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5 21:57欄目:區域
TAG:今日(1月2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標簽管理,便于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和藥品的區分,今年將研究借鑒煙草標簽管理方式,在保健產品標簽顯著位置標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藥品”等警示語。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保健品擬標注“本品不能代替藥品”等警示語0
中國商網 黃丹/制
近來一段時間,“保健品”似乎與負面詞匯聯系到了一起。近日,繼權健、華林、天獅相繼被查之后,直銷公司無限極再“爆雷”。
據微博認證為“幼童疑因無限極致心肌損害事件當事人田淑平”的網友爆料稱,其3歲女兒被診斷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在陜西當地“無限極指導老師樊樂”的推薦下,每日大量服用無限極八種產品,后被多家醫院診斷為心肌損害、低血糖等病癥。
據爆料稱,在樊樂的推薦下,孩子開始每天大量服用無限極的多種產品。就在服用的過程中,田女士發現,孩子不太對勁:出汗多了,眼睛出血,頭發枯黃,還發燒。后來,眼珠子都變黃了。
無限極給出的應對策略是“藥不要停”“不要報警”。再加上“現身說法”——樊樂告訴田女士,“我爸的病就是無限極救活的,我娃從在肚子里開始就吃無限極,我家沒有一粒藥,全是無限極”。
一時間,保健品成了眾多媒體的報道對象,一些老年人對保健品深信不疑并大量買“三無產品”等消息也引發了社會的廣發關注。
其實,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保健食品的生產、銷售、廣告等都有明確限制,諸如:根據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保健品須經衛生部門審查確認、生產者須經省級衛生部門審查批準;根據廣告法,保健食品廣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保證,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得聲稱或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與藥品進行比較,等等。然而,遺憾的是,當前的保健品市場,諸多無良商家的行為屢屢突破上述各種紅線,使得保健品幾乎成為了詐騙或傳銷的代名詞。
如今,保健品再度成了監管的重點“照顧”對象。
據悉,自2019年1月8日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3個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同時下發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方案》將整頓重點鎖定為:與人民群眾日常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和領域,食品(保健食品);宣稱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費品;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等日用家電;玉石器等穿戴用品;聲稱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務等。該行動方案還規定:嚴格直銷行業市場準入,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備案等事項。
1月23日,浙江省保健品市場亂象專項整治行動新聞通氣會向外界傳達:今年1月起,浙江省委政法委、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七部門聯合,在該省開展為期半年的保健品市場亂象專項整治行動,打擊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和虛假宣傳違法犯罪行為。同日,據西安網消息稱,近日,西安市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市民如發現有關問題,可撥打“12315、12358、12365、12331”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