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公司:
多數圖片是網上找的
一天賣出10萬件蘋果
記者調查發現,最先發布鹽源蘋果滯銷帖文的是一個名為“幫賣助農”的微信公眾號。賬號的主體屬于廣州幫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號于10月11日發布這篇帖文,目前已顯示“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據了解,該帖文發出后,還有其他電商微信公號及網絡轉載,目前多數已被刪除。
“幫賣助農”公眾號簡介顯示:“以商助農,用愛扶貧”的助農理念,幫助農民解決滯銷農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綠色健康無污染的消費品。記者查看發現,該公號發布了不少關于農特產品滯銷的消息,例如:椴樹蜜求盼銷、翠紅李被困深山、土雞蛋苦盼銷、海南芒果滯銷……
10月17日,記者聯系到了廣州幫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購負責人陳新權,進行了面對面采訪。陳新權稱,鹽源縣蘋果滯銷帖文,是員工加工出來的,其中大多數圖片都是從網上找來的,有的是2007年以前涼山的照片,還有些是從其他商城發布的帖文中找來的,“現在不少電商在搞農產品推銷時,都在用這些圖。”
他表示,這篇文章的確有問題,對當地政府和鹽源蘋果都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我們也表示歉意,這幾天都在鹽源縣處理這個問題。”他稱,由于文章圖片及推文不符合實際,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被廣東省網信部門凍結,“我們正在處理此事,希望公眾號能盡快解封,以此為教訓,今后根據事實發文。”
“去年我們就在銷售鹽源蘋果,一個多月銷售了50多萬件。”陳新權稱,今年他們定了幾百萬斤蘋果,每斤收購價在1~2元,一箱7斤的鹽源蘋果網售價為49.9元,一天可賣出10萬件蘋果。
記者調查:
“滯銷大爺”撤下了
悲情套路依然還在
實際上,鹽源蘋果的遭遇只是電商公司“悲情營銷”的一個縮影。如今,網上菠蘿滯銷、紅棗滯銷、蜜橘滯銷、洋蔥滯銷之類呼吁大家愛心購買的帖子不勝枚舉。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多家電商平臺發布的“大涼山1億斤洋蔥滯銷”“9分錢一斤還無人購買”引發關注。西昌市政府新聞辦回應,其宣傳明顯夸大,不符合事實,對此,西昌相關部門已采取措施查處。
同月,山西臨猗縣政府發布的一則針對“臨猗蘋果滯銷”聲明,稱多個電商發布“臨猗蘋果滯銷”的營銷策劃,采用“擺拍”方式,刻意營造果農的貧苦形象,給果業的整體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
還有媒體調查發現,一位大爺的肖像被商家廣泛使用,被網友稱為“滯銷大爺”,但他家中并沒有滯銷水果,這不過是電商“悲情營銷”的套路。記者搜索網絡發現,事件曝光之后,各大電商平臺撤下了“滯銷大爺”的圖片,但一些電商及微信公號又換上了別的悲情圖片:手舉農產品的年幼孩子、拭淚的老農、望果興嘆的大媽、請求幫忙的殘疾人士,是否滯銷真假難辨。
遭遇“悲情營銷”的網友表示,看到“助農”才下了單,知道真相后很氣憤,“以后再也不敢輕易發善心了”、“坑了網友,也坑了果農”。(記者江龍)
各方觀點
經濟學博士:
透支消費者同情心只會割斷信任紐帶
涼山州電子商務協會會長鄧啟軍:最近幾年,“悲情營銷”現象普遍存在,個別電商以造假的方式,博取消費者的同情,敗壞了電商整體營商環境,我們也深惡痛絕。
經濟學博士,沃頓科技-營銷聯合咨詢機構董事長祝啟明:“悲情營銷”從來就不是一個創新,比如“老板瘋了,老板娘跑了”。但近年來,無底線地消費消費者的“愛心”與“同情”,幾乎已成社會公害。只會割裂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紐帶,從全局和長遠來看,損害的是整體品牌形象和全體果農的整體利益。
律師說法:
虛假宣傳行為已違法行政機關可對其處罰
四川謙亨律師事務所張天鴻律師:站在消費者角度而言,電商公司所發的消息,摻雜大量虛構情節和圖片,陳述內容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完全是虛假宣傳行為,會給消費者帶來錯誤認知。對于這類虛假“悲情營銷”的行為和手段,必須對其嚴厲打擊,以此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性。
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王英占律師:根據《廣告法》規定,上述商家的行為是一種虛假宣傳,行政機關可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包括廣告的制作者、發布者和經營者,都應受到相應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