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聊天寶、多閃對微信,真不是三英戰呂布,只是像產品大神俞軍形容的,各自“理解用戶”,再“定義社交”,但三方資源、能力、切角不同,馬桶和聊天寶很難先做對、再做好。
所以,面對老邁的社交市場,多閃值得再努力一點,錯位競爭也是競爭。反正就如馬化騰說的:“競爭是好事,我們歡迎競爭。”
1月15日注定成為互聯網傳奇的一天。這天,抖音秀出“多閃”,羅永浩祭出“聊天寶”,快播王欣發布“馬桶”,三位社交后輩擦拭奪位的刀鋒,看似要挑戰微信的王座。
只是這過程波折不斷。
先是馬桶剛上線,其分享鏈接被微信屏蔽,王欣微博呼告微信“不知道你怕什么”,騰訊官宣回應:隨便做個什么東西過來就叫挑戰什么霸權。拿紅包騙用戶下載,留存,也好意思叫產品。
緊接著,馬桶在各大應用商店下架,官網清空,連內測分發都不復存在。王欣回應是服務器超載,正努力擴容恢復。
可另一種說法是:匿名社交——造謠與生事齊飛,抹黑與扎眼同行,極易產生違規內容,觸犯監管紅線,因此才“出師未捷身先死”。
敢情這跌宕起伏的劇情,比《如懿傳》更精彩。
而聊天寶這頭,羅永浩繼續遲到老套路,吊足迷弟迷妹的胃口,顯然,他還想借中移動“和飛信(當年風靡一時的飛信)”這張舊船票,重復“子彈短信”的故事。
當然,老羅也沒忘擠兌一下微信,因為被封,“想和微信聊聊,但被拒絕了”。緊接著第二天就官宣,100萬用戶注冊激活,下載榜單第一。只希望它不會像子彈短信那樣“其興也勃,其衰也忽”。
倒是抖音發布的多閃沒那么多“戲”,認認真真整理微信痛點:“新加的朋友不是代購就是同事”;“別讓我給你第一條點贊了,你誰啊”;“好友三年,聊天記錄只有‘清粉進行中,勿回’”,句句扎心。
看上去,多閃想成就一種無壓力、有溫度的熟人社交產品,緩解線上社交壓力,其隨拍、即時通訊、視頻紅包、表情包、類似視頻朋友圈的“世界”,共同構成了這個產品。
如果把社交細分為即時通訊和社區,即時通訊的核心在關系鏈,社區的核心在內容,多閃的做法是要用抖音的內容,帶動即時通訊的關系鏈沉淀,進而切入親密社交,搶占用戶的心智和時間。
所以,今日頭條CEO陳林說:本質上,微信像客廳,多閃像臥室,兩應用本質上不是直接競爭對手。嗯,多閃真不是要閃了微信的腰。
相比之下,多閃沒有要大張旗鼓地顛覆微信,只是要分化其中更個性的年輕人,這才是頭條系應有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畢竟,Negative(否定)永遠正確,Positive(正能量)才能成功。
三國殺,誰能“逆襲”新世界
2013年末,馬云、馬化騰、馬明哲共同成立眾安保險,官宣當天,三人縱論互聯網。當時馬化騰回應馬云做社交:最終大家一定會找到各自不同的位置,就像當年QQ、旺旺的競爭。
于是,幾年后釘釘錯位微信,借工作場景切入社交,拿下上億用戶。可見,非是不能,而是做法上得有講究。
回頭看聊天寶。按照羅永浩的說法,子彈短信霸凌下載榜首13天,30天激活用戶總數近749萬人,上線七天完成1.5億元融資,老羅六天接見了51家VC、7家科技巨頭,而那不過是完成1/4的產品。
如今,聊天寶有中移動“和飛信”加持,有類似“趣頭條”補貼紅包的打法,再加上老羅自己的光環,應該可以在市場上“侵略如火”。
可是,別忘記和飛信早已過氣,廉頗老矣的它從沒拿出新東西喚醒沉睡用戶。
即便與之結合,聊天寶也只能玩出點“融合通訊”的概念,實在沒法在微信的舊框架中搞出新花樣,所以才有大拿說老羅還是“生死看淡、接班李誕”更好。
要知道,微信的網絡效應形成后,關系鏈牢固,高昂的遷徙成本擺在那里,沒有像樣的場景,真的很難讓用戶遷移,更何況,真要玩補貼大戰,微信也不缺實力。
而王欣的馬桶更是岌岌可危,馬化騰說“負能量的匿名社交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更可怕的是,在評論都要實名的今天,還鼓勵人們帶上面具,毫無禁忌,放大人性之惡,想必王欣真沒有考慮過監管層的感受。
這時再看多閃,它的確很像把Snapchat拆解,再“逆向”做出來,用抖音特效帶起的“潮”和“酷”去攔截低齡段用戶。就像查理·芒格說的:倒過來思考才有利于理解事物的本質并解決問題。
#p#分頁標題#e#當年,馬化騰也說:即使你什么錯都沒有,也可能就錯在你太老了。他舉例Facebook,年輕人不愿和老一輩在一個社交平臺上。這也就像如今的微信,人多又雜,一切太老,創新逆襲,機會不少。
