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最近幾天,“中導之爭”正令歐洲與日本惴惴不安。
歐洲或將失去掩護
據俄羅斯《獨立報》網站2月4日報道,特朗普總統讓美國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的決定,將由此引發戰略穩定問題的擔子壓在俄羅斯和歐洲肩上。美國國會議員已表示,特朗普此舉或加劇北約內部的分裂。
報道稱,專家指出,現在華盛頓想在對其更有利的條件下改變力量均勢和遏制理念并卸下繁重的責任,不過未必該期待《中導條約》能重新簽署。
報道介紹,華盛頓愿意就這一條約恢復與莫斯科對話的條件已通過書面形式轉達給俄方。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在評論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于恢復談判可能性的言論時稱,美國的條件保持不變。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名匿名官員向塔斯社確認稱:“只有完全銷毀俄9M729導彈、發射裝置和相應設備并接受檢查,才意味著俄停止違約。”眾所周知,俄方甚至召開了專門的記者會,論證9M729性能符合《中導條約》條款,然而這并沒有說服華盛頓。
報道認為,美國退約的后果令歐洲為難。此舉的一個后果可能是北約分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員埃利奧特·恩格爾和亞當·史密斯聯名發表評論說:“盡管北約作出了支持美國決定的聲明,但這是試圖掩飾北約內部觀點的分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分歧只會加深。”根據這兩位民主黨議員掌握的信息,特朗普政府“不讓北約就《中導條約》進行辯論”。據恩格爾和史密斯估計,華盛頓“失去了歐洲盟友的信任,后者現在遭遇的前景是,俄羅斯將把攜帶核彈頭的新導彈對準他們”。
日怕卷入軍備競賽
另據共同社2月2日報道,關于美國宣布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并啟動退約程序,日本政府的立場是不希望看到該條約被終止。為阻止軍備擴充方面的競爭,日本擬繼續向國際社會呼吁建立除美俄外還包括開發導彈的中國在內的多邊裁軍框架。
報道援引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記者會上的話說,“不得不結束條約的情況是全世界都不愿見到的”“《中導條約》曾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關于今后日方對此的應對方式,河野表示希望繼續與美俄中等展開磋商,為建立裁軍框架作出貢獻。
報道稱,隨著美國宣布啟動退出《中導條約》的程序,美國將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日方也關心,美軍是否有意在駐日美軍基地等部署類似對艦導彈的武器以防范中國,日方將關注美方在這方面的措施。
報道介紹,日本官員表示,日方將通過聯合國和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等場合提出建立多邊裁軍框架的必要性。但日本政府內部也有意見坦言,“新的裁軍談判并非易事”。
此外,日本《朝日新聞》3日刊文認為,《中導條約》徹底失效將導致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新導彈并將境內有美國軍事基地的日本置于對抗中心。
該報指出,《中導條約》對華盛頓而言曾是遏制因素。若這一條約最終不復存在,美方將在3至7年內在亞太地區的基地部署最新的中程導彈。
美俄裁軍責無旁貸
又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3日刊載社論稱,美國宣布暫停履行美國與俄羅斯締結的《中導條約》,6個月后該條約將會失效。另一方面,全世界出現了增強軍備的動向。不能讓廢棄條約成為軍備競賽的契機。
社論稱,根據該條約,美俄完全廢棄了可搭載核彈頭的陸基中程導彈。該條約在核裁軍方面首次提出廢除全部特定武器,具有劃時代意義。
社論介紹,特朗普政府稱,俄開發部署的短程導彈違反該條約,警告稱如果不停止違反行為,將暫停履行條約。另一方面,俄羅斯不承認自己違反條約,雙方互不讓步。
社論稱,另一方面,俄去年12月宣布將于2019年部署高超音速導彈。對此,美國政府1月公布了類似于上世紀80年代“星球大戰計劃”那樣的防御系統構想。美俄掌握著全世界90%以上的核彈頭,如果邁出擴軍的步伐,無非是玩弄核武器。
社論認為,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了《中導條約》,不只是歐洲,東亞的安全局勢也會受到影響。冷戰時期,蘇聯在遠東部署了100枚以上的中程導彈。如果再次部署,日本則將被迫修改防衛計劃,而且也會影響到日本與俄羅斯的和平條約談判。
2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國務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講話。當天,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將于2日起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啟動退約程序。新華社/美聯
[責任編輯:楊凡、彭芳]
#p#分頁標題#e#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