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發布會進行中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24日訊(記者 李丹 張宇 攝影報道)24日,四川省人社廳在蓉召開2019年首場新聞發布會,通報2018年四川省人社主要工作情況及新的一年工作安排。四川新聞網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四川在全國率先利用醫保數據開展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7246.12萬人;在全國率先即發即用第三代社保卡,發行972.67萬張,居全國首位;在全國率先開展以社保卡為載體“一卡通”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試點工作。
四川省人社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向可華作主發布,他介紹,2018年四川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人社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著力推進人社重點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制定出臺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16條措施和促進返鄉下鄉創業22條措施,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分別在廣東、浙江召開川籍農民工座談會、見面會,首次以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暨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會議,產生了強烈社會反響。
同時,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四川省6個項目獲獎,位列全國第二。舉辦首屆四川省創業博覽會、第三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等系列活動,為大學生、災區群眾、失業人員等群體組織系列專場招聘會,有力促進了創業帶動就業。
其次,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加強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研究。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規范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開展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試點,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好異地就醫結算工作,完成藥品目錄調整。同時,在全國率先利用醫保數據開展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7246.12萬人。在全國率先即發即用第三代社保卡,發行972.67萬張,居全國首位。在全國率先開展以社保卡為載體“一卡通”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試點工作。
“制定出臺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在完善評價標準、創新人才評價機制、促進專技人才職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19條具體政策措施,這是四川省自1986年建立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30年來的首次重大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向可華介紹,四川還實施重大引智項目,大力引進“高精尖缺”外籍專家,5名在川外國專家獲省政府“天府友誼獎”表彰。創新基層職稱評聘模式,制定實施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18條政策,有效緩解了基層“招人難、留人難”問題。推進基層職稱制度改革,率先在鄉鎮衛生機構、艱苦邊遠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實行衛生專業高級職稱“雙軌制”,推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職稱評價制度,有效穩定了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衛生人才隊伍。
在全國率先制定《人力資源市場條例》貫徹方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居西部前列。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報請省政府出臺《“天府工匠”培養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未來3年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開發等六大工程,打造享譽全國的“天府工匠”,培養宏大的“技能川軍”。組織開展第二屆“天府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16名選手進入國家集訓隊,成績創歷史最好,規模創歷史新高。深入落實《四川省擴大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自主權十條政策》,在公開招聘、人員流動、崗位管理、職稱評審、薪酬分配等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有效突破。完成省級機關和綿陽、內江兩市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試點工作,對成功處置川航3U8633航班險情英雄機組及機長進行了表彰獎勵。穩妥做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工作。積極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
此外,向可華介紹,四川還加強系統行風建設,縱深推進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一號工程”,努力實現由“便我”向“便民”的轉變。推進服務平臺標準化,探索打造“城市10分鐘+農村5公里”等多種服務模式,推進社銀深度合作,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下沉鄉鎮(街道)、村(社區),讓群眾“就近辦、跑短路”。
推進服務基礎信息化,加強省集中業務系統及人社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拓展線上服務渠道,讓群眾“網上辦、不跑路”。推進服務機制協同化,砍證明、減材料、優流程、壓時限,推行綜合柜員制,省本級“最多跑一次”服務事項達95.2%,市縣綜合柜員制覆蓋率分別為91%、63%,讓群眾“一次辦、少跑路”。推進服務行為專業化,制定出臺全省系統窗口服務規范、舉報投訴閉環處理等制度,推行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代辦服務、延時服務,開展優質服務窗口、優秀服務標兵評選,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同時,堅持依法行政,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人社事業發展。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