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于3月15日晚20時直播。節目中曝光了不衛生的衛生用品。佰斯特公司利用散漿生產劣質紙內褲,部分沾染大片污漬,甚至已經發霉。
王端端:我們常說一句話“吃喝拉撒睡,人生五件事”。這五件事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2018年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2.49億,首次超過了15歲以下的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給一些產品也帶來了剛需,比如主要給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還有臥床不起的病人使用的成人紙尿褲,全國每年的消費量已經超過了40億片。國家對于這種與人體直接接觸的衛生用品在原材料的采購、衛生指標以及生產工藝方面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消費者圖的就是一個干凈、放心。然而當我們走進一些紙尿褲的生產廠家的時候,卻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

百斯特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用于湖北仙桃主要生產承認紙尿褲、床墊等,并為國內多家知名企業代加工產品。走進車間這里正在加工承認紙尿褲,工人說這些成卷的原料就是生產承認紙尿褲,用鮮木漿做成,業內稱為卷漿。經過包裝就形成了千倍爽成人紙尿褲。

整個生產過程表面看不出什么異常,然而經過仔細觀察記者發現了一些蹊蹺,記者注意到破碎劑的下方連接著一條管道,記者沿著管道一路察看,發現管道直接通向與車間相連的一個小屋里,走進小屋這里居然還有一個入料口,工人告訴記者這里投放的原料是散漿。記者注意到散漿和記者剛剛看到的卷漿明顯不同,這些散漿呈白色絮狀,顏色發灰發暗,一些顏料表面還沾著污漬。百斯特公司使用散漿為什么要搞得神神密密,散漿究竟是什么東西?
根據工人提供的線索,記者輾轉找到了這家生產散漿的工廠,一個簡陋的庫房內堆積大量回收來得紙尿褲,有的散落在地面上,有的紙尿褲有大片的污漬。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就是加工散漿的原料,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直接將這些紙尿褲放入機器中,經過破碎分離、篩分等步驟加工成散漿。

記者:湖北仙桃那邊也有。
也是做成褲的是吧?
工廠負責人:嗯,做成褲都是買這種。
解說:記者調查發現在這家散漿加工廠的周邊還有不少加工散漿的工廠,用的原料也是從其它廠家買來的下腳料,有的沾染大片的污漬,有的甚至已經發霉。
記者:這個有點發霉
工廠負責人:因為本身就是回收這個廢的紙尿褲衛生巾。有些發霉的,他也一起回收過來。
解說:按照國家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的強制性標準GB15979規定生產承認紙尿褲的原材料應無毒、無害、無污染,并禁止使用廢棄的衛生用品作原材料。
既然國家有明確規定,湖北仙桃百斯特公司為什么還敢用散漿生產成人紙尿褲呢?工人告訴記者因為每噸散漿價格在4000元左右,而符合國標的卷漿價格在8000元左右,使用不合格的散漿帶來的利潤空間可想而知。因此,百斯特公司生產承認紙尿褲經常會按一定比例加入散漿,具體加入多少根據客戶所出價格而定。

有的散漿有的卷漿,散漿便宜。
記者:為啥不只用散漿。
工人:你出多少價格就給什么東西。
解說:工人告訴記者散漿會通過多種工具加工成紙尿褲的棉芯部分,,因為外面還有無紡布,所以臟的東西很難被發現。
記者:我聽說散漿不能做衛生用品?
工人:不能。
記者:為啥不能用?
看上去不一樣嗎?
工人:達不到衛生(標準)
記者:你是服品拿來做。
咱做的成庫,產品合格不就行了嗎?
工人:不合格。
解說:為了辨識每種產品所用的原料不同,工人還在包裝箱上特意用散漿、卷漿等字樣進行了區分。
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發現不僅僅是成人紙尿褲,一些成人在生產婦女及嬰幼兒兩用巾也用散漿。除了自有品牌還為多個品牌代加工產品。公司宣稱嚴把產品質量,為廣大婦女兒童提供衛生舒適安全的衛生用品。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金得利公司實際上也在偷偷購買散漿,工人告訴記者為了不被檢查人員發現這些散漿入庫時不做任何記錄。

記者:散漿不用入庫?
金得利:按要求其實得入,我們沒入過。
解說:這里的散漿同樣被直接堆放在地上,有的散漿已經沾染了大片污漬,上面蒼蠅飛舞。
廠房內彌漫著大量粉塵,這里生產的正是婦女、嬰兒都可以使用的婦嬰兩用巾,入料口堆集著不少的散漿。

記者:這兩用巾都是散漿做的?
金得利:對。
記者:我聽說散漿按規定不讓用?
金得利:按規定不讓用。
記者:臟是吧?
金得利:太臟了那個。
解說:經過加工臟亂的散漿竟然被用在了婦嬰兩用巾里。按照我國《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規定,生產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的企業生產區內應有空氣消毒或凈化措施。然而在金得利生產車間記者并沒有見到相應的消毒凈化設備。
記者:如果發現過敏請停止使用,對吧?
工人:不告訴你了嘛?
解說:工人告訴記者這樣的婦嬰兩用巾這里每天可以生產數萬片。
記者:咱這機器一天能做多少面巾?
工人:4萬5萬、5萬、6萬。不一定。
王端端:這個片子讓人觸目驚心,一次性衛生用品主要涉及老人、婦女和嬰幼兒的家庭,幾乎每個家庭都會使用到。這些廠家不是不知道霉爛的散漿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衛生用品,他們也清楚知道偽劣產品將會給消費者身體帶來什么樣的危害。然而為了錢他們無視消費者的健康。對于這些喪失了商業道德和良知底線的企業應該讓他們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