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上線的拼多多,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在國內電商紅海躋身前三,并且成功上市。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月度活躍用戶達1.95億,活躍買家已達3.43億。如果以1000億元GMV(網站成交金額)作為里程碑,它僅用2年3個月,就走完了京東10年的路,淘寶5年的路。
但在拼多多上市消息公布開始,拼多多的負面新聞便從未停歇,從吐槽“洗腦廣告”到“過期商品”、“超級假貨”,每一面拼多多都被抨擊的體無完膚。在網友的評論中,低價、爆款、山寨多、質量差等是最常見的關鍵詞,很多人詫異于拼多多的爆紅。
其實,拼多多的發展速度并不意外。除了它的低價商品外,它完全走了一條其他電商平臺以前沒有走過的“新零售之路”。
1.選好主戰場—微信社群
許多分析都說,拼多多在發展中的中國,選擇和快手一樣的路線—從農村包圍城市。在用戶基數龐大的三四五線城市,抓住人“貪便宜”的心里不斷規模廣大,逐步進入公眾視野。這只是一方面,其實拼多多選擇的主戰場是微信群,這個具有強關系綁定的社交根據地。
初期借微信獲得流量入口,靠“低價拼團”爆發式增長的拼多多,捕獲的便是大批三四線或者來自鄉鎮農村的中年人群。極光大數據顯示,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另有數據顯示,拼多多的用戶中,30-39歲的占到50%,40-49歲的占到31%。
身處一二線城市工作的你,是不是經常在家族群、家庭群收到七大姑八大姨和老媽讓你幫她們“砍一砍”的要求?如果在砍價表里沒有出現,還會不停的@你問“砍了嗎?”,如果你敢說“省這點錢沒必要/上面的都是假貨”就等著被輪番說教吧!
在這種關系鏈條的綁定下,你怎能不乖乖就范?
2.用好增長手段—分享機制
拼多多說他們被微信封了超過1000次,這并不夸張。因為拼多多的機制除了邀請好友幫忙砍價可以獲得優惠,分享者還可以得到抵扣紅包。更有用戶為了獲得低價商品,不斷地建立“砍價群”、“分享群”,形成人拉人,不斷用戶裂變。
拼多多利用人與人,群和群的社交粘性,實現了快速鏈接一切商品與消費者,將社交電商購物場景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其他電商,或者傳統商家,總是喊出口號要做“新零售”,卻一直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真正的新零售之路,甚至連做海報在線上宣傳都是在線下張貼的套路,只會要求自己的員工去轉發朋友圈。
(這樣的海報激發不出任何分享的意愿)
而且就算看到海報的用戶,如果周邊沒有傳統零售的線下門店,根本無法參與活動,僅僅就是看過就忘,或者根本沒有意愿。
但是有很多傳統的企業也探索出了自己的新零售之路,近期有一家廚具公司的營銷活動,讓人眼前一亮,它順應了現在大時代的趨勢,找到了新穎的營銷創意和渠道,還成功給自己的經銷商賦能,讓他們和客戶全部參與其中~
在世界杯期間這家公司的活動悄然上線,沒有像華帝那樣走傳統的宣發渠道,大規模的投放硬廣,而是給經銷商賦能,使用一起學堂多群直播工具,讓每個經銷商變成渠道進行推廣和引流的渠道這樣省了宣發和渠道費,又可以調動每個經銷商的積極性。
(海報上打通了線下到線上的轉化渠道)
僅憑著一個看似簡單的特價活動,利用好了現在最便捷最有效的推廣渠道,和獲客手段輕輕松松,這個活動在全國建起了幾千個社群,這個公司通過新型的社群傳播工具,在活動期間進行多群直播,并在活動期間購買產品。
這家廚具公司的活動有幾個亮點:
1. 使用明星產品作為主推,除了降價手段還有抵送活動及名牌贈品,實現真正的特惠;
2. 做限時性的饑餓營銷,只在特定的日期,特定的時間,通過前期邀請才可參與;
3. 使用多群直播,將所有信息傳達給群里的客戶,同時讓全國各地用戶可以進行線上互動
#p#分頁標題#e#這樣的活動給了客戶在線上購物的新體驗。不僅省去了昂貴的渠道宣發費用,而且還給經銷商完美賦能,實現了去中心化。如此低成本的營銷活動在短短兩個小時,就完成了上萬筆訂單的驕人業績,值得大家去學習借鑒。
而在今年4月,樊登讀書會也是用一起學堂的服務,完成了一次8000群、超過130萬人同時在線的社群大課。很早之前知識付費領域的大品牌,就意識到了社群電商的力量,像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三節課等都有用過一起學堂的多群直播服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群營銷的難點除了活動方式外,還在于社群工具的善加利用。好在現在已經出現了諸如一起學堂這樣優秀的專注于社群服務功能的社群工具,不僅實現了社群播課、問答討論、直播間等等功能,更有群主招募、增加管理員等增長手段,為更多知識服務商和傳統零售商可以在探索新零售的道路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病毒先生,知名策劃人、社會化營銷專家、病毒營銷研究者,“基礎激活”理論倡導者,10年以上整合營銷傳播經驗,服務了包含騰訊、酷狗、屈臣氏在內的超百家知名企業,曾任職于兩家知名500強外企,具備豐富的甲乙方雙重實戰經驗。所運營自媒體——病毒先生,全網粉絲數已超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