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們一定知道,《人間》是體育產業生態圈出品的一檔體育人物紀實欄目。從時代風口上的弄潮兒,到兢兢業業的普通人,在體育產業奔涌的時代浪潮里,我們力圖用這樣一檔人物特寫欄目,還原每一個人物最真實的面貌。
我們從2018年的《人間》欄目中,精選出了30篇文章。這30名體育人,有血有肉,有喜有憂,有笑有淚。
感謝體育,陪我們走過了又一年。
01
《羽生結弦:為花樣滑冰而生》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羽生結弦,一個為花樣滑冰而生的人。看到他的演出你就明白,世上真的有如此剛柔并濟之人,把花樣滑冰上升到了藝術表演的高度,冰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19歲摘得索契冬奧會男單花樣滑冰的金牌,23歲在平昌成功衛冕,但羽生結弦的職業生涯遠非一帆風順。在成功的背后,是旁人難以企及的努力與堅持。
02
《馬布里退役:江湖再無「政委」傳說》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2018年2月11日,馬布里進行職業生涯最后一戰。22年職業生涯將盡,從2010到2018的CBA效力生涯也走到終點。在這段時光里,馬布里從一個在美國不受待見的過氣巨星,到整個北京的城市英雄,立傳建像拿綠卡,獲得萬千球迷的擁戴,甚至退役戰的門票也早早售罄……馬布里的故事樹立了外援在中國的最佳典范。
03
《孫思辰:只有奄奄一息過,那個真正的我,他才能夠誕生》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有人說他是新生代足球解說中最出眾的,也有球迷覺得他的解說風格穩重但不算出彩,曾在樂視擔任過三年足球解說的孫思辰,有著怎樣的逐夢故事?而在身體頻頻告急的背后,他又經歷過怎樣的體育人生?
04
《楊皓喆:體育or娛樂?這不是個問題》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這!就是灌籃》的大火帶紅了一大批參賽的選手,楊皓喆便是其中一個。首期節目播出以后,他成為了討論熱度最高也最為吸粉的人之一。在被問到為何選擇參賽時,他說,“節目組導演找到我,跟我說有這個節目,會在浙江衛視播。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形式,但我還挺好奇的,所以就來了。”
對于99號選手楊皓喆來說,體育和娛樂這兩條線,并不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也不是兩條非黑即白的線。面對這兩條路,他會好奇、會糾結、也會迷茫,但他清楚地知道,他想要什么。
05
《大衛-梅爾策:在美國體育產業摸爬滾打20年,他說中國會是體育的下一片熱土》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從三星的手機業務CEO,到王牌體育經紀人,再到體育營銷巨頭,大衛-梅爾策(David Meltzer)堪稱美國體育行業的資深老兵。而如今,他的下一站選擇了中國,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優酷頻道,發布自己對于體育的看法。 趁他來華的機會,生態圈與大衛-梅爾策聊了聊,他眼中的體育行業與中國體育,是個什么模樣。
06
《胡蘊倩:“體育人都有奧運夢,我想站在一線成為筑夢者”》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在大學里,她是品學兼優的學生會副主席;在職場上,她是能力突出的項目經理。在工作兩年以后,她拿到全獎前往日本老牌名校筑波大學留學,并在異國開啟了另一段絢麗的體育人生之旅:進入東京奧組委實習,前往FIVB(國際排聯)總部學習......
