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 由藝恩和“華語編劇黃金周大會”聯合主辦的《“劇”焦未來,洞見編劇產業發展趨勢》論壇在京舉辦,映美傳媒創始人、CEO吳延應邀參會,并發表了主題為“互聯網賦能編劇產業發展新格局”的演講,分析了互聯網環境中的用戶特點和如何為內容匹配合適的制作、分發和營銷,讓好內容發光。
了解用戶的特點和標簽屬性是內容創作的基礎
過去十年間中國院線電影觀影人次從2.6億增長至17.6億,全球流媒體巨頭 Netflix 付費會員數也從2010年的2000萬增長至2018年的1.3億。與此相比,國內視頻網站僅用時4年就實現了付費會員數量從500萬到超過2億的飛躍式增長,凸顯了國內視頻網站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吳延表示,這些增長和潛力正是內容依托的基礎,因此分析用戶的特征,研究他們的喜好是挖掘這些潛力的關鍵。
吳延分析,互聯網時代的觀眾具有鮮明的特點——圈層化和標簽化。“我們從以前的千人一面,很多人去看一個內容;到現在的千人千面,我們知道現在在看互聯網內容的時候,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看到不同的推薦內容,這是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的結果;再到未來的發展是一人千面,一個人有眾多的喜好,每一個喜好都可以在互聯網不同的內容渠道獲知”,因此了解用戶本身的樣子和標簽屬性至關重要。
用戶的圈層化細分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出現全民爆款越來越難,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大IP,大明星,大制作,甚至好萊塢,這些曾經的票房靈藥紛紛失靈,大而全的覆蓋式轟炸不再具有絕對殺傷力,匹配成為了最具誠意的力量。“這里的匹配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制作規模、分發模式和推廣方式的匹配,” 吳延以《無名之輩》、《延禧攻略》等作品的成功為例,力證了“好的東西不再是投入的大,而是投入的適當”。
好商業穿透人群,前提是好內容打動人心
了解用戶的標簽和喜好,匹配合適的制作和營銷,這些歸根結底都是為好內容服務的,因此好內容是命門,而好編劇是推動這個命門的核心助推器。吳延強調,創作型的行業是沒有辦法標準化的,沒有辦法用數據驅動,但互聯網可以通過數據、人群的匹配助力內容的創作。
以映美傳媒出品的網絡電影《東北插班生》為例,2018年12月31日,這部電影在熱鬧的跨年夜躋身微博熱搜榜第六名,B站全站搜索熱度前三,成為真正的破圈作品。吳延稱,這是在我們意料之外的,但仔細分析其底層邏輯又在情理之中,因為這是一個好內容。影片講述了東北扛把子與臺北艋舺少年之間的熱血青春校園故事,東北和臺灣兩個地域文化和語言的碰撞,產生出的趣味內容引起觀眾的共鳴和自主傳播。還有映美傳媒出品,即將上線愛奇藝的網劇《好色千金》未播先紅,單條抖音視頻播放量超過了900萬,也是因為其內容匹配到了互聯網需要的圈層用戶。
吳延表示,好內容不是風口,它從來就是風本身,映美傳媒一直遵循內容本身的創作邏輯,深耕類型化的作品, 例如2019年即將上映的新武俠電影《霍元甲之精武天下》、奇幻喜劇電影《二郎神之奇山妖王》、神話改編的玄幻電影《東游》、經典故事創新呈現的《鐘馗誅妖傳》、王晶攜原班人馬再現經典的《唐伯虎點秋香2019》、老戲骨王寧、溫兆倫、吳孟達、羅家英等聚首演繹爆笑新劇《一品爵爺》等 。此外,映美傳媒還將以匹配的制作,精準的營銷為好內容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