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月19日電(楊陳 張忠浪)由廣西社會科學院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廣西藍皮書《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19日上午在南寧正式發布。該書從不同視角展現2018年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全景與展望2019年發展走向。
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藍皮書主編陳立生介紹,《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設立了主報告、經濟發展篇、開放合作篇、民族發展篇、社會發展篇及附錄等六大部分。
報告認為,“十三五”前兩年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經濟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增長動力逐步轉換,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革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加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部分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達到了進度要求。鑒于當前國內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廣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比較明顯,未來兩年,廣西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圖為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陳立生介紹《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相關情況。 楊陳 攝
在經濟發展方面,2018年廣西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的基本態勢,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但也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仍須警惕風險。報告預計,隨著國家和地方政策紅利持續釋放,2019年廣西經濟運行仍能延續總體平穩的基本態勢。
在開放合作方面,報告提出廣西在發揮好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門戶地位與功能作用的同時,還應強化互聯互通和制度保障,加強項目謀劃和對接,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深化改革、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報告“民族發展篇”全面總結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的發展歷程和成就,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廣西成功實踐的基本經驗。
針對社會保障、教育事業、脫貧攻堅、鄉村治理等社會民生領域的發展情況,報告認為,2018年廣西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收入來源多元化,分配差距趨向縮小,消費質量明顯改善;就業穩步擴大,居住面積提高,城鄉養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城鎮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推進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實現縣縣全覆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區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農村低保標準已超過國家扶貧標準;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6-2018年如期高質完成脫貧任務,為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但報告同時指出,未來兩年廣西深度貧困地區、極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任務更加顯著地呈現出貧困現狀的集中性、貧困原因的復雜性、貧困程度的深沉性和反貧困的艱難性等特征,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為此,報告建議,廣西應補齊產業增收、住房保障、控輟保學和醫療保障“四大短板”,優先保障實現基本脫貧任務;持續優化政策扶持效應,強化脫貧攻堅的政策保障合力;注入源頭活水,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抓好內源性扶貧,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堅持結果導向,切實改進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
陳立生表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9)》匯集了相關研究領域權威的資政成果,集權威性、時效性、實證性和前瞻性于一體。希望該書能為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和掌握廣西經濟社會狀況及發展趨勢提供理性研判和前瞻參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