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文化、絲綢之路經濟帶、精準脫貧……1月25日,陜西各領域發展態勢與未來趨勢的深入分析和科學預測的《2019年陜西藍皮書》,在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對外發布。
預計今年
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速
“從1998年至今,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已累計推出了61部《陜西藍皮書》,決策影響力不斷提升,服務陜西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決策參考、政策先聲、投資指南、新聞來源和數據資料庫等功能日益凸顯。”省社科院新聞發言人、副院長白寬犁介紹,本次發布的《2019年陜西藍皮書》包括5本,分別是《陜西經濟發展報告(2019)》《陜西社會發展報告(2019)》《陜西文化發展報告(2019)》《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報告(2019)》和《陜西精準脫貧研究報告(2019)》,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陜西經濟發展報告(2019)》對2018年陜西宏觀經濟運行態勢進行了分析,并對2019年經濟形勢進行了預測。報告認為:2018年,陜西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活力增強、質效提升,預計2019年陜西經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定增速,仍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陜西精準脫貧研究報告(2019)》聚焦陜西各領域脫貧攻堅實踐,集中展示我省精準扶貧脫貧年度工作重點、亮點和成效,并對創新性做法和有益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報告認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陜西全省上下高度重視,政治站位空前提高,政策舉措有序推進,基礎管理全面提升,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又有104.5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2%左右。
40.9%受訪者
期待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記者在《陜西社會發展報告(2019)》中看到,為深入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經濟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以及新時代改革開放需要關注的議題和需求,省社科院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陜西20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陜西公眾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評價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陜西40年來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對改革開放40年給個體帶來變化的評價”一項中,認為“收入水平”“醫療保障”和“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的受訪者比例均超過了60%。居民對上述三個方面取得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認同,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民生建設成果的有力證明。同時,近六成受訪者表示“養老保障”“越來越好”,反映出人們對老齡問題的關注和老年社會政策的不斷完善。
談到“對今后陜西改革開放的期待”,40.9%的受訪者首選“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認為陜西下一步改革開放中經濟體制改革必須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受訪者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也提出了較高的期待,提及率均超過三成,分別為36.0%、35.1%和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