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工資能增也能減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記者劉冬蓮)近日,南寧市出臺了《南寧市貫徹執行自治區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意見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對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的確定進行規范。從此,南寧市國有企業工資總額是增是減,有了明確、可量化的指標參照。
根據《方案》,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除了參考企業發展戰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還要綜合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職工工資水平市場對標等情況,并結合人社部門發布的企業工資指導線予以合理確定。
《方案》將企業界定為商業類企業、公益類企業、金融類企業和文化類企業。對商業類企業考核,主要看經濟效益;對文化類企業考核時,則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國有企業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聯動,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則工資降。企業經濟效益(商業二類、公益類、文化類企業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范圍內確定。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除了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企業按照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確定工資總額,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
《方案》還要求,國有企業在經備案或核準的工資總額預算內,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工資分配。在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時,應當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崗位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
有關人士稱,此前,南寧市許多國有企業在確定工資總額時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比如企業效益好就漲工資,效益不好卻未隨之調整,企業漲工資也沒有統一的規范。《方案》的出臺,將有利于打破國有企業工資能增不能減、分配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