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營口市老邊區解放思想有了新突破,高質量發展再譜新篇章。2018年,老邊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7%,多項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
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老邊人一張藍圖干到底、黨政同責干到底的堅持。用老邊區委主要領導的話說,“與其苦熬,不如苦干”體現為“新官理好舊賬”的擔當作為,“不等不靠不繞道”的發展志氣,全區上下“問題解決一個少一個、項目干成一個多一個”的工作實績。
如今,“城市向東,生活向好”“天遼地寧新營口,水環綠繞秀新城”正一天天走向現實。
動真碰硬 突破營商環境困局
或因為政策兌現沒到位,或因為配套建設拖后腿,或因為后續資金沒跟上,過去,老邊區曾出現一些停擺項目,有的項目甚至建好了廠房、安裝了設備,就差“最后一公里”的瓶頸沒突破,遲遲不能釋放效能,導致解困難。
鼎際得石化新上項目解決土地問題,人民醫院項目解決雙回路供電問題,向陽催化劑解決排污管線的鋪設及道路修繕問題,風光化工解決企業用水問題……2018年,老邊區為企業解決29個遺留問題。數據上的體現是,協調融資貸款近億元,企業減稅2.9億元,7戶企業節約用電成本3000多萬元,全年軟環境訴求滿意率達到100%。更重要的成效是,大量閑置資源有效盤活,沉睡數年的項目全速推進,投資呈現回流趨勢。
在這一過程中,老邊區政府主要領導每月至少召開三次項目調度會,每個部門“誰的任務誰領家去”,自上而下盯得死、逼得緊、抓得狠、摳得細。31名區級領導、7個項目幫扶團隊與70個重點項目精準對接。經過600多次的對接調研,全區最終梳理出投資者自身無力解決的瓶頸問題38個。
項目停擺,資源閑置,是對軟環境的硬傷害,是對政府誠信的破壞。啃不啃“硬骨頭”,是對敢擔當、有作為的考驗;啃不啃得動,是對決策力、執行力的檢驗。難題一個一個解決,不僅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也消除了干部隊伍的畏難情緒和消極心理,激發出工作的新狀態。
一個下足功夫的干部群體,一寸一壟開辟新空間。老邊區把閑置土地、閑置樓宇、閑置廠房、爛尾樓看作發展路上繞不開的坎。猛藥治沉疴,老邊區將“三閑一爛”范圍擴大到所有爛尾工程,去年清理盤活9宗共65.8公頃閑置土地、6處共4.2萬平方米閑置廠房,嫁接了近20個新項目。
一個爭氣、爭先的干部群體,一招一式再造新流程。審批事項“網上辦”比例達到100%,139項行政職權全部劃轉到大廳集中辦理,103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投資項目審批時限減至40個工作日,提速80%,企業申辦平均用時節省87%。
營商環境從文件變成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知難而進的實踐,項目簽約落地、報建開工速度明顯加快。去年,老邊區開(復)工千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8個,新簽約項目41個,引進國內實際到位資金23.48億元。
創新驅動 加快轉型升級
鋼鐵是老邊區的工業徽標,一區的工業系于幾個龍頭冶金企業,經濟指數的增減也系于企業的興衰。為此,老邊區主動作為,助推企業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
2018年,在老邊區經濟版圖上的幾大鋼爐貼上了“笑臉”。全年滿負荷生產的五礦中板、營口鋼鐵兩家龍頭企業預計實現產值332億元,增幅在60%以上。鋼鐵企業貢獻了23.5%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飄紅的背后,有產品價格上漲、銷路好的外部因素,更得益于過去幾年老邊區和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調整產品結構。
在市場壓力下,老邊區幫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營口鋼鐵過去兩年陸續建成目前國內鋼鐵企業中最先進的150兆瓦高溫超高壓煤氣發電機組和100兆瓦高溫超高壓煤氣發電機組,用電自給自足降低了成本,還投資1億多元進行制氧機工程技術改造,投產后可新增產值1.5億元。五礦中板去年投資11億多元實施煉鋼產品優化升級改造,投產后可新增產值5億元。這些項目在政府幫扶下,快速落地落實,讓企業在市場上搶占了先機。
在環保壓力下,老邊區積極配合企業打通綠色生產的轉型之路。營口鋼鐵投資3408萬元進行回轉窯球團脫硫環保改造項目、投資7024萬元進行污水處理和粉塵料場治理環保改造項目,五礦中板投資1.94億元進行煉鐵廠環保設備改造等項目。這些項目建設牽涉發改、土地、安監、環保、電力等多個部門,最終在政府的幫扶下落地。
上述項目快速落地達產,是老邊區堅持市場導向和問題導向,提高工業發展質量、效益的積極主動作為,并取得明顯成效。
#p#分頁標題#e#去年,老邊區鋼鐵、化工、汽保裝備三個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產業集群收入實現487億元,同比增長29.8%。老邊區認清自己、厘清發展思路:在積極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要“吃”好老產業“這碗飯”,還必須扭住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的“牛鼻子”,且持續發力。
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通過精準營銷找到了轉型升級之路,紛紛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進行定制生產、合作開發,配方產品更新換代、應用范圍不斷拓展,營創三征的三聚氯氰、向陽科化的催化劑產品占據國內市場90%的產品份額。100多家企業圍繞龍頭鑄鏈條、建集群,老邊汽保產品的國內市場覆蓋率超過80%,出口份額占全國的40%,汽保基地獲批為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揚優成勢,老邊新型工業化進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速。
