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世相還是在2016年,當時被各大明星參與的“丟書大作戰”所吸引,不過當時忙于備考,沒有親自參與其中感受“丟書撿書”的樂趣。
這場模仿“赫敏藏書”的活動,讓新世相吸了很多粉,比如我。后來才知道,新世相之前叫“世相”,據說名字取自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文藝氣息濃厚,誕生于2013年,關停于2015年6月。
四個月之后,“新世相”再次起航。創始人張偉曾為公司制定了“活下來,成為知名品牌,贏得用戶”的目標。時光荏苒,2018年,公司宣布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億元以上,投資方有昆侖萬維、真格基金等。新世相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活的很好,很多人感慨,一個公眾號能發展到什么程度,看看新世相就知道了。
新世相的三年,也是微信公號的三年。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公眾號數量破千萬,截至2017年7月,公號數量破2000萬。但是,隨著加入新媒體大潮的創業者越來越多,涉及各個領域的公號也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龐雜,受眾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微信公號的打開率也在直線下跌,僅剩3.18%。由此,只靠內容營銷已經很難突圍。一些頭部大號開始了艱辛的轉型之路。
“微信生態+教育”是一個新的方向。比如成立于2016年的寶寶玩英語,去年三月獲1.5億元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百詞斬旗下的薄荷閱讀,去年6月也成功融得C+輪,投資方仍是騰訊。新世相也踏上了這條教育之路,騰訊也是其股東之一。
新世相的教育之路
同樣,新世相選擇的陣地也是英語。天津光之來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之來處”)為世相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注冊時間為2018年5月,旗下產品為水滴閱讀,一款公眾號,主要有英文原著閱讀和考研英文閱讀。
其英文原著閱讀與薄荷閱讀的定位相似,主張“40天精讀一本英文原著”,而薄荷閱讀主張“每天10分鐘,100天讀完4本英文書。”類似的還有“每天15分鐘,100天拿下4本英文書”的知米閱讀等英文閱讀產品。其商業模式和薄荷閱讀也相差無幾,都是利用微信號閱讀、朋友圈打卡以及微信群答疑的方式。
此外,據天眼查顯示,目前光之來處正在申請一個名為“火箭單詞”的商標。火箭單詞主打AI老師一對一教學,并宣稱為全網首位AI單詞老師,每天10分鐘,搞定7000+英語詞匯。這也和早已進入人們視野的扇貝單詞以及百詞斬,所涉及的內容相似。
作為后來者,新世相能否成為英語教育領域的一匹黑馬?
“并不看好,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業內人士說到,這里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就是指內容和渠道。
首先說內容,這里基因是個很重要的東西。創始人張瑋的營銷能力被認可,比如逃離北上廣,和前文提到的丟書大作戰等,都是刷屏級的營銷活動;2018年的新世相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而這次卻是一場飽受詬病的知識分銷。
此次由創始人張瑋主講的營銷課,每邀請一位好友報名,就可得40%現金返現,多邀多得,上不封頂;如果邀請的好友同時邀請了朋友報名,也能獲取10%返現,立即到賬微信零錢。這場活動被不少大V質疑為傳銷。不久后,海報中二維碼頁面被封,賬號也因違規暫不支持關注。
“營銷性質濃厚的新世相并沒有教育基因,和其他專門做英文教育的公司相比,內容自然不會特別好。”一位從業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說到。比如,北京思享聚合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運營品牌輕課,專注英語領域,目前處于A輪,也是基于微信端授課,微信公號有輕課英語、煎蛋英語、極光單詞等。輕課Pre-A輪的投資方有洪泰AA加速器,據了解,洪泰AA加速器與洪泰基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洪泰基金又是由俞敏洪與盛希泰在2014年創立的投資機構。新東方的資源使輕課在師資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從其對外宣傳的資料來看,輕課的很多講師都是出自新東方。
說到渠道,即推廣渠道,如果今日頭條也推出同樣的原著閱讀、或者背單詞的內容,競爭力不可謂不強大。“全網首位AI單詞老師?流利說2012年就成立了。”一位從業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說,“不過技術也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教研團隊的方法論是很重要的因素。”畢竟還需要對這些英文書籍進行1對1的輔導答疑。但是相比于流利說旗下的流利閱讀等其他利用公號進行英文閱讀的教研團隊,水滴閱讀對外宣傳的教研力量略顯單薄。
#p#分頁標題#e#薄荷閱讀能活起來,其實也是利用了微信紅利,但是紅利消失之后,單純地拼產品和服務,可能就不會那么火了,在內容、渠道、技術都沒有優勢的情況下,火箭單詞和水滴閱讀能否將英文學習做到底,成為居上的后來者?還是僅把這作為一款賺快錢的項目,仍需持續關注。
發展前景
如此看來,這些業務是不是已經不值得涉足?其實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滲透空間,比如微信生態下的英文原著閱讀,就是一個大的趨勢。
天風證券曾表示2016年數字閱讀用戶關注文章及作者最主要的渠道為微信(57.8%)、新浪微博(45.0%)和百度貼吧(44.0%),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已經開始改變原有的閱讀流量入口。此外,據易觀數據顯示,讀書市場中,童書在80后中銷量最好;而90后最愛購買的則是考研、公務員和外文讀物的書籍。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國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英文閱讀的習慣也在不斷養成。而這個涉及教育、學習的領域肯定也是馬太效應凸顯的地方,“技術、內容、渠道,三者占其一就能活下來,占其二就能活的很好。”業內人士說到。
“未來的新用戶主要會有兩個來源,成長起來的學生黨和之前沒覆蓋的二三四五線城市,不過,對這些新用戶就要看各自的拉新機制了。”一位產品經理說,“而且相比于背單詞,我認為英文閱讀的發展空間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