅墻黃瓦的故宮日歷、故宮手賬、故宮膠帶、故宮口紅屢屢成為網紅爆品。文創產品能夠成為超級IP,滿足了粉絲們的追捧和期待。故宮“官宣”稱,其文創產品年銷售量早已突破10億元,故宮的文創產品,正成為年輕人認識故宮的另一渠道和宣示個性的獨特平臺。通過文創產品開發,故宮也在嘗試轉身,引領國內博物館做大做強文創產業。
文創產品,是植根于文化單位自身具有的特點,或根據代表建筑、或源自其獨特產品,汲取靈感,通過時尚方式與當下思維開創出來的文化創意商品。業界認為,作為商品,必須依托成熟的生產能力。因此,文創產品要成功,源自經典是其一,立足現代更不可或缺。
據報道,“故宮淘寶”網店早在2008年注冊成立,至2014年9月,銷售一直不溫不火。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曾表示,2014年1月~9月,故宮淘寶網店銷量是一條直線,銷量平平。當年10月,一款仿效清代朝珠而設計的朝珠耳機推出,使得網點銷量陡然增加,同時也帶動了店里其它文創產品的銷售,如今的故宮口紅,算得上又一次銷售熱潮。
而這還僅僅是故宮一家。在我國,截至2017年1月20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后,國家一級博物館總數就達130家。其他各類展覽館、圖書館等文化單位更是不計其數,如果都能夠依托自身特色,深度研究市場需求,開發出幾個“爆款”,文創產品的前景不容小覷。
創意是產品的命門
和故宮的文創產品相比,全國各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無論從社會影響還是銷售數量,尚不能與之相提并論。不過,故宮淘寶版彩妝下架體現出一則事實:文創產品不能僅當做拓展旅游資源的一次性消費品,它既要好看也要實用,既保證文化傳承、創意融合的同時,也要保持質量穩定,它們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才能長足發展。
國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長期以來不溫不火,甚至受到用戶詬?。阂恍┪膭摦a品還停留在“小商品”階段,不夠高端大氣。一些博物館文創產品呈現同質化趨勢,鑰匙扣、書簽、水杯幾乎成了標配,這一現象被看做嚴重缺乏創意。
文創產品的核心是設計,缺乏創意和設計的文創產品難以長久。對館藏文物的文化符號只進行簡單的復制粘貼,難免千篇一律。究竟是文創,還是紀念品?成了消費者選擇時的困惑。與旅游紀念品一樣的文創產品充斥各家博物館展柜,沒有誠意的設計,難以打動消費者,更何況年輕的主流消費群體。
#p#分頁標題#e#此外,文創產品銷售模式單一。大部分博物館僅在展廳入口、出口處設置文創商店,陳設傳統,老氣乏味。即便有些單位開通了網店,但仍依靠線下銷售。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表示,國家政策支持,社會民眾鼓勵,讓文化創意事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文創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總體上,目前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經營整體水平不高,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相比差距很大。
在藝術衍生品概念緣起的西方博物館,“博物館商品”隨著博物館零售業的發展而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文化產業。人們認為,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人類文化遺產的地方,是藝術原作匯聚的地方。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僅2015年就為紐約市創造了 9.46億美元的收入,這其中,文創衍生品的銷售收入占比近六成。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每年吸引著全球250萬游客的光顧,其商店的零售收入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英國大英博物館從2001年免費開放以后,自身經營藝術衍生品的收入就逐漸成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
相比之下,我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方興未艾、前景廣闊。但長足發展仍需要幾付良藥。
共同探索破解之道
2016年,以故宮IP為首,帶動了整個博物館文創產業“井噴”,2016年5月11日,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出臺,博物館文創領域燃起熱情。
業界指出,整個故宮IP產業的帶動力還不夠強,完善的造血能力亟待完善。
無獨有偶,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的成立,也是文創產品開發的一種模式探索。通過聯盟的方式,集中智慧與開發能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當前,聯盟審議并通過了53家新申請加入聯盟的公共圖書館。全國圖書館文創聯盟天貓旗艦店也正式上線運行。記者看到,在已上線的產品中,包括創意生活、文房雅趣、服裝配飾以及館藏系列幾個大類,其中,石竹齋信箋和永樂大典信箋凸顯了國圖的館藏特質。古琴冰箱貼、甲骨文手工皂等設計新穎有趣。而這些,或許也僅僅是個開始。
該品牌發展計劃由“三百目標”“兩個平臺”,即“百位聯盟成員”“百家合作伙伴”“百家聯盟門店”。據悉,目前加入聯盟的成員館已達116家。按照計劃,全部聯盟成員館須統一門店形象,統一品牌推廣,形成線上線下集群營銷鏈條,這種推動力度,在全國文博單位的文創領域,是不曾有過的。
不論是一家博物館依托雄厚的文化IP實力打造精品,還是多家單位聯盟共同奮進,國內的文創產品行業正站在一次飛躍式發展的門口。下一個“爆款”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