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初的碧桂園、海底撈,到上周的滴滴、耐克,企業的公關能力永遠是在危急時刻才有機會得到檢驗。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公關與公關部的概念差別:危機公關是企業管理層的行為,公關部則是在危機公關過程中,保證對內外關鍵信息的準確性。
在當下的環境,公關在危急時刻的作用遠大于平時,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說“公關危機”才是檢驗企業成色的重要標準。
碧桂園
碧桂園作為國內領先的房地產企業,在上個月末接連發生數起安全事故。碧桂園對此的解釋是主客觀因素并存。
上面是上月末,碧桂園針對“六安事件”發表的聲明。從此聲明不難看出,碧桂園使用開頭及更多的篇幅來解釋這件事情的客觀原因——臺風,幾乎沒有表達自己對于事故的責任。加上碧桂園官方微博的評論處于關閉狀態,這種失敗的危機處理方式讓網絡上對碧桂園的謾罵愈演愈烈。
8月3日,碧桂園在廣東佛山順德總部召開媒體溝通會,就事故及熱點問題進行回應。整個會議,碧桂園用了較長的時間講述公司雄厚的實力。“人才發展觀、精準扶貧、質量管控、6000人的設計院”等等,只是在最后,總裁發表了小段致歉講話。
碧桂園的邏輯完全是錯誤的,諸如演講里談到的,既然企業擁有如此雄厚的專業實力和團隊,為什么事故卻絡繹不絕的發生呢?多起安全事故過后本該是一次誠意滿滿的致歉,卻成為了企業展示實力的“展會”。演講之后帶來的不是對死難者的同情和哀悼,卻是對碧桂園強大的認可與掌聲。
危機公關不是一味地“洗白”,而應該是對自身問題的發掘。碧桂園完全顛倒的“公關思路”不但沒有減少人們的指責,反而加深了對品牌、企業的排斥。
海底撈
同樣是公關聲明,海底撈向來是翹楚。無論是去年衛生問題還是今年的音樂版權問題,海底撈的聲明或致歉中一直將自身原因放在首位。在聲明開頭,用更多的篇幅來表達企業對事件的歉意,如此誠意滿滿的態度很難不得到人們的原諒。另外與碧桂園的關閉評論不同,海底撈向來對反饋問題評論逐條必回,虛心聽取意見、耐心解決問題。
海底撈能走到今天,與企業所追求的用戶體驗有很大的關系。將用戶的體驗放在首位的企業,不僅能在服務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更能收獲每位顧客的滿意與笑容。
滴滴
從今年五月至八月,不到四個月的時間,滴滴出行內的“滴滴順風車”已發生兩起司機殺害乘客的命案,且都是男性司機對女性乘客的強奸與殺害。滴滴公司在兩起時間后都在微博上發文(第一起事件的微博已刪除)對事件過程和處理結果進行公示。
顯然,滴滴的危機公關能力是沒有問題的,無論是致歉還是接納監督批評的態度,滴滴都拿出了足夠的誠意。但命案終究是命案,在“網約車”過程中葬送了兩條年輕的生命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
不出意外,滴滴會在接下來很長的時間內接收到來自用戶的批評甚至“謾罵”,這是他們“應得的”,也是需要解決的。如果滴滴能夠拿出足夠出色的方案杜絕“一而再再而三”的惡性事件,相信通過他們出色的“公關危機”處理能力和市場占有率,滴滴絕對有機會以更好的形態回到大眾視野。
耐克
如果說上述三位在“危機”面前做出了基本的應對,那么耐克在面對同類事件時的做法就相對令人失望。
耐克在8月25日至26日組織了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中國行”活動,地點定在上海。此次活動不同于往年,沒有付費售票形式,官網將少部分門票獎勵給參與抽獎活動的球迷。另外,為期兩天的活動絕大部分都在室外或露天場地舉辦,這讓國內的球迷們看到了近距離見證自己偶像的機會。
第一天的活動,主辦方安排在了一家公園里臨時搭建的籃球場內。原本定于下午的活動,為了能見上自己心愛的球星,數千名無票球迷早早來到了場地外等候。
8月的上海,細雨綿綿,球迷為了見到自己心愛的球星煎熬的等待著。他們中有從昨晚就在場地等待的,也有不遠千里趕赴現場的。最后的結果是,在長達五六個小時的等待里,他們除了詹姆斯下車伸手打招呼到轉身離開那短短四秒外,再沒有見到自己心愛的球星。
球迷失落的情緒頃刻間噴發,長距離的跋涉、數幾個小時的等待在此刻變得毫無意義。對品牌方的質疑、謾罵覆蓋了整個場地和網絡。
人們都在等待品牌方也就是耐克給球迷一個回復,哪怕僅僅是一句道歉。不過截止發稿日期,耐克還沒有通過任何官方渠道發表任何對此次事件的聲明。很多球迷仍然無法從失望、憤怒的情緒中走出。
可以說這次活動,不僅打擊了品牌樹立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失去了部分消費群體對耐克的信任。
危機公關,需要將問題提升到戰略性的角度,發現問題的本質與根源,用救火的速度一肩挑起所有的問題,通過不斷的溝通“讓別人為自己說話”,轉移視線并化患為利,在危機中創造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