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EV世紀主辦的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論壇暨“金輿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以及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何斌、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葉庭文、蔚來副總裁朱江等行業大咖發表了精彩演講。論壇的高端對話環節,更引發了一波關于新能源汽車產品消費升級的大討論。
最近幾年,汽車從業者和消費者一同見證了新能源汽車的升級,純電動汽車的續航前兩年還只有100-200公里,而進入2018年,主流的車型續航都超過了400公里,有的甚至達到了500-600公里。而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電池的成本,也從幾年前的3-4元/瓦時,下降到現在1元/瓦時左右,降幅高達60-70%。
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消費需求也在升級,從最初的單純追求長續航,變成現在的多元化的需求,比如智能化、個性化的需求。消費者更希望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上看到與傳統車與眾不同的元素,那么,新能源汽車能否擔此重任呢?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出行載體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從產業端來看,在國家新能源政策的驅動之下,技術不斷提升,能量密度不斷提升,續航里程不斷提升。車型更加適用于多種場景,并向著中大型化的發展,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產品升級態勢。除純電動路線之外,插電式混動技術、造車新勢力,這兩個領域也都發展的很好。
從消費端來看,過去A00級占了很大的比例,而進入2018年,A級、B級,甚至像蔚來ES8為代表的中大型SUV車型,市場表現也特別優秀。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產品配置和性能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智能化應用也充滿期待,所以智能化已然形成一種趨勢。
再往后發展,崔東樹認為,整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會從傳統的傳統的交通工具,向一個移動空間,向一個智能的出行伴侶方向轉型。雖然也有人懷疑我們新能源汽車是不是汽車行業正確的發展方向,但他堅定地認為,在這一次汽車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中國比歐美等國家更敏銳的抓住了行業機遇,走到了世界的前面。比如我們的電池原材料資源,包括電池企業的規模等方面,我們的企業都走到了世界前列。未來再加上5G等等這些新技術,我們會形成一個有中國特色的,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的智能出行體系。
合眾新能源江峰:綠色出行伴侶
很多互聯網基因是被新創造車企業引入汽車行業的,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一份子,合眾新能源的營銷公司副總裁江峰在對話中表示,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的方向應該是出行伙伴和第三空間。
江峰提到,合眾新能源2014年成立,2017年、2018年這兩年分別拿到了發改委和工信部的“雙資質”,這時候大家才關注到合眾新能源。其實在此之前,合眾新能源就一直在設計研發新車,建設工廠,申請生產資質,前三年一直在做打基礎的事。
哪吒汽車雖然剛剛上市,但是以前也一致在為產品升級做準備,一直做研究,研究客戶和市場。在純電動汽車目前發展的初期,客戶關注更多的還是續航里程,電池安全,充電的便利性等。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開始的基礎性需求會逐漸會被客戶其他升級需求所代替。包括品質感、智能化,精細化,舒適性等。
目前,新能源汽車還只是個出行工具,未來可能成為出行伙伴,然后還有所謂的第三空間。正如崔東樹秘書長提到的那樣,未來新能源汽車可能就是一個移動的家,移動的辦公室。所以合眾新能源一直在研究的“PIVOT智能系統”,包括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這里面包括有A柱上的柔性屏,能解決視覺盲區的問題。還有小優機器人,能更多的感受到用戶的情緒。智能座艙打造的就是從出行工具到出行伙伴,一直到出行伴侶。
江淮新能源余從祖:智能化趨勢是個組合體
盡管消費升級背景下,新能源產品的升級肯定會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但江淮新能源營銷公司副總經理余叢祖認為,這個趨勢還應該是個多個條件形成的整體組合。江淮新能源從事電動汽車的研發比較早,2010年的時候就推廣了495個試用的用戶,經過八年的研發和發展,江淮新能源對于用戶消費升級的每一個變化都非常了解。
余叢祖指出,新能源發展未來一個是智能化,第二個就是互聯共享,第三個就是出行方面的平臺整合。這些趨勢的組合都需要在無人駕駛方面投入很大研發力量,目前像智能交互、智能駕駛,包括智能互聯、智能服務,正在慢慢向高度智能駕駛來過渡。
目前江淮跟百度合作,從駕駛輔助階段向有部分的智能駕駛,到有條件的智能駕駛,到最后實現高度的智能駕駛階段。江淮也提出了一個戰略,到2025年就實現高度智能化駕駛的過程。
新能源車主 張文平
新能源車主張文平:舒適度更高、價格更低
行業專家、企業代表描述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趨勢,可能更多的還是從生產端,從行業角度的大趨勢,但這些大趨勢可能又是由多個小趨勢組成的。這些小趨勢就需要到新能源消費者的日常使用中去尋找了。
對此,已經先后購買過5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張文平先生在對話中表示,他本人2014年4月17號購買了第一輛電動汽車,成為了江淮新能源在北京的第一個用戶。之后的三年之內又買了兩輛江淮的新能源車,去年買了比亞迪秦EV300,今年全款買了一輛威馬EX5,1月底之前提車。
電動汽車的特點首先是非常好開,因為電動汽車都是自動擋,沒有手動擋。那么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升級趨勢就是越來越好開。燃油車經過經百年的進化,才能達到目前的駕駛體驗,而新能源產品作為新生事物,未來提升空間仍然很大。
另外就是經濟性,張文平說,他不但平時上下班開電動汽車,如果以后充電基礎設施完善了,他去海南也愿意開電動汽車去。任何產品的趨勢都是性能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電動汽車也不例外。目前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低,但是購置成本高,所以,未來電動汽車還應該舒適性越來越好,并且購車成本、使用成本都越來越低。
對于嘉賓的觀點,此次對話的主持人——EV世紀產業主編楊世明表示,新能源汽車未來究竟會變成什么樣,今天我們可能無法給出很具體的描述。但是,隨著企業和消費者在未來建立起越來越多的鏈接和信任,那么這個趨勢就一定能夠被我們抓住,希望這一天能夠盡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