回顧過去這幾年的經歷時,她說:“作為一個體育人,我嘗試了很多東西,現在這個階段,我覺得是時候去追逐我心中的奧運夢了。” 非專業隊體育人該如何實現“奧運夢”呢?從今天的主人公胡蘊倩(Emily)身上,你也許能看到一些特別的答案。
07
《姚明:成為籃協主席的365天》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姚明出任籃協主席整整一周年。過去的365天里,圍繞著他的話題一直沒有停歇,生態圈提到姚明的報道就多達261篇。而在我們參加大大小小五十余場籃球相關的發布會與活動里,幾乎次次都能碰到姚明,再加上一些體育論壇與跨界活動,這一年,姚明真的很忙。
08
《周冠宇:離F1最近的中國人》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在中國,和足籃排網等大項相比,賽車的關注度相對要小。雖然早在2004年F1就在中國設立站點,但十幾年過去,即便央視在今年重新入局,與五星、騰訊三分F1賽事版權,這個旨在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賽事似乎還沒有迎來明朗的春天。
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跟目前F1賽事中沒有中國選手有關。正如姚明之于中國籃球、李娜之于中國網球等項目的影響,或許這項長期以來被歐美人占據高位的F1賽事什么時候能出現中國人的身影了,什么時候這項運動的關注度也就會慢慢起來了。
而周冠宇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可能。
09
《金相凱:致人生的那些偶然和必然》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在金相凱趕去解說一場比賽之前,一個男青年小步快走過來:“請問您是金相凱老師嗎?我的父親很喜歡聽您的解說。”說著把手指向了站在馬路另一邊的老父親,看見金老師看過來,老父親有些激動,對著他笑了。“有的時候我想,這也許就是我們堅持做好這一行的意義吧,能給他人帶來快樂。”金相凱說。
在新英體育說了7年英超的金相凱,如今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金老師”。由于在新英上海分部工作,金相凱一直生活在杭州,這次來京解說世界杯,我們專程約到金老師聊了聊。
10
《劉嘉遠:入行是喜歡,如今是歡喜》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供職央視14年的劉嘉遠,迎來了他的第四次世界杯報道任務。在出發之前,生態圈記者與劉嘉遠進行了一番對話。 這個似乎在央視不聲不響,卻越來越得到重視的新生代解說員,對于自己的職業與未來規劃,究竟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11
《肖恩懷特:單板滑雪之王》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飛翔的番茄、奧運會金牌得主、單板滑雪之王、單板與滑板運動雙料選手、雪場老板、沸雪賽事股東和樂隊吉他手、電影音樂節常客……肖恩懷特(Shaun White)有著無數光鮮的名號。
而在索契慘敗之后,肖恩懷特的工作重心似乎逐漸向賽場外傾斜,就在人們以為他的故事要翻篇,進入運動員轉型篇時,他又用完美無缺的個人奧運第三枚金牌,上演了王者歸來的好戲。
12
《版權流轉間,年輕體育解說的筑夢之旅》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這是一次生態圈面對“新世代”體育解說員的群訪。
如今,年輕解說員沒有了過去一夜成名的國家級電視平臺,但也獲得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新機會。在版權流轉于新媒體平臺之間時,他們在迷茫之中努力提高著自身的解說水平,希望能把握住時代脈搏。
13
《王薔:2018金花盛開,「網球一姐」在路上》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網球運動員+體壇美女+百變表情包=?”看到這個等式的時候,你最先想到的人是誰?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王薔。
這個從9歲就拿起網球拍開始打球的女孩,如今已經成為中國女子網球的驕傲。在賽場上,她曾為國奪冠,不久前還成為自李娜退役后第一位年終排名闖入前20的中國球員。 而在賽場外,活潑可愛的她也深受網友喜愛。在珠海WTA超級精英賽取得佳績以后,生態圈與王薔聊了聊她這些年在場內場外的故事。
14
《朱軼洲:11個城市12座球場,她最先看到了俄羅斯世界杯的樣子》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對于朱軼洲而言,旅行原本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她見證過動亂的中東,流連過非洲的熱情,欣賞過西班牙的球場帥哥,曾環游世界50多國。這一次,朱軼洲變身體育旅游紀錄片主持人,跟隨PP體育,來到了“戰斗民族”俄羅斯。
世界杯將在夏天來到這個國度,搶先走遍這里11個城市的12座球場,朱軼洲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15
