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這場衛健委發布會有多火:主席臺記者席全坐滿 專家拿礦泉水瓶現場“搶救”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25日 20:36
掃一掃 手機閱讀
我要分享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趕緊用一只手把孩子托起來,讓他頭朝下”,一位兒科專家站在主席臺前,將一個礦泉水瓶拿在手中,模仿小孩的身體,正為大家演示異物嗆到氣管時該如何急救,旁邊一位工作人員為他拿著話筒,“把他的軀干放到你胳膊上,頭低、屁股高……”主席臺上五位專家學者正襟危坐,臺下記者席位全部坐滿,最后一排鏡頭齊刷刷聚焦,直播席上緊湊的鍵盤聲此起彼伏,現場氣氛緊張而活躍。
這是1月25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時的一幕,這場發布會備受多家媒體關注,從參加人員看,早已不僅僅局限在跑衛生健康口的記者,大家都在關注著這些涉及每個人的話題:冬春季傳染病防控和節日期間常見病預防和應對有關情況。
這位站著為大家現場演示的就是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的高恒妙主任。
記者: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注意到新聞當中會曝出很多兒童吸入異物、外傷等意外情況,請問專家在節假日期間兒童的健康風險主要有哪些?如何進行防范和預防?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 高恒妙:兒童意外傷害是造成兒童致殘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過年和平常都存在,只不過過年的時候有些風險比平常高。
第一是異物的傷害,孩子太小,不懂得危險,什么東西抓了都往嘴里放,再加上情緒控制不好,有時候碰到不高興的事兒愛哭愛笑,所以在嘴里的東西吞下去了、咽下去了或者吸進去了,這幾種情況都有。一般來說,咽下去的東西,只要這個東西不是尖銳的,比如刀片、釘子或者有毒的東西,通常沒有什么危險,隨著大便就可以排出來,所以這種情況不用特別緊張。
嗆到氣管的東西比較危險。
第一種情況是這個東西比較小,一下進了氣管,這時候孩子在嘴里有東西的時候主要表現為突然的嗆咳,如果這個東西稍微大點,可能同時會伴有喘氣費勁、呼吸困難,甚至面色青紫,這種情況往往提示這個東西進了氣管了,這時候可能在家處理不了,要盡快到醫院由醫生處理。
另外一種情況是喉的異物,比如吃葡萄、果凍的時候一下子卡到喉,這時候孩子會突然窒息,這種情況現場搶救非常重要。怎么判斷?
第一,突然孩子沒有聲了,看孩子的眼神非常驚恐,有咳嗽動作但是出不了聲。
第二,很快意識喪失,昏迷,很快心跳停止。這種情況要看孩子的大小進行現場救治,家長應該掌握救治方法。
如果孩子很小,一歲以下,你手能托得動,在家里找一個能坐穩的地方,趕緊用一只手把孩子托起來,讓他頭朝下,把他的軀干放到你胳膊上,頭低、屁股高,用另一只手用力拍他的后背肩胛區,這時候千萬別再心疼了,你用力越猛越大,這個東西出來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如果孩子還清醒能站住,從后面抱著他,讓他臉朝前,身體緊緊貼住你,一個手握拳放到孩子的心窩口下面,摸到胸部下面有骨頭這塊正是胃的地方,另一個手攥拳頭用力猛的壓,有多大勁用多大勁,這時候不用擔心出其他的問題,使勁的壓,這時候靠胃部和肺部的氣體往上沖,把東西沖出來。
無論用什么方法。一旦孩子有點反應了,這時候趕緊打開嘴看看,如果能夠看到這個東西趕緊拿出來,如果看不到千萬別下手去嘴里摳異物,因為摳的時候可能把東西往里捅,本來還松你越捅越緊,就出不來了。如果看不到,接著照原來的方法做,盡量把異物排出,這是關于喉部異物。
每天我們醫院至少有十幾例、幾十例,到過年的時候更多,所以對兒童來說是非常大的潛在隱患,需要提請各位家長注意。
其他的危險在平時也有,假期更多。
#p#分頁標題#e#比如交通方面的,孩子好動不知道危險,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家長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如果孩子自己走,家長一定要告訴他怎么走,腳步要跟著。乘坐汽車要乘坐安全座椅,避免交通事故。
其他的誤服藥物、中毒,這些主要是家長要小心,把家里有毒的東西管好,別讓孩子摸到了,放到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