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已經聽說了,近日,有位土豪“爸爸”租下上海世博展覽館外的屏幕,播放“蛙兒子”的各種萌照,堪稱最近曬“蛙”族的最高境界。

從這款游戲的出品方——日本HIT POINT游戲公司,到主流媒體《紐約時報》,都在為中國玩家釋放出的巨大能量驚嘆不已。
據日本《朝日周刊》1月29日報道,這款游戲目前在蘋果商店的下載量已經突破1000萬次,中國用戶貢獻的下載量占比達95%,而日本僅占2%。面對中國玩家壓倒性的增長,游戲公司負責人表示,雖然對此很迷惑,但是員工們都感到十分開心。

這款名叫《旅行青蛙》(《旅かえる》)的日本手游,把很多中國網友的微博和微信變成“池塘”,“呱呱”聲此起彼伏。朋友圈突然多了一群等蛙回家的“老母親”,不管自家“崽”做了什么都要曬照片。
游戲目前只有日文版本,但這也攔不住中國網友“入坑”的節奏。
在這個游戲中,玩家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勤勤懇懇地收割家門口的三葉草,攢起來換取食物和道具,然后為“蛙兒子”收拾好外出的行囊。

之后一切都隨緣:它什么時候出門、什么時候回家、去哪些地方都不受玩家控制;它在哪里走走停停、遇到了哪些小伙伴,玩家都只能通過它寄回的明信片猜測。如此“省心省力省時”,簡直戳中了中國一大波“佛系”青年的萌點。

更有一群網友為了它甘愿變成“戲精”,提前體驗“喜當爹媽”的感覺。
美國《紐約時報》以“《旅行青蛙》風靡中國”為標題,分析了中國年輕人沉迷養蛙的原因。報道稱,這款游戲和撫養孩子聯系密切,玩家要在青蛙出門旅行前為它準備午餐。

不夸張的說,以前朋友圈曬娃的自成一派,而現在“曬蛙”派更勝一籌。“蛙兒子”參觀名勝古跡了要曬,泡溫泉了要曬,自己會搭帳篷了要曬,交友了要曬。有網友感嘆:“它讓我有了一種牽絆,特別治愈!”

不僅如此,很多“蛙爸蛙媽”都感受到了“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牽掛。一位網友道出了心聲:“養蛙的日常就是在盼蛙出去和等蛙回來之間切換”。

還有中國網友表示“入坑”的原因是他們很喜歡“間接旅行”的感覺,雖然被現實生活困住,但可以通過這款游戲達到“癱在辦公椅、游遍全日本”的境界。青蛙寄回來的明信片大多是日本著名的旅游景點,比如草津溫泉、伊勢神宮、名古屋城等,還有微博用戶貼心地將每張明信片對應的景點列出來。

《旅行青蛙》的開發團隊表示,中國玩家能這么喜歡這款游戲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為了回報中國網友的瘋狂打call,他們正在討論增加中文版本。
日本游戲公司的這種反應其實并不出乎意料,中國玩家是很多外國游戲開發商和運營商最想爭取的“忠實粉絲”。
《華爾街日報》曾報道,在過去幾年里,在中國賣手游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之一。

市場研究機構Newzoo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游戲行業的營收將近180億美元,相比兩年前翻了兩倍有余。而如今中國也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移動游戲市場,占據了全球移動游戲市場總份額的三分之一。

中國的手游市場潛力這么大,讓國外廠商看了非常眼紅,紛紛迫不及待地推出自家主打產品的中文版本。前不久任天堂就趁熱打鐵推出自家“搖錢樹”《火焰紋章:英雄》的中文版,還上線了很多活動吸引“新粉”。
很多中國網友開玩笑說“中日友誼靠游戲”,目前中國手游下載榜第一是《旅行青蛙》,而中國版“吃雞”《荒野行動》也在日本霸榜,很多日本網友都在直播玩這款手游。

中國一大批優秀手游也在海外市場強勢“輸出”。前段時間,很多外國網友都中了“農藥”的毒,沉迷《王者榮耀》不能自拔。有些人甚至還要拜中國游戲大神為師,苦學中文就為搞懂游戲里各位英雄的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