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著這樣一批企業,他們占地面積不大,用工數量不多,公眾認知度不高,但是他們卻是所在行業的“單打冠軍”。雖然沒有大企業的耀眼光環,但是他們面對近年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卻依然在行業市場競爭力強勁,產品占有率保持前列。他們的成長有著怎樣的“驅動因素”呢?
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大米包裝行業早已告別了人抬肩扛、手工稱量的落后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定量包裝秤、全自動包裝機組等自動化設備。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位居國內大米包裝行業市場銷量第一名的半自動電子定量包裝秤、全自動包裝機等產品是由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安徽永成電子機械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在并不起眼的大米包裝行業,將產品做到國內行業占有率第一,企業是如何做到的呢?
心無旁騖地“專注”
永成電子2006年落戶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據該公司辦公室副主任李楊介紹,公司1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企業位于皋城東路的廠址占地面積一直是27.2畝。雖然在規模上沒有擴張,但是發展的步伐一刻沒有停止。“自2015年以來,我們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一直穩居同行業第一的位置,去年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大關,今年預計有20%左右的增幅。”a
李楊認為,這樣的成功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十多年如一日的“專注”。他告訴記者,這些年企業并不是沒有其他投資的機會。“記得幾年前,房地產業蓬勃發展時,企業股東也有過參與的聲音,但經過認真商討,最終否決了參與房地產投資的提議。”他說,原因在于公司老總認為應該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事”,只有專注,才能做出“極致”的產品,贏得更大的市場。
同樣,位居全省電機行業領先位置的六安市微特電機有限責任公司,也是多年來“專注做一件事”。該公司技術部長方俊告訴記者,微特電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成立以來,始終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各種單、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研發生產,20多年的滾動發展,從起先的一個電機維修門市部逐漸成長為電機年產量13萬臺、產值近3億元規模的電機專業制造企業,“要算人均產值的話,我們目前員工不到300人,人均創造產值已超過100萬元。”
專注做一件事,安徽省渠道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則是專注為中小企業提供互聯網營銷服務,企業在行業內首創中小企業網絡綜合服務模式,現已擁有以78.cn創業商機網為核心,以89178.com商機網、23.cn愛商網、96.cn、36578.com小本創業網、K18餐飲加盟網、2958.com商機精選以及渠道網為支柱共8大平臺組成的國內最大商機信息網絡矩陣,2018年,渠道網絡創造的產值預計達到3.8億元。
視為“生命力”地創新
專注成就行業“單打冠軍”,但僅僅用專注,盯住所在的行業還不夠,因為成為行業的“單打冠軍”意味著這些企業要在所在行業有著不可小覷的創新引領能力,這需要為創新“不惜血本”。
“我們在專注行業的同時也不是一成不變,我們也在盯住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研發創新是我們企業的生命力所在。”方俊說,微特電機近年來研發投入年年加大,今年的投入已超過了1200萬元,憑借研發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目前企業的主導產品單、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有30多種,其中,YE3、YE2系列高效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在電機市場上保持較高占有率。
專注大米包裝行業的同時,永成電子也在不間斷地創新,李楊告訴記者,企業每年都要拿出占銷售收入約6%的資金投入研發,在這樣的投入力度下,幾乎年年都有新產品問世,并且手頭始終儲備了一些新技術。用他的話說:“生產的是現有技術,而研發儲備的是未來技術,這樣確保始終有新產品引領行業市場需求”。李楊舉例說,像近年來企業推出的“六面整型包裝”、“定量小包裝技術”均領跑大米包裝行業。
深耕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行業,渠道網絡更明白“創新”二字的重要性。該公司不僅招攬了一支穩定的、有實力的研究人才隊伍,還建立了功能齊全的技術研發中心。目前,擁有自主研發的包括渠道網絡通寶在線視頻多功能客服系統、渠道網絡匯見商機管理系統、渠道網絡訊科實時排名鎖定系統、渠道網絡訊創智寶機器人自助服務系統等44項軟件著作權,軟件產品技術在同行業中處于遙遙領先地位。
創新不僅僅要體現在產品研發上,還要用創新的思路開拓市場。前幾年,羽絨市場受到全球經濟形勢影響行情下滑,一直以來以生產羽絨原料為主業的六安海洋羽毛有限公司發展緩慢。公司事業發展部負責人潘申玉說,企業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果斷決定:延長產業鏈條,打造自主品牌,拓展國際市場,為企業發展尋找新的“支點”。
#p#分頁標題#e#潘申玉告訴記者,經過努力,如今企業產品已拓展為羽絨羽毛、床上用品、服裝產品三大類,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年年攀升,今年有望達到5.5億元,實現30%的增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企業近幾年一直穩坐全省羽絨羽毛行業出口“頭把交椅”。
精準貼心地幫扶
心無旁騖的“專注”,再加上視為生命力的“創新”,這是該區“單打冠軍”們的共同“法寶”。而他們成長為行業市場“翹楚”的背后,園區的精準貼心式幫扶則是重要“推手”。
記者了解到,在2018年大年初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該區明確提出扶持優勢企業,實施企業培大育強專項行動,貫徹落實支持工業發展政策措施,全面減輕實體經濟負擔,加強對優勢企業的跟蹤服務,及時指導符合條件企業進入規模企業行列,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行業“單打冠軍”。
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該區強化企業主體培育,強化精準施策,從要素保障、政策扶持到創新驅動,為企業創新發展、做大做強提供精準的力量“供給”。例如:開展“四送一服”,對新發展理念和扶持政策進行宣傳解讀,幫助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設立支持企業轉型發展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利用上級專項發展基金,引導企業實施創新驅動、加快轉型發展;出臺扶持政策,獎勵企業技改擴建、品牌創建;強化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合作。2018年該區幫助企業爭取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和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合計8700多萬元。
一系列的政策引導、一系列的精準扶持舉措,加快了園區中小企業“化蛹成蝶”的孵化速度,越來越多企業紛紛通過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產品升級、品牌打造,爭做本行業的“單項冠軍”,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芳華時代”。該區的辰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糧食烘干機研發生產,多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今年實現產值1.4億元;瀚海新材料定位于做永磁電機用燒結釹鐵硼材料專家,已成為行業“后起之秀”,今年產值達到1.8億元。值得一值的是,兩家企業均建立了省級院士工作站,并且都在籌備申報六安市和安徽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培育行業“單打冠軍”,企業爭當行業“單打冠軍”,這為園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據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在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上加大力度,擬出臺《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意見》,培育扶持企業爭做行業“單打冠軍”,“我們期待涌現更多“單打冠軍”企業,帶動和促進園區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儲勇 通訊員 王康奇 王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