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0 21:05 來源:藍媒匯 支付寶 /今日頭條 /微博
作者:劉飛 來源:藍媒匯
這兩天,社交媒體被支付寶小編的“內訌”狠狠地刷了幾次屏。
起因是支付寶微博小編被老板嫌棄:微頭條賬號的粉絲量只有你的1/20,評論量怎么比你高這么多。不服氣的小編向粉絲撒嬌,賣萌求評論,并放言“如果評論不過5000,就不發下條微博了”。
這招果然有效,評論量很快突破了5000。
被老板表揚的支付寶頭條小編也不甘示弱,“好煩??!隔壁微博那狗子的評論量居然超過5000了!下周還要見到他!”并呼吁頭條網友踴躍評論,“只要評論比微博多1個,就在評論里隨機選20個給小禮物”。
接下來的時刻,廣大圍觀群眾和支付寶小編充分見證了頭條網友的巨大威力——發出不到一個小時,評論量過萬;兩個小時,評論量達到3.4萬;截至12月10日下午,評論量已經突破13萬。而支付寶的微頭條賬號,也在兩天內狂漲5萬粉絲。
【支付寶微博(左)和微頭條(右)評論數據對比】
這場支付寶小編比拼誰家真愛粉的“約架”,最后的戰果是:1200萬粉絲的微博號賺得近7000評論,60多萬粉絲的微頭條號賺得13萬評論。
雙方似乎沒有盡興,拉來阿里家族的兄弟——淘寶和菜鳥小編助威。
同時“好煩體”也火了,引發諸多企業微頭條模仿。小米家族的“小米公司”、“小米電視”、“小米商城”、“小米AI音箱”組團求評論,收獲了不錯的評論量。比如“小米公司”的評論量突破了1萬。
這場頗具娛樂色彩的“內訌”事件,以極快的速度引發了科技和創投界的關注。
互聯網分析師、投資人錢皓評論稱:“對比很強烈,這回微頭條的傳播擴散很給力,以小博大的經典戰役。”
頭條認證信息為“資深數碼媒體人”的賬號“漫談科技”認為,支付寶官微與微頭條“互懟”,折射出的是今日頭條在UGC領域的強大爆發力。微博作為領域傳統巨頭,曾是互聯網內容創業者的主要聚集地,但這個現狀目前已經出現了變化,今日頭條旗下的微頭條雖然上線時間不長,得益于頭條精準的推薦算法,目前微頭條的實力已經非??膳?。
撇去跟風湊熱鬧的表象,我們還是要看一下這場戰役中,為什么微頭條能以小博大,全勝微博?
微博的粉絲假象
先來看一下微博。最近用戶關于“微博限流,閱讀數下降”的吐槽很多,微博客服在12月4日進行了統一回復,表示只是更改了微博在用戶首頁出現的順序,并不會對其“屏蔽或做曝光限制”。然而,這條微博引發了更多的抗議和討論,不乏王志安這樣的知名大V。“微博該不該替用戶選擇看到什么”,成為爭議的焦點。
微博所謂的“改變出現的順序”,其實是根據用戶訪問頻率和興趣標簽等因素,進行權重排序。而衡量權重高低的因素,包括親密度、內容質量和新鮮度等。比如,比如喜歡數碼的男性會被推送更多關于手機的資訊,愛美的女性會收到更多的美妝美容資訊。
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眼熟?其實這是今日頭條在做的事情,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向用戶推薦他們感興趣的信息。然而,微博的優勢原本在于給予用戶較高的自主選擇權,讓用戶主動出擊,自主決定關注誰來獲取信息?,F在微博卻打算用算法來替用戶決定該看什么內容,似乎有點走偏了。
因此,支付寶1200萬粉絲僅收獲7000個評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微博新的分發機制下,所發布的動態根本無法到達絕大多數的粉絲。
更重要的是,微博對企業類藍V賬號是明確打壓的。
#p#分頁標題#e#對微博研究頗深的產品經理“純銀V”曾發文稱,從2015年底開始,微博開始打壓藍V,算法大致是這樣的,博主發布的內容,首先只分發給5%的粉絲,進行灰度測試。如果互動率高,進一步分發給15%的粉絲,最多也就15%。具體的數字不斷調整,并不嚴格遵照5%-15%的標準。
這么做的理由是,微博認為藍V天然有動力“大量發布內容”,尤其是非原創微博,或低價值的營銷微博。這部分內容比例增大,就會擠壓原創內容的曝光率,而微博的策略是鼓勵原創,扶持自媒體。
