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潮漲潮落,發展高潮與低谷相生相伴。高潮時趕路,低谷時沉淀。面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調整期,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2018年以改革促發展,堅持瘦身健體,堅持體制機制放活,堅持積極培育新興業務,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主動承擔央企責任,保持了總體經營健康穩定,收入利潤水平進一步改善。在2019年,東風公司立下了經營利潤突破400億元,增速跑贏大勢,挑戰410萬輛銷量的總目標。
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
“2019年,東風公司將蹄疾步穩深化改革提升活力,加快自主乘用車發展,打造商用車領先優勢,促進合資乘用車健康發展,加速‘五化’應用,拓展新業務,朝著‘三個領先、一個率先’的目標邁進。”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安鐵成近日向新華汽車透露了東風公司今年的發展規劃。
東風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安鐵成(資料圖片)
優化人才戰略改革舉措
回顧2018年,人事制度改革是東風公司的“攻堅戰”之一,其主要的改革思路是:一方面,打破原有的按級別管理干部的方式,提升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對東風公司旗下當前陷入發展困境的子板塊進行人事調整,幫助企業盡快“回歸賽道”。
安鐵成稱,從2019年1月1日起,東風公司高管干部薪酬不再與行政級別對應,而是根據崗位、業態、業務規模及復雜系數、戰略目標等進行分類管理,做到企業有層級,個人無職級;崗位有派駐,個人無派駐;崗變薪變、責權利對等。
在高管管理改革方面,東風公司與現有1000多名管理干部簽署三年任期的新合同,所有管理干部分為A、B兩類。其中A類管理干部由東風公司總部直接任免,B類管理干部由總部授權任免。在高管薪酬機制改革方面,東風公司實行“分類分層、市場匹配、一企一策、一崗一薪”原則,由單位董事會或上級組織與經營團隊溝通,確定市場化業績目標和薪酬,實現業績和薪酬聯動,進一步放活微觀主體活力。
此外,東風公司選派人員到雷諾日產三菱聯盟、PSA、瑞典T公司等掛職鍛煉累計超過150多人次。“我們派出去掛職鍛煉不是像實習生,他們有具體工作崗位、職責和任務,更利于成長。我們希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安鐵成說。
東風公司推行干部結構的年輕化。“2018年在全集團所有二級單位都配備了70后掛職人員、三級單位都配備了80后掛職人員,他們通過一些嚴格的流程選派,都是有實職的掛職。通過掛職期考核評價,有的可能直接留下,有的做下一步交流培養。”安鐵成說。
安鐵成表示,東風公司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就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現代企業選人用人機制相結合,強化事業導向、業績導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做到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減”,持續激發高管人員的工作激情和斗志。
神龍汽車將重回賽道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于1992年由東風汽車公司與法國雪鐵龍公司合資成立,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第一批合資企業,公司成立后投產的首款產品富康和一汽-大眾的捷達、上海大眾的桑塔納并稱當時家用車的“三駕馬車”。
然而,在第二輪合資汽車企業成長起來的時候,神龍汽車迅速地沉淪下去。在2007年,神龍汽車就開始陷入了一個產品更新之后庫存高企的困境。
安鐵成介紹,對于神龍的問題,中法雙方都做了很多討論和分析。2017年底,中法雙方有將近300人的團隊進行了為期3天的閉門討論,制定了“重回賽道”實施課題和“三步走”的策略。
“現在神龍仍然沒有走出困境。現在到底了,接下來會是一個企穩回升的過程,這是我們對當前的基本判斷。”安鐵成說。
安鐵成分析了神龍身處困境的原因,“神龍這幾年在高速發展過程當中,自身體系能力,無論從研發、營銷、供應鏈的管理,還是員工職業生涯、薪酬激勵機制、企業文化等,都沒有跟上快速增長的能力。”
面對神龍的困境,安鐵成表示,第一步要站穩腳跟,對現有家底、流程、業務進行認真梳理。“比如說我們正在做品牌升級,讓用戶和市場接受、了解和理解我們的品牌。”
#p#分頁標題#e#安鐵成稱,去年年底神龍公司中法方管理團隊進行了調整,充實了更專業、更具有領導能力、更具有企業全價值鏈管理能力的管理團隊。“東風和PSA高層對于神龍公司充滿信心,今年要從信心、信念、信任三方面開展工作。”安鐵成說。
深化布局共享出行生態
據東風公司戰略規劃部分部經理李勇介紹,除了東風公司總部,東風子企業也在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布局出行新業務。東風公司現有四個出行平臺,分別是集團層面打造的東風GO,東風與一汽、長安共同出資籌建的T3出行,東風日產旗下的聯友出行,東風與PSA合資組建的共享汽車出行服務品牌“易微享Free2Move Carsharing”。
據了解,東風GO于2018年6月上線,2018年12月獲全國網約車資質,注冊用戶和體驗者近6萬人。T3出行由東風、一汽、長安共同出資組建,旨在打造全國性網約出行平臺。聯友出行于2018年4月上線。易微享由東風集團和PSA集團合資組建,于2018年9月上線。
李勇稱,“各個平臺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利用各自優勢,在不同區域和方向開展工作,開拓成長。”
“由傳統制造企業向出行服務商轉變,不能停留在口號,一定得先行先做。”安鐵成說,“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一定由傳統行業向出行服務延伸,商業模式要轉換,這也是我們現在為什么在出行服務上大力布局的原因。”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李勇表示,電動車是未來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重要方向,不可逆轉。“東風現在按照自己的規劃和布局,在核心技術掌控、資源布局方面堅定走下去。面對技術不確定性,我們會跟蹤研究技術發展的方向,包括氫燃料、純電動等,也不放棄混合動力。東風日產的e-POWER也會加快應用,這對東風公司特別合適,各個子企業可以走多元化道路。”李勇說。
據了解,在東風公司2019-2023年新事業投資規劃中,東風公司計劃投資200億發展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網聯汽車等業務,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投資達80億,占比40%,居第一位。
安鐵成稱,“按照目前規劃,未來自主新能源汽車占比會達到25%,這是一個大概念。針對未來新能源發展,我們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圖‘583’計劃,計劃明確在“十三五”期間,東風要通過掌控5項核心資源、開發8項關鍵技術、創新3項商業模式,在商品競爭力、商業模式、市場占有率和市場規模等方面,搶占新能源汽車制高點。”
目前,東風三電工業化布局已基本落成,氫能源基地正在建設,2019年將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
談到是否與造車新勢力合作,安鐵成表示,東風電動車發展以自主為主,同時也秉持開放態度,不排斥合適的合作機會。“實際上,在新能源三電技術上,東風就電池和電控與寧德時代、航盛科技一起合作,以開放的態度實現優勢互補。所以,技術上的合作、資本上的合作都沒問題。”安鐵成說。(文/劉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