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問需要什么幫助……您是需要打掃衛生吧?我已根據您的地址安排好服務人員,稍后將上門為您服務。”早上9點30分,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客戶熱線工作室內一片忙碌。接線員通過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撥打電話老人的位置和服務人員的密集程度,按照老人需求安排相應的人員上門服務。
按照國際慣用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到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到總人口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
甘肅省民政廳副廳長王建強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說,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甘肅省2005年就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并且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預計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將突破460萬人。
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2009年率先采取由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虛擬養老院”新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蘭州市城關區現有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20萬人,約占全區戶籍總人口的20%。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院長秦田說,凡是居住在城關區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都可在社區登記加入虛擬養老院。
“如今,許多年輕人遠離父母,當子女們‘常回家看看’難以從夢想照進現實時,老人們也亟須更有品質的養老生活。”秦田說,“洗衣曬被、買菜做飯、聊天散步……,如需這些服務,一個電話打就會有人上門提供,‘虛擬養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不同于傳統養老院,虛擬養老院不提供床位,只提供服務。秦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城關區建設一家300張床位的養老院需投資2000萬元以上,老人入住后每月還要繳納上千元的費用,而虛擬養老院的建設只用了機構養老十分之一的建設成本和十分之一的運行成本,就解決了上萬老人的日常養老問題。“可以說花了小錢,辦了大事。”秦田說。
城關區虛擬養老院將注冊入院的老人劃分為不同的類別,采取財政補貼加盟企業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減輕負擔。秦田說,“截至目前,城關區已有12.12萬余名老人注冊入院,服務總量已達到1180萬人次,服務補貼達到1.4億元。”
“改革開放40年來,甘肅省養老機構從‘寥寥無幾’到‘百花齊放’。”王建強介紹,甘肅省城鄉養老機構和設施已經從過去簡陋單一的農村敬老院、少數城市公辦福利院發展到社區(村)有日間照料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鄉鎮有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市縣有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
王建強說:“目前,甘肅省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所有市州和43個縣(市、區),加入平臺的服務對象超過30萬人,吸納加盟企業600多家,年提供服務老年人近500萬人次,服務內容涉及十一大類240多項,在部分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一刻鐘’服務圈。”
“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服務內容日益豐富、服務項目不斷拓展,服務對象已從鰥寡孤獨的‘三無’老人擴大到全社會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王建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