《歐思格:從三桿槍到300人公司:76人CEO的20年逆襲傳奇》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他是美國著名體育娛樂公司Harris Blitzer Sports & Entertainment(以下簡稱:HBSE)的現任首席執行官,并擔任NBA費城76人、NHL新澤西惡魔、全美前五室內場館保誠中心、全球知名電競戰隊Team Dignitas、格萊美體驗博物館、NBA發展聯盟特拉華藍衫軍、AHL賓漢頓惡魔,以及76人創新實驗室的CEO。
在此之前,他曾擔任擁有NBA紐約尼克斯和NHL紐約游騎兵的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總裁,也曾任HoopsTV.com總裁,并曾在NFL費城老鷹隊以及NBA新澤西籃網隊擔任重要職位。
他在NBA和NHL任職副理事,長達10年。他被評為“最具創新高管”,3次入選體育商業雜志【Sports Business Journal】40位40歲以下體育界精英名人堂。
他是Scott O’Neil,中文名歐思格。
16
《青檬電臺停播后記,還記得十年前的體育夢嗎》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在網絡電臺的概念塵封多年之后,如今,知識付費的風口漸起,資本與人才開始向著互聯網音頻平臺匯聚。 而在10年前的2007年,一個名叫“青檬”的網絡電臺,也曾帶給一代人美好的回憶。在那個年輕人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的時代里,我們一起拼搏,一起造夢,一起見到了行業的潮起潮落,滄海桑田。
17
《格斗八角籠外的舉牌女郎:不止于“花瓶”的美》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在男性荷爾蒙占據絕對多數的格斗賽場,你往往看到的都是嗜血的對抗和肌肉碰撞的暴力美學。但在場邊,同樣還有一個職業可以謀殺無數菲林,就是和格斗相輔相成的舉牌女郎。
像ONE、Glory、Bellator這樣的國際賽事,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名中國舉牌女郎登臺的先例,畢竟這個行業僧多粥少,站上臺的成功者背后可能踩著上百個落選者,上位者卡住位置就意味著后來者很難再進入這個圈子。想真正成為一名出色的舉牌女郎,絕不比做一名職業選手來得簡單——任何一個職業,想要成功都不是一件隨便的事情。
18
《「大佬」吳經國》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提到吳經國這個名字,在世界體壇都可謂是如雷貫耳。他不僅曾任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AIBA的主席,還投身于奧林匹克教育與文化事業,曾常年擔任國際奧委會執委,并在北京申辦奧運會時兩次投下贊成票,為推動兩岸體育交流做出過不少突出貢獻。
在2018年斯邁夫大會,作為官方戰略合作媒體的生態圈,有幸專訪到了吳經國,跟他聊了聊奧運、拳擊,以及體育的大未來。
19
《“女孩子也能打籃球,它讓我們變成了一家人”》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北京的東單籃球場被譽為北京街頭籃球的圣地,各路草根籃球高手都會云集于此,切磋球技,以球會友。但是在這其中,有那么一群人,往往會吸引眾多人的目光,那就是一幫打籃球的女孩子,無論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人們經常能在籃球場上看到她們。這些女孩子,都是因為一個團體而聚到了一起,那就是北京Monster女籃。
20
《「寶島球王」陳柏良:從電力公司到綠城隊長的足球故事》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他是臺灣足壇走出的第一名職業球員,他是浙江綠城的隊長,他是代表中國臺北隊出場次數最多的臺灣第一球星,他就是——陳柏良。借陳柏良跟隨浙江綠城抵達北京征戰客場比賽的時候,生態圈也借此采訪了這位臺灣足壇的指標性人物。聽他講述了自己的成長之路。
21
《藤新&楊凝:這部一集才射一腳門的足球動漫,為何讓我們熱血沸騰》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在距離首版播出35年之后,《足球小將》這部在無數人童年都留下回憶的動漫,又回來了。這部經過全新制作與配音的動畫,世界杯前夕開始在芒果TV更新播出。
關于足球小將,關于童年,關于足球的夢,每個人都有太多的話要講。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次元壁!把“足球小將”們親自請到生態圈來。生態圈有幸邀請到了兩位參與了本次《隊長小翼》譯制工作的,來自于北斗企鵝工作室的配音演員!讓他們跟大家好好聊了聊心中的足球夢。
22
《尹能遠:從球童陪練到教練助理,他想在NCAA闖出名堂》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每一個喜歡籃球的人,都曾尋找過他們在籃球上的歸處。有的人試圖成為球員、有的人想要當教練、也有人想要成為裁判......大家都是因為熱愛而用自己的方式擁抱著籃球。今天的主人公尹能遠也一樣,熱愛籃球的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籃球教練。三年前,他前往美國,在NCAA成為陪練球童,如今,他已經成為了球隊的教練助理。屬于他的籃球夢,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
