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山半水分半田”,道出了天臺縣的地貌特色,多山地少平原,農業生產不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而另一方面,多種形態的地貌土壤,孕育了天臺豐饒的物產。九穗兒葡萄、泳溪香米、小狗牛、夠周豬……諸多農副產品名聲在外。
已經打響品牌的農副產品不愁銷路,但如何讓更多埋沒在田間地頭的優質農產品走進人們的視野?
2018年,天臺縣啟動了為期三年的“天臺大農場”建設,全縣域統籌提升農業質量、保險、品牌和營銷,推動農業產業振興。一個縣就是一個大農場,家家戶戶都是小引擎。全縣域統籌,就是以農民為主角和生力軍,發揮各方面優勢,統一生產環節標準,推廣“認種認養認租+電商”新模式,推動農產品流通體系升級,實現全縣農產品優質優價,農民增收致富。
全域統一生產標準
進入臘月,山間草木蕭瑟,天臺南屏鄉已經逐漸有了臨近春節的氣氛。湯軍義這兩天忙著在鄉里“串門”,有點特別的是,他都直奔鄉里養豬戶的豬圈而去。各家的豬能產多少肉、什么時候能出欄?他一一做了記錄。湯軍義是南屏鄉東畚村人,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南屏鄉全域大農場服務有限公司合伙人。讓原生態的農產品變得值錢,才能激發農戶種養殖的熱情,湯軍義看得很明白。他和其他一些鄉村能人將各自的合作社等資源化為股份,共同組建了南屏鄉全域大農場服務有限公司,統一規范生產農產品。
在生產環節,天臺縣統一規范“天臺大農場”系列產品在生長環境、種養環節、生產加工、貯運操作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形成標準一致、資源互補、技術共享的全域互動模式。當地還聘任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民為“單車農情員”,由政府提供補貼,騎著自行車來到田間地頭,專職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術。
天臺縣開發智慧監管APP軟件——“農安天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開展全品種全時段抽檢,確保安全、優質、綠色。
目前,天臺縣已制訂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45個,全縣農業標準化率達66.16%,位居全省前列;抽檢各類農產品11418批次,合格率99.98%。
線上線下廣開銷路
“以前,南屏的土豬肉大多自產自銷,賣不出好價錢,農戶養豬積極性也不高。現在,通過市民認養模式,農戶只管安心養,不愁銷路和價格。”湯軍義說。
天臺通過用戶網上“認種認養認租+電商”的模式,提前對接農產品供需兩端,讓農戶安心種養,不愁賣。目前天臺縣認養“夠周豬”“小狗牛”、山羊等特色家畜;認購石斑魚、土雞蛋、葡萄等農產品20余類,認種流轉土地7800余畝。1800余戶農民直接受益。
天剛蒙蒙亮,“中農批”天臺縣綠色農產品物流園就開始熱鬧起來。滿載農副產品的貨車進進出出,一片繁忙。而這僅是園區內首批入駐的350多戶商戶帶來的人氣。
作為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411”重大項目、“互聯網+”高效物流重大項目,由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投建的天臺綠色農產品物流園總規劃投資15億元,占地300多畝,總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物流園整合副食品市場、茶葉市場等,建設交易、農資、倉儲、配送、商業配套五大板塊。
“物流園目前處于試營業階段,全面建成后,將成為浙東南沿海區域最大的農產品流通平臺。”物流園運營部負責人吳青說,“通過這里,天臺產的農副產品可以迅速送到全國各地的餐桌上。”
此外,通過“天臺大農場、綠色中農批”信息服務平臺,該縣將高品質、極具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融入供銷總社覆蓋全國的電子商務體系中,與全國各地的農批市場互相打通、信息共享、形成聯動,通過物流產業園成功讓天臺的農產品“走出去”,實現“天臺大農場”與全國市場的對接。
大農場更是大花園
大農場,更是大花園。天臺縣堅持以節為媒,打造“一鄉一節”活動平臺,舉辦系列活動,結合本土農耕文化、鄉村特色旅游,以觀賞、采摘、品嘗、認購、認種等活動為載體,為“天臺大農場”集聚人氣。
去年9月29日,利用雷峰柿文化節被納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的契機,在活動開幕式上,一株200年樹齡的紅朱柿樹王被客戶以10888元拍賣認購。所得的款項被用于柿園的維護和開發。
眼見著平時爛在枝頭沒人摘的柿子竟賣出萬元一株的天價,家鄉也因為柿子變得更整潔更熱鬧,著實讓雷峰鄉茶豐村村民深受鼓舞。下一步,村里計劃選取一部分柿園,發展鄉村采摘游。
在南屏鄉,盡管時下已經過了賞楓季節,但周末的南黃古道上游客依然絡繹不絕。
#p#分頁標題#e#南屏鄉黨委書記谷峰道出其中奧秘:“南屏鄉至今已舉辦了八屆紅楓節,名氣早已打響。全新開通的南屏公路,讓南屏到城區的路程縮短到7分鐘。周末到南屏呼吸新鮮空氣,順便帶點剛出土的農產品回家,這種生活方式大受市民歡迎。”
“自家種的農副產品,一部分被全域大農場服務有限公司收購,另一部分在家門口等著游客帶回家。無論哪種,價格都遠遠高于從前。”該鄉日新村農戶邱善夢告訴記者。
現在的南屏鄉,鵝卵石鋪地的游步道連接起前楊村和南黃古道,古色古香的游客集散中心設施齊全……得益于“一鄉一節”平臺和“全域大農場”建設,山區南屏鄉生機勃勃。
此外,天臺還依托全縣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質的果蔬生產、美麗的景觀農業,點上種植景觀作物,線上建設8條鄉村旅游精品線,面上精心打造全域大景區,形成“一田一處景、一線一風光、一區一亮點、一縣一幅畫”格局。2018年,全縣休閑農業產值已逾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