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3時起,滴滴暫時停運了夜間叫車服務。對于很多深夜出行的人來說,確實一時間不能適應,打不到車。個別出租車,黑車司機趁此機會,坐地起價,強行拼車或拒載。這是一個混亂的時刻。
有不少大V在網上帶頭開始懷念起有滴滴的日子了。甚至說“滴滴有錯確實應該整治,但這個時候更應該嚴厲打擊出租車等坐地起價,投機主義。”
這話有錯嗎?看起來沒錯,只是帶了一個大大的節奏而已。出租車趁機起坐地起價,確實應當大力整治,然而從網絡上的消息來看,絕大多數是打的還是高價黑車。有網友就說,11點之前是滴滴司機,11點之后就是黑車司機,同一個人同一輛車而已。然而這些大V卻輕描淡寫的說滴滴只是有錯,呵呵,炮口沖向出租車,畢竟死的不是他們的親人嘛。
與此同時,AI財經社的一個文章在網上熱傳——《滴滴消失的第一夜》。
這個文章在極力渲染出租車之惡,滴滴之好。文章中說:“吊詭的是,等車的人群旁邊其實停著五六輛出租車。司機打開車門坐在駕駛座上,大聲吆喝著攬客,一口價,不打表。”然而其文里舉出來的實例卻全都是黑車司機,這其實是有點尷尬的。
如:“團結湖到新世界平時50不到的車程,開價150,砍價后120!親身經歷! 關鍵黑車連行駛軌跡都沒有,這才是最后怕的!”似乎滴滴有了行駛軌跡就非常安全了一樣。呵呵。
更為可笑的是,這個文章在為滴滴公關的同時,竟然不小心的扯出了一個不美妙的真相:黑車司機竟然大多是滴滴司機。
而這些在安全上不合格的網約車司機,竟然成了這個文章吐槽國家對網約車整治的理由,說這些司機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家庭。
這種套路是那么的熟悉,是的,報道****背后的故事,引起人們的共鳴與同情,然后再利用輿論給其開脫罪惡。
在這個時候總是要比爛的,那么出租車自然就是其最佳的下手對像了。于是非法的克隆出租車,也就讓這個文章硬生生的扯成了正規出租車的罪惡了,可是克隆出租車難道不同樣是黑車嗎?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五六臺出租車,是不是就是克隆出租車呢?這個文章的作者是沒有調查的。把這個也歸結到出租車的亂象,怕是不合適的。就如文章中說的,“就在9月4號,北京警方還通報稱抓獲了32輛假出租車。”
看來這個比爛的力度不夠,估計作者也知道說服力不足,于是又拿出了另外一個“實錘”:安全問題。
文章引用中央財經大學司法案例研究中心的一個調查報告,并給出了一個據稱是該中心的結論:“該中心認為,巡游出租車刑事案件發生率其實遠高于網約車”。
文章作者署名為歷鏞,中央財經大學司法案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在這個文章中,開宗明義地寫道:“這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究竟是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給犯罪帶來了新的溫床,還是其中蘊藏的仍然是一個原本就存在的犯罪社會基礎?”“以期待向社會公眾和監管部門提供更為全面的數據參考,尤其是希望能在全社會的合力之下,減少悲劇的發生,讓社會不再為出行而悲慟。”
我且不看這個報告的初心與其檢索分析過程是否存在邏輯問題,還是就事論事,看看這個報告到底有不有給出這樣一個結論吧。
先看該報告的檢索條件:
上圖就是這個調查報告的檢索條件:關鍵詞:出租車;時間:2017年1月1日—2018年8月26日等四個條件。
在以上條件之下,檢索出183例判決報告。這就成了《滴滴消失第一夜》的所謂數據來源了。它沒有告訴我們的是:
一:統計出183起案件中,故意殺人案件共發生4起,故意傷害案件共發生155起,搶劫案件11起(其中包含1起未遂案件),強奸案件13起(其中包含6起未遂案件和1起中止案件)。且不說這些案件的具體案情,隱瞞這些詳細數據,是很容易誤導我們認定是183例全是殺人案的;
二:也沒有告訴我們,183起巡游出租車刑事案件中,有161起案件為臨時起意。其中主要原因為車費、路線、拒載糾紛等產生口角而導致。案件起因與主觀故意才是此類事件中我們出行安全性最為關鍵的一個點;
三:全國擁有139.58萬輛出租車的龐大群體;網約車數量我沒有查到具體數據,只有以下二個數據可用:一: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各地共發放車輛運輸證14萬多本、網約車駕駛員證23萬多本;二:據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消息,截至7月31日,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共收到49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傳輸的運營數據,收到網約車平臺公司傳輸的駕駛員信息373.4萬人、車輛信息413.8萬輛。
四:這個調查報告給出的一個結論是:“主觀因素是另一個在巡游出租車中具有顯著特征的呈現。……這意味著在這些案件中如果經過適當的干預,這些臨時的犯意均有可能被打消,而絕大多數的犯罪行為均不應該發生。”(其他結論為文化層次,地域,狹窄空間里的言語沖突)。
而《滴滴消失的第一夜》文里所引用為論據的“該中心認為,巡游出租車刑事案件發生率其實遠高于網約車”的結論,在這個報告里找不到出處。這個報告只選取了“出租車”這一個關鍵詞,根本就沒有檢索與分析“網約車”案例,那么這個報告又何來的兩者對比呢?看來是《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文章作者們自行發明創造了一個結論。
目的何在?
說到安全性,滴滴CEO程維說滴滴不是一家黑心企業,網約車比出租車更安全。可是有記者調查卻發現事情并不那么美妙。
財經網微博說:近日,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組成檢查組進駐滴滴公司,展開安全專項檢查,滴滴稱要深入整改并發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是,記者在河南鄭州調查發現,滴滴平臺仍在給沒有營運資格證的黑車司機派單。……沒有“人證”、“車證”仍可以注冊快車……
更有出租車司機直言不信,說:“傳統的正規出租車,最起碼會定期安檢,檢查安全等各項事務,同時每周四還要召集司機開安全會,滴滴做了什么?”
就在國家要求滴滴進行安全整頓的時期,滴滴宣布暫停深夜服務,引起人們出行混亂,黑車回潮。這就是滴滴的整頓嗎?
國家要求滴滴進行整治,滴滴就宣布暫停夜間服務。一家獨大的網約車市場,資本的力量確實是可怕的。潛藏在其后的意思就是,死了我張屠夫,你就得吃帶毛豬。可是我真想說,有本事,你別只停一個星期的夜間服務啊,永久停了嘛。不然確實容易讓人懷疑你滴滴是挾民生以令天子,這是叫板啊。
就在很多人抱怨無車可打之時,《滴滴消失的第一夜》卻在網上大火,這很難不讓人相信,這就是一場危機公關。籌碼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出行便利。
人在做天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