23
《Ronly大魔王:即便打電競,我也想代表中國拿冠軍》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在比較普遍的認知里,職業電競選手的前生,長踞網吧、叛逆少年、早年輟學……大概是這種路數。如果成功打入半職業或職業,則有機會“一雪前恥”。而事實上,在那群正常上課、考上大學、步入職場的人里,其實也不乏職業電競選手出現,而且還能拿冠軍。比如,大魔王陳俊宇。
24
《杜秋歌:我為什么離開北京、放棄高薪IT工作,到小縣城做青訓?》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從高薪IT工作“跳槽”到體育行業,再到離開北京遠赴南方小城,做起最艱苦的足球青訓,這是我們身邊的體育人——杜秋歌的體育故事。
25
《劉建宏:我是個戰士,終究要回到戰場》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離開樂視體育之后,劉建宏有了新的征途——加盟企鵝體育,出任總裁。
“樂視體育如同當年的陳勝吳廣,完成了振臂一呼的任務,歷史使命可能已經完成了。但是我的歷史使命還沒完成,我還可以為中國體育做很多事情。”經歷了4年創業拼殺,劉建宏無疑有了不少心得與經驗,他也決定重新上路。
在企鵝體育履新之后,他希望這次的節奏能把控得好一點。“中國體育是慢產業,要有足夠的耐心。”把自己比作戰士的劉建宏,再度站在了中國體育產業的戰場之上。
26
《苗霖:評書足球?其實,我不是想出名》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年輕一代解說員眾多,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讓大家記住自己,打造個人形象IP,也成為了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在這條道路上,有一位獨樹一幟的評書解說風格的解說員備受爭議,在娛樂網綜頻頻曝光的他更是被直指“想出名”。他就是前樂視體育解說員、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PP體育足球解說苗霖。
27
《鄒甜:入行12年,親歷眾多體育歷史時刻,她說記者要學會思考》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現在的年輕人會比較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真的沒有想法。但作為一名記者,有時候還是要多想想,自己到底會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作為體育記者的鄒甜已經從業12年,她也有不少自己的故事想要跟大家分享。
28
《EVA:2個月創造近6億閱讀量,騎士“生涯”巔峰不止于此》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騎士2018中國新年賽,“傾騎所有”(whatever it takes)的口號紅遍微博,不到兩個月話題閱讀量將近6億。回顧那場比賽,你可能都不記得當時詹姆斯得了多少分,進了幾個球,但這個口號,你一定耳熟于心。
今天的主人公Eva,是這個口號的創造者。人們因為騎士認識了她:騎士員工、官微小編、鐵桿詹密……但這完全無法概括這個女孩。她的故事,遠不止于此。
29
《龔驊:曾在NBA尼克斯工作,赴美讀博學體育,他想幫姚明為中國籃球分析數據》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這是他在南卡州首府哥倫比亞讀體育管理博士的第三年,此前,龔驊在NBA球隊尼克斯做過數據分析工作,再早些時候,他在民風剽悍的德州拿到了體育管理碩士學位,高高大大的身材顯露出了他曾經大學校籃球隊球員的身份。
美國體育管理專業博士的畢業年限大概在三到四年,臨近畢業的龔驊告訴我,他目前打算先尋找在美國大學任教的機會。而他讀博期間傾注心力搭建起來的一個籃球數據網站“GG籃球”,會是另外一個著力點。
30
《鮑仁君:籃球記者15年,他詮釋多面精彩人生》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全文
你會給自己的人生設置邊界嗎?在初入職場之后,很多人往往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而隨著進入職場“舒適區”,人們尋求改變的心也會慢慢變淡,往往會安于做好手頭的工作。
但對于我們今天《人間》系列的主人公來說,成為NBA駐隊記者,與詹姆斯團隊建立密切的個人關系,甚至成為詹姆斯的中文老師,都絕不是其工作的全部。從業15年來,他用自己的不斷探索,詮釋了體育行業里多面人生的精彩。
點擊下列圖片,閱讀其他生態圈年終特別策劃:
2018,體育沒涼
2018,體育產業“零”上市的三個反思
2018,中國體育內容產業進化論
跨過2018:面朝世界杯,中國籃球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