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批“無錫老字號”推薦認定工作進入尾聲。經過企業自愿申報、專家組審核后,無錫市銀樓經貿有限公司等26家企業擬認定為第二批“無錫老字號”(第一輪),名單日前在網上進行公示。令人意外的是,迎賓樓菜館、皇亭小吃、慎馀肉莊等被列入了第二批“無錫老字號”培育企業。這些具有50年以上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老牌企業,緣何還停留在“培育”序列中?
26家企業符合第二批認定要求
“無錫老字號”是無錫地域特色文化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自2013年27家企業獲評第一批“無錫老字號”稱號以來,借助政策支持,通過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文化創新、營銷創新等一系列手段,在新的時代延續品牌的魅力與風采,激發創造與活力,總體發展水平在全省處于前列。
今年5月起,我市開展了第二批“無錫老字號”推薦認定工作。“第一批‘無錫老字號’ 認定的對象為1956年以前創辦的企業,這次我們把年限放寬為商號、商標或品牌創立40年(含)以上,即創立于1978年(含)以前的。”市商務局負責“無錫老字號”推薦認定工作的相關人士介紹,此次共有42家企業申報,經過專家組審核,初步確定26家符合要求,待公示后將頒發牌匾和證書。
市商務局流通業發展處人士介紹,獲得“無錫老字號”認定的企業,在經營發展上會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如新開設直營連鎖門店可享房租補貼。同時,為鼓勵這些企業走出去,幫助他們擴大知名度及銷售渠道,每年還會邀請他們參與老字號博覽會,并給予展位租金支持。此外,相關部門還會通過媒體宣傳、編寫畫冊并發放等方式讓這些老字號深入人心。
“商標”讓一些老牌企業痛失良機
在此輪公示中記者發現,除了26家擬定的第二批“無錫老字號”(第一輪)企業名單外,還有一個第二批“無錫老字號”培育名單,共有10家企業上榜,其中包括創立于1930年的梁溪區迎賓樓菜館、1948年的無錫市影劇公司和平電影院、1907年的無錫慎馀肉莊有限公司、1879年的無錫皇亭小吃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總體符合‘無錫老字號’認定要求,但是在個別問題上卡殼了。”負責“無錫老字號”推薦認定工作的相關人士解釋。
據了解,不少列入“無錫老字號”培育名單的企業都吃虧在商標上。如迎賓樓、和平電影、楊和尚、新萬鑫等,都是因為以前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導致商標已被其他企業搶注。市商務局流通業發展處人士表示,開展“無錫老字號”認定工作,主要是為了鼓勵、鞭策本地老字號的傳承與發展,框得太死不利于發展,所以這些企業只要找到歷史上有關聯的圖形、商標進行注冊都可以。
也有些企業是因經營規模有限而被卡了。如皇亭小吃,雖仍是正常經營,但因種種原因,規模收縮,店面比較小,沒有完全展示出老字號的風貌。而慎馀肉莊,目前銷售的主要渠道是賣場和超市,沒有正常運營的獨立門店。“這些企業都有發展愿望,而且有的已經制定了擴大經營的初步計劃,有的已在具體落實中,對于這些企業應該給他們時間去完善。”該人士表示。
還有的企業是因為特色不夠鮮明。如無錫市錫惠公園管理處的二泉牌惠山油酥餅,有老手藝的傳承,有一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目前的經營狀況也不錯,但是整個產品無法明顯區分于其他企業的同類產品。這類企業只要在流程上加以改進,突出老字號的記憶,就能夠把自己產品的獨有特色彰顯出來。
“我們會給一年的培育期,待條件完善后,這些企業還是有機會獲得‘無錫老字號’的。”相關人士表示。
不希望“老字號”被放進博物館里
除去這10家培育企業,還有少數企業在此次“無錫老字號”的認定過程中落榜了。如無錫市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太湖牌醬油,宜興市恒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和橋豆腐干。“都是經營問題,前者目前經營暫停,后者只作為非遺記憶展示,不對外銷售。”市商務局流通業發展處人士解釋,作為“無錫老字號”,除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形成良好的品牌信譽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正常經營。“支持老字號在新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活的老字號,而不是放在博物館里的老字號。”
此外,有個別企業創立時間達到了標準,目前市場上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打開局面才數年,有影響力的時間太短。“雖然今天還不是老字號,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時間久了,就能成為老字號。”市商務局人士表示,“對這種企業,我們會繼續關注,鼓勵他們能做強做大。”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