而和菜頭也在《卸載了微博官方客戶端》一文中寫道:根據微博官方的解釋,如果不是有選擇性地放出內容,那么用戶的時間線上的內容將有超過70%是來自藍V企業號的營銷廣告,導致用戶被這些營銷內容所淹沒。
而在這種情況下,以支付寶、海爾和杜蕾絲為代表的企業賬號還是殺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在藍V普遍被打壓的形勢下,玩出了新花樣,收獲了不少真愛粉。
但即便是這樣,支付寶微博賬號在與微頭條的評論大戰中,依然輸得有點慘。只能說,在微博不成熟的算法機制,以及對藍V的打壓下,1200萬的粉絲對支付寶來說,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微頭條“智能社交”潛力初顯
那么,換了個戰場,支付寶微頭條賬號為何又能收獲13萬評論量?在這里,微頭條的分發機制是保證。
先來了解一下微頭條。微頭條今年4月正式上線,定位是今日頭條的社交媒體平臺。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微頭條已經成為諸多互聯網大佬發聲的重要陣地。阿里宿敵劉強東在微博早已無心戀戰,在微頭條盡情揮灑英雄本色;以“粉絲營銷”起家的小米,聯合創始人及高管也隨雷軍在微頭條開拓了新戰場;賈躍亭、周鴻祎、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索尼(上海)總裁添田武人等等,都在微頭條上活躍頻繁、公開發聲。
以劉強東為例,開通微頭條半年多,粉絲已經達到168萬人,而其開通七年的微博的粉絲也不過365萬人。對比起來,劉強東在微頭條上的發文頻率更高、粉絲互動量也很大。
同時,京東、小米、搜狗、餓了么等一批企業賬號也入駐了微頭條,作為戰略發布和產品宣傳的新陣地。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以上這些賬號哪怕剛入駐,在粉絲量并不大的情況下也能收獲高閱讀量,進而促進漲粉。奧秘在于微頭條通過人工智能推薦技術,使用戶發布的內容到達感興趣的人群,從而獲得流量和粉絲。也就是說,新入駐的用戶即便沒有粉絲,只要你的內容足夠優質,也能獲得流量。
今日頭條總日活用戶超過1億,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76分鐘,具有較高的用戶黏性,這些都是微頭條用戶流量和粉絲的源泉。
支付寶是企業新媒體賬號的代表,早就形成了一套人格化運營的成熟玩法。當這套玩法運用到微頭條上,威力開始顯現了。這也意味著,只要你愿意認真玩起來,流量和粉絲都不是問題。
11月的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張一鳴宣布,今日頭條將從智能分發時代走向“智能社交”時代。相比傳統社交,智能社交是用人工智能技術幫用戶找到潛在的粉絲。未來一年,今日頭條還將在平臺上扶持1000個擁有一百萬粉絲的賬號。
人工智能技術在幫助內容創作者降低粉絲獲取成本和提升粉絲活躍率這兩方面大有可為。通過推薦,好內容被匹配給更多的讀者;通過精準推薦的好內容,讀者可以更有效率地轉化為粉絲。這個機制會促使創作者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內容上。只有寫好內容,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推薦量,才能讓更多人看到你。
微頭條就是今日頭條探索智能社交的推薦方式的內容體裁之一。截至目前,已經入駐的頂級明星名人大咖已經超過5000人,累計的各類認證用戶已經超過8萬個。
WeMedia自媒體聯盟創始人青龍老賊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關于支付寶小編互懟的文章,并評論稱,“還記得張一鳴講,歡迎大家上頭條、漲粉絲??磥?,微頭條的粉絲紅利期確實才剛剛開始啊!”
微頭條認證信息為“果殼網新媒體主編”的用戶“花落成蝕”則表示,“就算選擇不用,新媒體運營們也得好好研究一下今日頭條——現在要還不這么做,非傻即瞎。微信微博要努力了?!?/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