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缺氧,大雪漫山,氣溫一度降到零下20攝氏度,大學生魯瓊卻堅持每天到村招待所為無法趕到教學點的孩子們授課、批改作業(yè)。兩年來,在武漢東湖學院,利用假期義務為家鄉(xiāng)小學生補課的西藏學生魯瓊成了同學們競相學習的榜樣。
不只魯瓊,多次義務獻血的何子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胡高全、“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胡軍……近年來,東湖學院這所民辦高校接連涌現(xiàn)出大批優(yōu)秀青年,學校也獲得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成為湖北省第一批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示范點。
“民辦高校更要抓好思政教育‘生命線工程’,通過思政課堂教育創(chuàng)新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yǎng)成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東湖學院校長王恕立說。
“道德講堂”,找準學生共鳴點
“我們必須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yè)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東湖學院2018年第八期“道德講堂”上,如今已是湖北大學法學博士、湖北團省委“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青年理論專家組成員的王昊以此作結,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高潮。
3年來,東湖學院堅持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其中。每年全校規(guī)模的“道德講堂”不少于8期、各學院不少于2期,并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學校先后邀請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徐本禹,“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郎昆等到校作報告,在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兩級“道德講堂”之外,東湖學院還將思政教育貫穿每周的大班晚點名、小班班團會,讓班級輔導員成為思政教育的日常講師。為此,學校修訂了《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細則》及操作指南,錄制班團會示范片,為輔導員開展思政工作提供實操性指南,并多次組織輔導員培訓、外出學習交流,致力于打造出一支能講、會講的輔導員隊伍。
為提高思政課親和力、針對性和有效性,東湖學院思政課部還制定了集體備課制度,根據(jù)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設計課程教學方式,找準學生的價值共鳴點、情感觸發(fā)點、學習困難點,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反映現(xiàn)實道德行為的模擬場景或模擬法庭、由學生作主導的和諧校園建設對策辯論會、學生問學生答的時代熱點問題研討會……一系列教學創(chuàng)新讓思政課成了熱門。
“十要十不要”,推進思政日常化
來自湖北省孝感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等單位和企業(yè)的16封表揚信讓東湖學院“筑夢經(jīng)濟人”實踐團隊“火了”。去年7月,該實踐隊在嘉魚縣進行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時,了解到不少新型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主體存在線上營銷困難,立即在官橋鎮(zhèn)舉辦“農(nóng)村電子商務知識”專題講座,并為銷售存在困難的蔬菜專業(yè)合作社搭建網(wǎng)上商城,幫助解決滯銷問題。
多年來,東湖學院將學生社會實踐與思政課教學實踐相結合,鼓勵低年級學生參加志愿服務、農(nóng)村支教、社區(qū)幫扶等活動,高年級學生參加專業(yè)服務、掛職鍛煉、就業(yè)見習等。近3年,該校建立社會實踐基地71個,開展社會實踐項目74項,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率高達95%。
東湖學院副校長胡榆介紹,讓學生在實踐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該校開展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學校力求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學生日常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遵守的理念。
今年初,東湖學院編寫了《大學生行為規(guī)范“十要十不要”》,引領廣大學生從入校之日起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從勤于學習、尊師重教、遵守紀律、講究衛(wèi)生、團結互助、心靈陽光等細節(jié)處扣好人生第一顆“紐扣”。同時組織“紐扣行動”“寢室示范工程”“黨員寢室掛牌”等活動,開展“與信仰對話”“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等主題生活會,讓思政教育走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