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已過,前有滴滴事件,后有自如房屋甲醛超標,有人就目測,跨過夏季到了秋季,9月必是“多事之秋”。
果然,9月剛開始,大強子就在美“因性侵遭明尼蘇達警方調查”,無論哪件事都事發突然,這也考驗了企業的危機公關。
但觀察這些事件的處理方式,總是讓人失望。不過,總有那么一兩個脫穎而出的,比如馬蜂窩用8萬塊打車費就化解了一場風波。
1
是誰捅了馬蜂窩
我們先來捋一下“8萬打車到希臘”事件的脈絡。
網友@二村不停 在微博發文稱,在馬蜂窩上預訂了酒店,到達地點之后卻發現無訂單信息,與客服深入了解之后,發現原來因系統失誤將位于海參崴的巴巴多斯旅館,訂成了希臘的。
事實上,每年因為系統失誤導致顧客無法入住的情況不知凡幾,通常處理也就賠償、道歉,但馬蜂窩這件事壞事就壞在了客服的敷衍態度上,客服給了顧客兩個解決方案,1、賠償216元。2、自行打車到對接錯誤的旅館,報銷車費并賠償100元優惠劵。
是的,你沒聽錯,從俄羅斯打車去希臘!博主一查,這下可就鬧大發了。打車不說需要途徑多個國家,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需要146個小時,也就是6天!
由于博主經歷太奇葩,所以在網上引起了一波吐槽:
2
8萬打車費平息風波
按固有思維來講,馬蜂窩只需要官方發布一個致歉聲明,如同滴滴又雙叒叕表示“萬分悲痛”、“自責”、“愧疚”,“辜負了信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樣,便可息事寧人,至于消費者認不認同就不在他們考慮范圍之內了。
但馬蜂窩卻堅持兌現自己的承諾,致歉,三倍賠償原訂單費用,“報銷打車費用“8萬人民幣。
隨后,當事人隨后表示已收到賠償:
從事發到馬蜂窩采取措施,這其中事件發酵給馬蜂窩帶去的負面影響是極其巨大的,然而馬蜂窩良好的認錯態度,以及將錯就錯,旅行自己的諾言,將錯誤訂單轉化為實際出行服務,既解決了當事人的問題,同時狠狠在網友面前刷了一波好感。
3
危機公關到底如何做?
企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發生錯誤在所難免,危機危機,拆開來既是危險又是生機,關鍵就在于如何解決。
承擔責任
事件從發生到解決,跨度的時間越久,對企業傷害越大。在解決問題之前,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承認錯誤,不推卸責任,比如去年的海底撈事件,將責任攬在管理上而非工作人員身上,既對外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又對內讓員工更加死心塌地。
公開、透明,并迅速做出反應
因為網絡的發達,一個小小的魚餌就能炸出一波大魚,企業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公開、透明,這讓我想到了今年3月時最大的危機公關——藍色光標,先不說方式,就說企業出爾反爾的行為——承諾給離職員工的卻沒有給到,事態越發不可收拾,全球最大的公關公司,卻沒有做好自己的危機公關,就足以給外界留下不專業的印象。
解決引發危機的核心問題
拿此次馬蜂窩來說,事件起因是客服的“不專業”導致,消費者發布在網上可能根本不抱有會獲得賠償的想法,馬蜂窩將錯就錯,不僅指出了客服的問題,還承諾將錯誤變成正常的出行服務計劃,完善同類情況的補償方案(由單倍改為三倍),8萬塊的費用,給了網友意外驚喜,也讓外界看到了馬蜂窩的誠意。
再看滴滴事件,不可否認,滴滴的回應速度還是很快的,但在態度上就讓人不敢恭維了。
4個月內,連生兩起案件,但道歉聲明卻大同小異(四個月前的聲明已被刪除),除了賠償由百萬懸賞到這一次的三倍賠償,但他們卻忘了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生命。
而承諾的整改4個月前并不是第一次,早已讓受眾心生不滿,如今再承諾整改,懇求公眾原諒,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引用尼克松總統的一句話,“在一場危機中,最輕松的時刻是處理危機本身,最艱難的是決定到底應該迎戰還是放棄。而最危險的時候則出現在危機過后。這時你一定要萬分小心,因為你已經耗盡了所有的資源,同時也解除了防備”,便是對危機公關最好的理解。
馬蜂窩這次危機公關,以誠懇的態度,落實實際的方式,成功地化解了危機,被網友稱為是世界杯期間上億廣告費都達不到的效果卻用8萬就做到了,可見,危機公關做得好,其效果真的不亞于一場營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