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
演員翟天臨說過,“等我什么時候穿上博士服拍照的時候,我相信會上熱搜,我再讓所有人看看誰牛……”
求錘得錘。只是這個熱搜,代價是要掉一層皮。
他的那點事,有人說禍起“學霸”人設,有人說禍從口出,不知什么是知網。還有人說,他沒有在核心刊物上發表過文章,其中在非核心期刊一篇談《白鹿原》人物的論文,與安徽一名教授10多年前發表的論文相似度超過50%。
前腳扮警察在春晚舞臺打假,后腳就變為眾矢之的,成了眾人打假的對象,何其諷刺,何等魔幻。
話說回來,吃瓜歸吃瓜,沒有人在乎他的人設是否崩塌,更沒有人在乎他今后的演藝生涯。這場風波因明星身份而受到關注,但涉及的問題顯然超出了娛樂圈范疇。
實質上,他的這身博士服,是怎么穿上去的,怎么就邊演戲邊讀了博士,才是人們關切所在。據說他在讀博四年期間,“至少主演了11部戲,做了24個代言”。
演員可以演,校方怎能裝聾作啞。這身博士服,可是來自號稱“電影人才搖籃”的北京電影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是成為博士后的必要條件。憑借這套行頭,他堂而皇之地跨入知名高等學府的校門,成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
翟天臨學術誠信事小,捍衛招考公平事大。但從兩所高校回應看,表述滴水不漏,卻又諱莫如深。
北京電影學院說,已經成立調查組并按照相關程序啟動調查程序。并強調,“對學術不端行為持零容忍態度”。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說,將根據其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按規定做出處理。
言外之意,只要北影說沒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就通過,你OK我也OK。令人好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真的需要翟天臨這樣會表演的人,去研究經濟?
就算所有人都認為,翟天臨事件不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類似情況也不單單只有一個翟天臨,有人依舊揣著明白裝糊涂,睜只眼閉只眼。
類似的事情還不少,詬病已久的還有腐敗官員,商業精英,以及其他領域人士,他們通過手中的權力、地位、財富,一夜之間穿上了學士服,戴上了博士帽。
凡此種種,它所傳遞出的信息,給外界對社會尤其是對教育公平的預期,造成了難以修復的傷害。
輿論最初本意,一是要調查翟天臨的博士服是怎么穿的、誰給穿的。二是要調查一個穿了北影博士服的人,有無資格成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后。而不是說,你看,他穿著北影博士服進來的。
一個巴掌拍不響,兩所高校避重就輕、把關不嚴,學術圈的大問題,最終還是退回到了娛樂圈的八卦上。似乎也只剩下八卦。
翟天臨的博導,被熱心網友扒出來學歷為本科。專業問題,不做探討,顯而易見的是,人們沒查到這位博導的學術論文。
翟天臨所在的表演學院院長,娶了比他小20多歲的女學生。私生活問題不評價,但就專業水準來說,不敢茍同。夫妻二人主演了一部名叫《一紙婚約》的電影,豆瓣評分只有3.4。
女主角憑借這部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的電影,獲得第十八屆《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最佳女主角,男主角、作為丈夫的院長是頒獎嘉賓之一。該片后來又獲得第三屆《意大利中國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北影是評獎方聯合舉辦單位之一。
據說該片的制片人是院長的學生及親屬。更多細節,不一而足。
如此顛覆常理,如此有違常識,竟然神奇般的存在著。就算沒有翟天臨,就算沒有知網,相信也遲早會被公之于眾。
真正的好演員無需“學霸”人設也能贏得尊重,而毫無學術道德,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批發“博士帽”的高校只會令人不齒。
此類事件之所以屢禁不止,歸根結底還是收益大于風險,內里有糾纏不清的利益鏈條。只不過,翟天臨事件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
當務之急,需要在學術圈來一場反腐風暴,一是調查背后有無黑箱,亦或利益輸送問題;二是要清除害群之馬,對學術不端者、對師德淪喪者,堅持一票否決。
相比翟天臨的博士學會被撤銷,我們更期待嚴肅問責相關責任人。誠如有評論指,如果輿論的目的只是打掉一個“小明星”,甚至一群“小明星”,很多人會感到劫后余生般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