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給“家長群”立規矩:不準發成績排名,不刷屏問候點贊!
3月1日前,北京將啟動一輪校園網上“清查”行動,中小學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聯網群組和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互聯網公眾賬號均在檢查范圍內。今天(1月29日),市教委發布加強中小學APP、互聯網群組、公眾賬號管理的通知,正式“亮劍”整頓校內外互聯網環境,明確進入校園的APP不得“超標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不得向學生收費,不得組織考試、競賽、排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校宣傳、推薦和推銷APP。
通知特別針對中小學群組立規矩,被教師、家長廣泛吐槽的一系列行將被明令禁止。比如要尊重學生隱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曬娃,不刷屏問候、點贊,不得發紅包;不得發布學生成績、排名,不批評或表揚學生。
被刷屏點贊占領的某家長群
APP公布成績排名等將被叫停
按計劃,3月1日前,中小學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聯網群組(以下簡稱群組)和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互聯網公眾賬號(以下簡稱公眾賬號)將進行一輪全面排查整改,各區要形成報告報送市教委。
排查過程中,一旦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游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鏈接,利用抄作業、搞題海、公布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及其他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問題的,要立即停用、卸載APP、退訂業務、解散群組、取消關注或注銷公眾賬號;涉嫌違法違規的要報告網絡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門查處。市教委表示,要采用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慎重安裝使用面向中小學生的APP。
中小學群不得發布學生成績
市教委介紹,中小學群組主要用于教育教學信息交流。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管理責任。要按照群組性質類別、成員規模、活躍程度等分類管理。
家校群由班主任或年級組長管理,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和成才觀,學習交流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師生群由任課教師或社團教師管理,要充分體現為人師表,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家長群由家長委員會管理,要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家校合作。
學生群由學生負責人管理,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傳播正能量。工作群由工作負責人管理,不得發布與工作無關內容。臨時設立的群組,在任務完成后由建立者及時解散。
群組交流信息不能隨意發布。市教委明確,群內不得發布學生成績、排名,不批評或表揚學生,制造焦慮;不得發布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廣告、求助、募捐、拼課等信息。要尊重學生隱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曬娃,不刷屏問候、點贊,不得發紅包。
另外,中小學公眾賬號主要用于宣傳解讀教育政策,傳播正確教育觀念,推廣工作經驗。中小學和區屬教育機構公眾賬號,須經區教委備案審核后方可使用。不鼓勵學校、教師向學生、家長推薦校外公眾賬號。
個人單位禁止推銷“校園APP”
學習類APP的“準入門檻”將提高。本市建立審查備案制度,按照凡進必審原則建立對學習類APP的雙審查制度,先由學校進行選用審查,再由區教委進行備案審查。各區要結合實際建立審查標準和流程,嚴格審查內容及鏈接、應用功能等,確保APP內容在思想性、科學性和適宜性等方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要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
市教委搶到,進入校園的APP要有效服務教育教學,嚴控數量,防止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凡未通過備案審查的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也不得在校外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校宣傳、推薦和推銷APP。
校園APP禁提前教學
除了大排查,各區、學校要建立健全日常監管制度,及時掌握APP內容變化情況,發現有害信息立即處置。對違規使用、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響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嚴肅問責。
進入校園的APP不得“超標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不得向學生收費,不得組織考試、競賽、排名。要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學生隱私。各區、學校要定期開展排查整改,堅決防止違法違規行為。同時,積極指導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防止網絡沉迷,保護視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