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奇(左一)正在把代購的土特產拿給同事。記者邵明亮攝
扶貧新路子
2月1日中午,一輛小貨車緩緩駛入內江市東興區稅務局家屬院內。車上載著的雞、鴨、鵝、草莓、柑橘等土特產,是東興區稅務局派出的幫扶干部、郭北鎮天宮堂村第一書記劉佳奇一早從村民那里收集來的。
小貨車剛停穩,劉佳奇就開始不停地打電話,通知同事來拿貨。一中午的時間,車內價值3400多元的土特產全都有了“歸宿”。劉佳奇的同事潘曉芹買了3斤草莓,花了75元。她說,有劉佳奇“代言”,她不擔心這些土特產的品質。
這并非劉佳奇第一次幫村民來城里推銷土特產。
2018年3月,劉佳奇被派到天宮堂村做第一書記。在一次調研中,他發現村民黃必秋家種的花生品質很好,但由于黃必秋70多歲了,去趕場賣花生很不方便。當時,正好有同事想買新鮮的花生。劉佳奇便萌生了幫村民銷售土特產的想法。
“一開始還只是幾個熟悉的同事找我買東西。后來,咨詢的人越來越多了。”于是,去年5月,劉佳奇建了微信群——“脫貧攻堅的人們”:一方面便于加強工作聯系,一方面推薦天宮堂村的土特產。春節將至,劉佳奇又一次在微信群里詢問大家的需求,沒想到這次大家的購買意愿很高:200個土雞蛋、90斤柑橘、66斤草莓、5只土雞、2只鴨子、2只兔子、1只鵝……
聽說這次訂單里有兔子,村民彭信芳便找到劉佳奇幫忙,“我家正好有兩只兔子,麻煩你幫我賣一下嘛!”
把訂單里的貨物全部收齊、稱重、包裝好,問題又出現了,“這么多東西,怎么運回城里?”正當劉佳奇發愁之際,村民徐玉良答應用自己的小貨車幫忙運貨,以解“燃眉之急”。
“劉書記不光幫我們辛苦賣東西,還自己先出錢幫我們墊上。這點小忙,我一定得幫他。”徐玉良說,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在村里發展了水果種植和養殖等特色產業。去年底,原來村里的貧困戶全部脫貧,收入越來越高。
劉佳奇說,自從幫村民賣土特產以來,不到一年已經幫村民賣出了6萬余元的土特產。“個人的力量還是太小,今年將探索用電商銷售土特產,讓脫貧攻堅的成果鞏固得更扎實。”(記者邵明亮發自內江)
原標題:一年幫村民推銷 6萬元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