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外貿轉型升級,加快外貿強市建設進程,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現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舊動能轉換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為契機,加快推進“外貿強市”建設步伐,統籌推動“重點外貿主體+特色產業集群+國際自主品牌+外貿綜合服務+海外市場網絡”五位一體外貿創新融合發展,推進“優進優出”,培育競爭新優勢,形成外貿發展新格局。
二、發展目標
實施外貿創新突破提升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全市外貿進出口達到4000億元,貿易規模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的排名進位,重點培育2-3家過億元的跨境電商平臺、3-5家出口過10億元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培植10個出口過10億元的國際
自主品牌,打造10個出口額過10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設立帶動出口過億元的境外營銷網絡5個以上,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對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以上。國際自主品牌出口占比20%以上,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占比超70%,服務貿易占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超12%。
三、重點工作
(一)建設培強外貿主體隊伍
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工程,推動我市外貿企業發展“三步走”,實現從初具資質、力拓市場向外貿實績和規模逐步提高轉變,進而向外貿體量擴大和實力提升轉變。實施外貿“十百千”培強培優工程,培強十個外貿行業冠軍和瞪羚企業,培優百家具有“專精特優”產品、國際自主品牌和重點海外市場的外貿重點企業,培育千戶有發展潛力的外貿中小企業。力爭每年新增有外貿實績企業1000家,外貿主體總量超過6000家。
(二)梯度培植國際自主品牌
實施優商優品培植工程,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專利許可和體系認證,認定一批市級國際自主品牌企業,促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鼓勵行業組織和外貿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制訂。鼓勵品牌企業以參股、換股、并購等形式與國內外行業知名企業合作,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引導企業加大“委托設計+自主品牌”業務比重,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力爭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達到20%。
(三)打造外貿特色產業集群
圍繞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有利契機,以我市“8+3+5”協調體系戰略實施為依托,推動外貿與產業升級聯動,打造我市機械、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有色及貴金屬、高端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汽車制造、醫藥健康等8大優勢產業的外貿特色集群。建立特色出口產業聯盟,依托通用汽車、現代汽車研發等組建汽車特色出口聯盟;依托中集來福士、杰瑞集團和巨濤重工等組建工程裝備特色出口聯盟;依托富士康、東方電子等組建電子特色出口聯盟,依托雙塔食品、龍大集團等構建食品出口聯盟,依托東方海洋、中魯遠洋等構建水產品出口聯盟,依托東誠生化、榮昌藥業等構建醫藥出口聯盟,各聯盟成員發揮互補優勢、共享業務信息、聯手開拓海外市場,提升煙臺外貿特色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另外抓住我市獲批全國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和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契機,支持和鼓勵萬華集團、龍大食品等龍頭企業及其他試點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跨國別、跨區域的供應鏈體系,促進消費,擴大進出口。
(四)推動強化引貿招商
實施外貿客戶網絡構建工程,針對機械、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推動重點外貿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與海內外大公司建立貿易戰略合作,不斷建鏈、補鏈、強鏈。結合煙臺產業和外貿發展實際,通過依托海內外展會等舉辦外貿推介和對接活動,推動與10余家重要國家和地區實力強的貿易商協組織和數10家VIP外貿大客戶進行戰略合作,培植100家深度合作重點國內外大公司、構建1000家有潛力的海內外公司組成的煙臺外貿重點客戶網絡,力爭招引一批有實力的外貿新項目落戶。各省級以上園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進一步強化產業配套,培育區域品牌,突出區域特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加強產業和貿易有機結合、打造以產促貿、以貿引商的重要載體。發揮中韓(煙臺)產業園的載體輻射作用,踐行中韓自貿協定和國家、省市扶持政策、措施,以產業園建設帶動對韓貿易發展與企業交流。
(五)提升外貿新業態實力
#p#分頁標題#e#深入推進省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跨境電商服務體系和生態圈建設,支持市級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和運行中心建設,扶持企業在重點市場建設一批市級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持續開展“跨境電商賦能中小企業”培訓工作。
