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內個體民宿正在由“單打獨斗”走向連鎖經營。在酒店焦點資訊發布的《2018年民宿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民宿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30%的門店正在告別單店模式,趨向連鎖化經營。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各大旅游城市中,國內民宿都在上演“脫單秀”。業內人士指出,不少個體民宿管理成本較高,且營銷渠道單一,知名度有限,難以盈利,在民宿連鎖化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單體民宿的空間被擠壓,連鎖化民宿正在成為趨勢。
三成門店告別單店模式
正先生(化名)是一家民宿的投資人,正先生表示,其本人擁有的民宿是和多位合伙人一起投資的,總投資在幾百萬元,民宿體量并不是很大,位于四川瀘沽湖附近,由于幾個股東并沒有管理經驗,想找個人代管或托管給連鎖民宿管理公司。類似正先生這樣的民宿主不在少數。
北京的一家民宿主胡先生也投資了一家民宿,胡先生表示,如果管理費用合適,可以加盟民宿品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單體民宿開始“脫單”,轉而投向有品牌的民宿管理公司。報告中指出,30%的門店正在告別單店模式,民宿行業洗牌正在進一步加劇。
報告還指出,各地都在上演民宿“脫單秀”,其中深圳、廈門、麗江、杭州、大理、陽朔、成都、三亞等旅游城市脫單比例持續高漲,深圳從2017年約15%的民宿“脫單”上漲至近40%。
北京首旅寒舍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虹認為,當下隨著人們對住宿品質需求的提升,民宿連鎖化已經成為趨勢。
大多單體民宿難獲利
寧波高遠文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恒勇表示,一開始很多民宿投資人都是因為情懷,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管理經驗,對于住宿業管理起來又不專業,久而久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高昂的管理成本也讓這些民宿投資人想尋找專業的經理人或者托管給專業的民宿或酒店管理集團。
徐恒勇同時表示,目前市場上90%的單體民宿生存環境堪憂,很多單體民宿甚至沒辦法盈利,而連鎖化民宿在盈利方面上強于單體民宿。
《報告》指出,目前半數以上的民宿收入增速低于6%,甚至跑不贏GDP。像一些民宿熱門城市上海、陽朔、三亞、大理、深圳等地,民宿收入的增長普遍低于GDP增速。
梁虹指出,連鎖化民宿具有品牌效應,首先在產品知名度上優于單體民宿,也利于推廣。同時,品牌化民宿擁有多個項目,從產品的供給端看更豐富,此外,連鎖化民宿還擁有統一的后臺管理系統,在會員體系建設方面,單體民宿就不具備這些條件。
發展需保留個性化
北京商報記者在途家發布的《2018年民宿發展報告》和小豬短租發布的2018年大數據中發現,在民宿訂單不斷增長的同時,“80后”、“90后”對于民宿個性化的需求也在增加。其中,一些網紅特色民宿開始涌現。包括火爆B站的涼山摩梭族青年打造的瀘沽湖樹屋、隱居云南大山的跨國CP打造的攀巖民宿、重慶最文藝民宿鴨血粉絲窩等俘獲了大量粉絲。
斯維登集團董事長羅軍也曾指出,當前酒店業的發展都越來越注重個性化,而民宿亦是如此,個性化才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張曉軍認為,隨著民宿市場的火熱,國家對于民宿行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相關的標準也在制定當中。民宿的連鎖化對于民宿安全、衛生方面這些基本要求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不過在民宿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盡可能地保留個性化,但是如何保留個性化元素,讓其與安全、衛生不沖突也需要研究。
值班主任:田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