產城融合 催生新生活圈
哈大高鐵站、沈大高速口、蘭旗機場均在老邊區,“站前效應”匯聚諸多都市元素。歷經多年的開發建設,營東新城從藍圖走進現實,那里有寬闊筆直的街道、園林式的綠化布局、現代時尚的廣場、充滿詩意的住宅小區。
2017年10月,老邊區90%的行政機關和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遷入營東大廈,可看作營東新城成熟的一個標志。大廈入駐單位59家,機關單位和辦事大廳同在一座樓,1419名辦公人員在這里直面群眾檢閱。
一批重大基礎配套項目成為新城“地標”,一度成為營口市重大新聞:百年名校營口市高級中學遷入營東新城,整合營口優質醫療資源的營口人民醫院100天建成、開診,停擺5年的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全面復工。
完備、優質的城市功能升溫了樓市。幾年前一平方米三四千元也鮮有問津的住宅,如今賣到六七千元還銷售火爆,醫院附近的臨街門市開盤就搶購一空。30個建成的住宅小區,平均入住率超過七成;“十三五”初期確立的142萬平方米去庫存任務,現在僅剩26萬平方米;房企進場熱潮重現,投資8.8億元的天賦商住綜合體、投資6億元的林昌第五郡、投資4.6億元的未來城項目在新城落地。
白天是建設的繁忙,夜晚是璀璨的星光,悄然間,營東新城居住人口已達14萬人。
空間拉開、人潮涌入,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錨定新城的寬闊平臺,居然之家、汽配城、強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已經建成,天賦五星級酒店加快推進,投資30億元的愛琴海主題購物公園、投資10億元的紅星美凱龍即將登場。以高鐵站為中心,連接南北兩頭的休閑度假村和認養農莊、旭泉生態園、東崗子葵花小鎮、野草河濕地公園等項目串起“離城市最近”的休閑旅游“黃金鏈”。
老邊區委、區政府認為,到新城區“開枝散葉”是老邊區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不能一走了之,老城區不能不管,那里是老邊人民的“根”。老邊區投資2.9億元修建北營線互通式立交橋,投資6380萬元整修渤海大街東段,投資2500多萬元建設營東新城路網、泵站和橋梁。日臻完善的交通體系成為“大動脈”,消弭時空距離,促進新老城區融合發展,聯動歷史和未來。
從老邊區的新城與老城,到老邊區與營口市主城區,都已進入“同城時代”。
成果惠民 提升“幸福指數”
小區里傳來陣陣歡聲笑語。5.53億元建成的回遷小區迎回“房東”,18個小區的不動產登記問題得到解決,數萬家庭“憂居”變“樂居”;改造7.5公里供暖管網,新增70萬平方米熱源,老城區百姓房暖心更暖;新城老城機聲隆隆。大路網高標準規劃施工,黑臭水體集中整治,幼兒園異地新建,讓人滿心期待。
新農村面貌欣欣向榮。投入3600多萬元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改廁225座……
在一系列“剛性指標”后面寫上正確的答案,老邊區完成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中的民生答卷。
去年,老邊區主要指標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3億元,增長7.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3億元,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3億元,增長18.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6億元,增長26.8%。這是能夠帶動就業、提高百姓收入、改善民生的經濟增速,老邊區委、區政府回應群眾期待,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和群眾形成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
#p#分頁標題#e#通過一手抓企業運行、一手抓項目推進,老邊區努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讓“飯碗”多起來、“腰包”鼓起來,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0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4%以內。
提高生活水平,尤其兜住“底線”。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產業脫貧項目,5個產業脫貧項目完成收益分配100多萬元;新農合與大病保險“一站式服務”,參合人數突破5萬人,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900多萬元,困難特殊群體救助機制不斷完善。
“實在”發展,稅收入庫,73.3%的可用財力傾注民生,11項重點民生實事扎實推進,百姓在環境變化和幸福感自豪感提升中見證老邊區的發展。
橫在老城區南部出入口的鐵路線,多年來每天數次堵塞交通,老邊區實施北營線互通式立交橋和龍山大街平交改立交項目建設,“大門檻”的困擾將一去不返。為大眾創業削門檻、搭平臺,老邊區在營口市率先實行商事登記、公章刻制、稅務登記、銀行開戶“四大項聯辦”,一趟全辦完。
堅持教育優先,老邊區進入全國義務教育均衡區行列,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補齊需求短板,農貿批發市場等業態的項目建設提上日程;狠抓生態環境,去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監測天數的89%。
如今的老邊區,已經讓百姓看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希望。
(責任編輯:馮慶洋)
相關報道
>>返回頻道首頁 返回本網站首頁
微信訂閱號
手機版
法人微博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