縱深推進市場采購貿易發展,以三站市場、海陽毛衫基地等為重點引導各類企業主體用好省內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政策,培植一批煙臺市場采購貿易特色的外貿實力企業;鼓勵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優化服務新模式,增強外貿服務功能,完善服務體系,培強一批煙臺品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推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調發展,提升外貿企業的制造業基礎,延伸發展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軟件業、科技管理咨詢、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外貿企業對外產品服務化能力,推動擴大服務貿易出口規模,爭創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利用煙臺港優勢,推動發展煙臺口岸轉口(離岸)貿易,創造轉口(離岸)貿易發展條件,探索金融服務等業務創新,鼓勵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開展研發、組裝、維修等加工貿易增值業務。
(六)聚焦優化國際市場布局
實施“千企百展”工程,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境內外各類展會,開展“煙臺制造海外營銷”貿易推介懇談活動,深耕日韓、歐美等傳統市場,推進煙臺出口產品有效利用發達國家中高端市場和重要供應鏈體系。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推動提高東盟、中東歐和金磚五國等市場份額,打造布局全球、內外聯動的國際貿易市場體系。強化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建設。鼓勵企業建設海外商品展示、倉儲物流、批發零售、售后維修等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力爭我市新興市場出口比重提高到25%,設立有一定規模的海外營銷服務網絡10個。
(七)提升會展經濟競爭力
加強與國際國內知名會展機構和會展主體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日韓、歐美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雙邊、區域經貿合作,建立國際化會展營銷網絡,招攬國際知名會展項目和機構落戶煙臺,支持國內外知名會展機構到煙臺建立分支機構,形成“會展+招商+投資”的經濟增長新模式,提高我市會展業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大對外貿綜合服務新業態、市場采購貿易新模式、自主品牌重點企業參加海外展會的扶持力度,支持會展主體與國際知名會展企業合作,共同舉辦重點產品和重點市場的境內外展會,提升煙臺會展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八)做大做強服務外包產業
圍繞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重點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探索培育能夠駕馭新興核心技術的服務外包國際品牌企業。制定新一輪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優化服務外包產業和區域布局。支持橙色云打造工業產品研發設計平臺。支持聯通云數據基地、恒豐銀行金融產業支付中心建設,支持現代汽車檢測設計外包服務、東方電子運維服務,培育服務貿易(外包)產業園區和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制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外包化、外包數字化融合化高端化發展。
(九)推動進口規模化發展
實施進口創新發展工程,擴大消費品進口規模,豐富一般消費品種類,鼓勵中高端消費品進口。充分利用煙臺指定商品進口口岸政策,提高水產、肉類、水果等商品的進口規模,鼓勵進口商自建分銷渠道或與國內大型商超合作銷售。鞏固國內緊缺的能源、資源礦產、糧食等大宗商品、重要生產資料進口,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等機電產品進口規模。搭建進口載體平臺,加快推進煙臺保稅港區等進口聚集區建設,擴大進口貨源平臺的業務規模,推動煙臺進口商品常年展示中心建設,打造東北亞重要進口商品集聚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市外貿轉型升級工作推進專班統籌指導協調、督促推動和監測考核等工作。各有關單位要積極向國家和省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各縣市區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研究制定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具體實施方案,切實推動外貿提檔升級。
(二)加大政策扶持
統籌產業、貿易、財政、金融等政策,共同推動全市外貿轉型升級。研究市級扶持外貿發展政策,重點扶持外貿綜合服務、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品牌建設、“一帶一路”等多元化市場開拓。各縣市區要加大對外貿重點項目支持力度。各金融機構要創新產品和服務,對持有外貿訂單的企業給予更大信貸支持。鼓勵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與覆蓋面、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外貿企業進出口融資擔保力度。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p#分頁標題#e#健全多元化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優化大專院校、培訓機構和用人企業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的人才培養模式。支持高等院校建立國際貿易高端人才培育基地,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規模。引進國際貿易領軍人才和海外人才,提高人才國際化水平,營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發展環境。
(四)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全面通過“單一窗口”報關報檢,大力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便利化措施,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效率;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及時足額退稅;落實收費目錄清單制度,進一步規范經營服務性涉企收費;優化外貿公共服務,推進加強行業自律。
(五)強化考核督導
加強對各縣市區外貿轉型升級的考核評價。建立健全聯絡員制度,強化信息報送和數據統計。各縣市區要強化重點企業聯系工作,跟蹤分析外貿運行情況,加強形勢研判,協調解決企業外貿轉型升級遇到的發展瓶頸和問題。(信息來源:煙臺市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