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安徽省“兩會”新聞中心召開了第二場媒體見面會,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盧仕仁及四位“兩會”代表、委員圍繞鄉村振興主題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提問。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盧仕仁:
2019年,確保我省40萬貧困人口脫貧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開局之年。盧仕仁介紹,2018年,我省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穩中有進、進中向好。2018年,全省糧食總產801.5億斤,實現“十五連豐”,位居全國第四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去年,我省的公共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建成“四好農村路”擴面延伸工程2萬公里,解決202.9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提前三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全覆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全覆蓋,城鄉居保參保人數3483.9萬人,新增54.4萬人,其中省級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105元,居中部第一。此外,農業高質量發展變得更好、農村人居環境變得更好。
據盧仕仁介紹,今明兩年,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必須抓實“兩件急事”:即“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和非洲豬瘟防控。另外,我省將大力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以產業興旺帶動農民和貧困戶增收,確保2019年9個貧困縣摘帽、64個貧困村出列、40萬貧困人口脫貧,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此外,今明兩年,我省鄉村振興還要抓牢“四件大事”:即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等。到2020年,我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400萬畝,培育700個省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實現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4億人次。此外,到2020年,全省基本實現村民組通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3%以上,100%的行政村通光纖,4G網絡全面覆蓋城鄉。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5%,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超過99%。
省人大代表高亞飛: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農業附加值
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高亞飛建議,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引進各方面資本,吸引農民工、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培養職業能手或“能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創意農業,實現“科技+”“教育+”“健康+”等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農業的附加值。
他還建議,提高農業、農村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加大農業大項目投入比例。需要創新投入和使用方式,綜合統籌,精準扶農,更大地發揮財政資金和金融貸款的作用。“以廁所革命為重點內容治理臟、亂、差,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排水體系工程建設,統籌規劃,打造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
省人大代表陳長貴:
把小陶田園綜合體打造成全省示范
實施鄉村振興下一步有哪些新舉措?省人大代表陳長貴結合馬湖鄉小陶社區談到,緊緊抓住產業興旺經濟建設這一核心,要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對水源和養殖區域進行整治,并利用“三變”改革政策發展生態林業,利用物種多樣性新建350畝綠色生態景觀林。“陳長貴稱,現已有3家企業確定參與和入駐小陶田園綜合體園區。為了服務好企業和本村農業經營主體,該村不僅成立了小陶村農村勞務合作社,還積極幫助回鄉創業的新型經營主體規范種植標準。
他說,下一步,將抓住今年即將在該村邊開工建設的高速道口和文化旅游大道的交通優勢,發展休閑旅游和康養項目,使小陶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把小陶田園綜合體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示范項目,為我省鄉村振興提供可推廣的經驗。
省政協委員喻榮虎:
提高特色品質,向先進的地方學習
當前,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各地都在采取措施來發展鄉村經濟,其中,鄉村旅游也是重要的一項。但現實中,鄉村旅游也存在同質化、難留人等問題。
關于鄉村旅游的同質化問題,省政協委員喻榮虎建議,鄉村旅游要打造自己的特色,觀光、歷史文化、民俗、紅色旅游等等,要注重培養特色要素的建設。此外,對于鄉村旅游難留人問題,他建議,關鍵還是要提高特色品質,向先進的地方學習,轉變觀念、大膽改革、招商引資、美化環境、改變陋習、形成氣候。
省政協委員匡健:
在“人居美、人氣旺、人才聚”方面發力
#p#分頁標題#e#省政協委員匡健認為,在當前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在“人居美”“人氣旺”“人才聚”等方面更加用力。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必須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來謀劃和推進。
“鄉村的人氣,必須靠產業的發展來集聚。” 匡健建議,農業產業的發展,當前要以品牌為引領,著力打造標準、供應鏈和營銷三大支撐體系,力爭在農業的規模化和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上有所突破。在人才的細分領域,最為緊缺的是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特別是在農業科技人才方向,應打造由農業科研院所專家領銜、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為支撐、農業企業的技術人員為基礎,洋專家、土專家相結合的梯形農業科技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