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才被官方清理整治過近萬個賬號的中國自媒體業(yè),近日又再因為一篇文章卷入風暴,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更兩度發(fā)微博,先是呼吁“自媒體應當自重”,后又批判“當文字商人沒錯,但不能盡熬有毒雞湯”,備受輿論關注。
涉事文章《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1月29日晚在中國各大社交媒體刷屏,講述了作者“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出身寒門,高考時逆襲成為市理科狀元,讀書期間勤工儉學,工作后因為為人剛正拒做假賬、拒賣保健品,努力攢錢供妹妹讀書,最終卻被厄運擊倒,患胃癌去世,而“我”又如何因此重新審視和批判自己以及物質社會的心路歷程。
寒門狀元頑強的品質與不幸的遭遇,觸動了無數(shù)讀者,文章閱讀量很快便突破“10萬+”。不過,文章成為爆款后,也有不少讀者紛紛質疑,指故事的時間表、寒門狀元的學校等信息與現(xiàn)實無法對接。到1月30日上午,文章便被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下架,原因是其內容涉嫌虛構造假。
文章是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所發(fā),網民摸瓜順藤追溯下去,發(fā)現(xiàn)該公號所屬公司其實由中國自媒體女王咪蒙(原名馬凌)持有,文章作者楊樂多被稱為咪蒙大弟子,曾是咪蒙團隊的實習生。輿論的矛頭于是開始對準咪蒙,和以她為代表的營銷型寫手。
作為公眾號大V、擁有七家關聯(lián)企業(yè)與一家影視公司的自媒體公司老板,咪蒙的微信用戶據(jù)說上千萬,每篇文章閱讀量都是逾百萬,一篇軟文能賣50萬元人民幣(10萬新元),公眾號2017年的年收入達八位數(shù)。咪蒙公眾號文章的打開率號稱有20%,在自媒體業(yè)被稱為奇跡,研究其標題怎么吸引讀者打開文章更成了一門學問。
有研究者統(tǒng)計,咪蒙的粉絲有85%是女性,其中以23歲至28歲占多數(shù),她的文章一個永恒的主題因此是男女矛盾、感情問題,另一特點是文字運用開放,甚至不避忌粗鄙語言,讓讀者的情緒得到宣泄。
雖然號稱是自媒體、進行非虛構寫作,也有網民認為,咪蒙系的文章“連標點符號”都不可信,是一種情感欺詐。網民還因此創(chuàng)造了一個網絡新詞——“含咪率”,專指微信好友中關注了咪蒙公眾號所占的比率,含咪率越高,表示微信好友質量越差。
不過,《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引起官方關注的并不止于此。該文內容很社會化,寒門、狀元、死亡,底層逆襲、職場對決、城鄉(xiāng)隔閡,這些關鍵詞都非常吸引眼球,也是中國社會熱點議題,但突出階層差距對立,寫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努力最終還是歸零,被認為是負面導向、渲染焦慮、制造不安,所以招來官媒的批判。
咪蒙開始時嘗試與這篇爆文切割,寫作團隊更否認內容虛構造假。昨天,咪蒙終于低頭認輸,為文章引發(fā)的負面影響道歉,并決定從昨天開始,咪蒙微信公眾號停更兩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
自媒體女王是就此止血,還是將面臨官方進一步處置,還屬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