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國首個《長三角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在上海發布,報告對長三角26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指數進行排名,南通高質量發展指數位居26城的第8位,綠色發展名列第一。
幾乎與報告發布同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致函南通市政府,同意由南通市和江蘇省林業局等單位聯合承辦2019中國森林旅游節。這是該活動首次由地級市承辦,充分體現了對南通森林城市建設的認可。
“越來越綠”也是南通人對城市發展的共同感受。在省政府批復的《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的總體方案》中,對南通有四個定位,第一個定位就是生態屏障。南通創新沿路、沿河、工業園、農業園、農民家園“兩沿三園”綠化思路,市區見縫插綠,市郊成片造綠,沿河沿路同步建綠,近三年,累計新增成片造林面積31.4萬畝,先后獲批建設10個森林公園、9個濕地公園,建成100個生態休閑精品景點、368處公園綠地,滿足“市民500米有休閑綠地”需求,城區綠化覆蓋率43.3%,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67平方米。去年10月15日,南通正式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綠起來的還有產業。南通市市長徐惠民介紹說,近兩年,南通鐵腕治污,僅在沿江地區就關閉了800多家化工、印染、鋼絲繩等企業。2018年南通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優良天數比例全省最高,與此同時,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工業用電量增幅等指標依然保持全省前列,完成工業應稅銷售10086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67%,在全省排名上升一位,僅市級財政科技投入就超過10億元,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22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投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8%,總量接近9000億元,高新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首次突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