因此,多閃的90后產品經理徐璐冉才說:打造無負擔的社交,不必擔心父母、老板、對手看到怎么想,與最親密的人輕松私聊互動。
這樣,低成本地制造短視頻信息流,不想引人炫目、成為談資、炫耀裝逼,只需最親密的人理解、喜歡: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他就是他,兩塊錢一把的呲花。拿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說法,這才是“鼓勵人們之間進行有意義的互動”。
沒錯,社交的下半場,核心訴求從“簡便”轉向“品質”,比起單位時間內的溝通數量,新一代更看重社交質量。重要的是:能否與“三觀相合、興趣對味、感覺來電”的親密者更有效地交流。
按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說法:市場經濟的最終主宰,是消費者與技術。消費者提供了需求,技術革新了供給,其關鍵是撮合匹配。
從這個意義上,野心勃勃的抖音比顫顫巍巍的老羅、不滅團魂的王欣更有實力,由此與王者之師的微信錯位競爭。
此社交非彼社交
所有商業的競爭都是對人們時間的搶占,任何一次商業變革都是時間消費方式的變革。
這一點上抖音是集大成者,一來,聚合內容,解決用戶看什么;二來,按用戶偏好推薦,解決用戶怎么看,把它們做精做透,換來了日活躍用戶2.5億,月活躍用戶5億。
但僅僅停留于此,對于頭條和抖音都是危險的。因為人口紅利會逐漸消失,對外尋求國際化的增量之外,更要對內挖掘存量用戶的新機會。
所以,抖音總裁張楠說:自打社交分享的路徑被封,抖音的私信活躍起來,年輕人有欲望表達自己。于是,抖音順水推舟,做多閃沉淀社交關系鏈,加碼從內容社區向年輕人社交發展,搶占他們的心智、時間。
最新的報告顯示,抖音用戶中女性用戶占比達到65.4%,遠超男性,而在女性用戶中,21-25歲的用戶又占據了50%。如此感性的組合,更有利于流量和算法打輔助,完成“冷啟動”。顯然,頭條和抖音不缺“土壤”培育多閃,而馬桶、聊天寶則沒有。
在小郝子看來,多閃是內容社區,兼顧通訊,而微信是即時通訊工具,兼顧內容。兩者切入點不同,此社交非彼社交。
的確,有人說社區得有核心人群形成獨特的文化,然后再外延文化和人群。知乎、B站、小紅書是這樣,抖音更是如此。平臺里,美食愛好者就不能成為密友?蘿莉裝的愛好者就不能彼此擴列?
曾有一位95后小朋友說,哪怕是貼吧里“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都能找到兄弟,淘寶評論區里也能發現“失散多年”的姐妹,包羅萬象的抖音自然不缺沉淀熟人關系鏈的基礎,這真沒硬核到只有微信才能搞定。
由此可見,多閃更像是親密圈層幻化出的鏡子,年輕人用它照見與自己相同的密友,完成自我認同與彼此認可,這才是年輕人社交產品的核心所在。
此外,不像馬桶、聊天寶,多閃分化微信用戶,強化社交布局,也有戰略意義,對頭條系,社交是糖,甜在心上。
1月17日,頭條系在北京“秀肌肉”,向行業玩家展示自己分析和營銷的能力,要讓去年數百億元廣告變現上再上一層樓。
其中,不僅有對用戶數據的解讀,也有圍繞意見領袖關系鏈的解析,對捷豹路虎等品牌的人群洞察也越發細致——分期、性能、24-40歲等成為關鍵詞——有廣度、有硬度。
而多閃的社交沉淀、高頻交流,將帶來更多的數據,幫助頭條系做強數據分析的“深度”,這更有利于吸引品牌投放。一切就像某業內大咖說的:技術的布局與組合,最終都是為商業服務。
當然,多閃剛剛發布,要擺脫“月拋”的命運,必須在激活用戶后,讓用戶留存、活躍,形成強關系的關聯。這就需要頭條、抖音悉心運營,并且按照用戶需求加速迭代、升級,它將考驗產品團隊的技巧,集團的支持和張一鳴的耐心。
有朋友說,它可能像去年的抖音一樣,在春節來一波爆炸式營銷,吸粉晉級。對此,小郝子不能判斷,但時間不欺人,1個月內便見分曉。
#p#分頁標題#e#綜合來看,馬桶、聊天寶、多閃對微信,真不是三英戰呂布,只是像產品大神俞軍形容的,各自“理解用戶”,再“定義社交”,但三方資源、能力、切角不同,馬桶和聊天寶很難先做對、再做好。
所以,面對老邁的社交市場,多閃值得再努力一點,錯位競爭也是競爭。反正就如馬化騰說的:“競爭是好事,我們歡迎競爭。”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