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迎來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的8部春節檔電影。
無論客群被重新打散組合的春節檔,還是日常的電影檔期,大家對“走進電影院”這件事情的期待都在迅速變動之中。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過去幾年中國的各級城市中依然在大量新建影院。雖然從增長速度看已經呈逐步放緩的趨勢,新的電影院和不斷更新的影廳硬件配置依然能夠將觀影體驗的升級覆蓋到更多人。
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到,與其他消費市場類似,中國的電影市場在城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新一醬整理了2015年到2018年各級城市中的電影院數量變動情況,從中可以看到兩種不同趨勢走向。
“銀幕升級”正在低線城市更快速地發生。新一醬觀察到,2015年三四五線城市IMAX影院數量極少,每座城市的平均IMAX影院數量還不到一家,大多數“小城青年”的銀幕選擇空間較小,只能通過普通的電影銀幕觀看特效大片。但現在,到電影院去的期待可以變得更大。
在父母輩的記憶里,看電影的場景甚至還可以追溯到露天電影時代,道具不過是一塊屏幕,一臺放映機和幾個板凳。如今各種放映廳的新名詞不斷出現,IMAX、CGS中國巨幕、杜比全景聲已經成為新影院的標配。新鮮技術帶來了升級的觀影體驗,放映廳的銀幕更大更寬,畫質更精細,音效也更逼真,包圍的光影效果讓在影院看電影成為了一場沉浸式冒險。
什么樣的電影更適合走進電影院去觀看這件事情隨之變化,影院硬件的升級也影響到了電影的內容市場。
中國大陸票房超過了20億元的《海王》就是一部典型的視效電影,對于挑剔的觀眾來說,看了個開場就能猜到結局的超級英雄故事一定不是他們為電影票買單的主要動力,《海王》精彩的畫面和絕妙的影音體驗才是它創造高票房收入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追求視覺感受的觀眾來說,《海王》的3D和IMAX的觀影效果只不過是入門級裝備。許多觀眾還會選擇4D放映廳,觀影時座椅會前后震動,跟隨主角上山下海、穿越時空,關鍵時刻甚至可能收獲水霧裝置的“真實驚喜”。
不走“大片”路線,像《狗十三》這樣口碑表現不錯的小成本電影以2D“樸素包裝”上映院線,最終的票房剛剛突破5000萬元。不考慮電影在類型上的差異,《狗十三》這類電影從制作到營銷都圍繞著電影的故事性內核,題材日常,場景瑣碎,幾乎沒有強調視覺效果的攝制手段。觀眾對于這類影片期待也相對傳統——把自己安靜地安排在熒幕前,完整地看完一個故事就好。
新一醬的疑問是,既然影院硬件升級后,大家去電影院的動力背后必然會包括更多對視覺效果的期待,那么視效大片是否必然能夠獲得更好的電影票房呢?
#p#分頁標題#e#從影片數量看,視效電影在電影生產數量上還沒有占到半壁江山,并且近幾年它們的數量與普通電影數量的比例還在進一步拉大。但在票房上,視效電影的對全國電影票房的貢獻從2016年開始就已經超過了70%,還在持續增長。
不能忽視的是,視效電影由于場地和器材的特殊要求,制作和放映的成本都比普通電影高,市場競爭和票房壓力也會更大,一些本身故事性較弱、投資也不給力的3D或IMAX電影難以保本,也在這幾年間逐漸退出了市場。
新一醬這里引入了TGI指數從票房數據上來計算不同城市對視效電影的偏好。TGI指數可以排除觀影人群規模對于電影票房的影響,并量化不同城市對于視效電影偏愛程度的差異。
有意思的是,在視效電影票房這項指標上,二線城市比新一線城市的表現更好,無論是視效電影的票價、票房貢獻還是TGI指數,二線城市都比新一線城市略高一些。
簡單來說,一部2015年上映的電影,可能要等到2017年才能上線各大視頻網站,而2018年的不少電影剛從院線的大銀幕下映,就登上了視頻網站上的小屏幕。
上線更新速度的加快也使人們的觀影選擇更加多元了。和朋友們交流的時候,新一醬發現,許多人會去影院看《海王》,但更喜歡在宅在家里通過視頻網站看一些視覺效果較弱的故事性電影。那么,2D的普通電影會不會在視頻網站的播放量上更有優勢呢?
新一醬將貓眼電影數據庫關聯了優酷的電影片庫,找到574部有優酷視頻資源的院線電影,又篩選出406部可以免費播放的優酷院線電影視頻資源,(在優酷公告關閉公開播放量數據之前)抓取到了這些院線電影的優酷視頻播放量,并繪制了反映每部電影的播放量和票房關系的散點圖。
不過,在1.5億元以上的較高票房區間,普通電影就幾乎沒有競爭優勢了。高票房的視效電影,往往影音效果好,故事性也不比普通電影差,這些高質量電影不僅在大銀幕收獲高票房,在小屏幕上也能領跑收視。
中國的電影市場仍處于渠道進一步下沉,內容持續洗牌的過程中。
#p#分頁標題#e#視效電影的特殊放映廳在一線城市里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但對于不少三四五線城市的城市人來說,更大的銀幕和更好的觀影體驗還未被滿足。三四年前我們還在討論小鎮青年開始接觸電影市場,迅速做大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蛋糕,而現在他們面臨的問題已經是觀影體驗升級。
而對于電影投資方和制作人來說,電影失去劇情內核而追求純粹的視覺效果現在無法成為電影票房的保險箱,反而可能成為擴大損失的沉沒成本。與影院硬件升級同步的,視效電影在內容上的變化趨勢是對故事本身的回歸,觀眾追求的不僅是“大片”,更是“好片”,優秀的視覺光影是講好故事的附加品。
當然了,在人口結構打散重組的春節檔,視效大片會在哪些城市占領票房,日常電影市場的經驗并不一定適用。要有興趣參與預測的話,新一醬就在節后和你相約一起來回顧下這個檔期的電影市場到底有什么不同。
文/高曉晗 視覺/王方宏 盧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