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吃法”領跑餐飲消費市場
我國餐飲收入首次超過4萬億元大關,逐步邁入了品質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新餐飲時代”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42716億元,比上年增長9.5%;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9236億元,同比增長6.4%。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說,這是我國餐飲收入首次超過4萬億元,標志著我國餐飲業邁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要方向的4萬億“新餐飲時代”。數據還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餐飲消費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韓明介紹,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5%,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5個百分點。外賣、團餐、婚慶喜宴等新業態新模式領跑餐飲消費市場。
在餐飲消費中,零售化成為新餐飲時代的重要特點。韓明介紹,在互聯網、物流冷鏈技術的推動下,餐飲企業呈現出新零售屬性,即“堂食+外賣+外送+流通食品”的特點顯著。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美食百強榜”顯示,零售化對餐飲收入有著突出貢獻。一批餐飲企業加強名菜名點的工業化,通過餐飲門店銷售+零售,線上線下結合,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榜單也反映出月餅、粽子等季節性產品已經成為行業的重要組成。
當前,高體驗式消費場景也成為餐飲門店的一種新趨勢。韓明介紹,隨著追求新奇性、互動性、體驗性的新生代消費群體成為消費主力,高體驗式消費場景成為餐飲門店的新趨勢。通過門店視覺設計、菜品設計、器具選用、互動設計等為消費者打造沉浸式場景,提高消費者體驗參與感的各種IP餐廳粉墨登場。此外,智能科技也在進一步優化顧客的消費體驗,馬云的無人餐廳、京東的未來餐廳、海底撈的智慧餐廳等相繼營業,餓了么外賣機器人也投入運行。融合體驗、零售、跨界等元素的新餐飲嘗試越來越多,并越來越多元化。
動一動手指,幾十分鐘之后,美味即可到家。叫外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就餐新選擇。人們在通過互聯網享受便利的過程中,大數據應用也成為餐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韓明介紹,在餐飲業,除了為消費者精確畫像精準營銷之外,大數據正在應用于餐廳定位、選址、經營決策、營銷策劃、供應鏈、運營管理等領域。有的企業利用大數據做新店選址、換季菜單;有的通過大數據打造信息化組織系統,實現連鎖體系高效運行;有的則借助口碑大數據精準營銷,并推出無人智慧銷售;還有一些品牌基于數據分析精準獲客。
此外,綠色餐飲成為餐飲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我國提出,打造“節約、環保、放心、健康”的綠色餐飲。到2022年,培育5000家綠色餐廳,每萬元營業收入(納稅額)減少20%以上餐廚廢棄物和能耗。(記者 亢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