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策略:圍魏救趙的應用背景
危機管理中,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固然是最基本的應對方式,也是最常使用的商場戰術。然而,無視具體情況的機械性見招拆招,在某些情況下并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有時甚至會貽誤戰機,喪失反守為攻的良機,,實謂可惜之至。
古代兵書有云:“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筑堰。”
如果危機發生之時面臨的攻勢強勁,有四面楚歌之虞,為求自保,當然就不能硬碰硬,此時便要有冷靜的頭腦,對形勢作出準確的判斷,如果不過是來自無中生有的惡意炒作或者僅僅因為管理層某些人的負面新聞等非質量等實質性品牌危機,則忍一時以待風平浪靜,純粹的無為,勝于強硬出擊。但是如果為質量等危機,單純的不作為則不再是自保的途徑,退一步后迎來的未必是海闊天空而有可能是絕地死路。于此,圍魏救趙在當代商戰中也許就有了用武之地。
必須看到的是,在將要介紹的危機處理案例中,第一階段的避實就虛策略,居功至偉。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為后來的正面反攻爭取了時間,更重要的是,一開始避開鋪天蓋地的輿論攻擊,沒有自說自話地為自己一味辯護(這樣的情境下辯解是令人反感的,也更容易激起公眾的憤怒),從側面質疑外國言論的動機,引導輿論分流,從而抵制住了強勢的攻擊,在生死懸于一線之際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自身,也為反攻準備了相應的輿論基礎。
圍魏救趙策略適用于產品質量危機,以及有鮮明特殊時期背景的品牌危機,尤其適用于質量改進過程比較慢的產品企業。
特定時期特殊背景特殊鮮為人知的隱情,為應用這一原則的重中之重。
相對于其他危機的處理方法,這種危機策略執行難度更大,執行力的要求偏高。運用這一策略時,如果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將半途而廢,甚至走向企業所希望的反面。而其他危機處理策略,只要運用得當,執行力弱一些,也不至于使得結果過于偏離預期目標。
圍魏救趙策略在執行步驟上有四步:
第一步,將某一個產品質量的問題引向行業某一特定的行業話題的討論,向公眾傳遞這樣的信息:這一話題能夠引起的結論未必是絕對的,可以是有背景的,還存在著某些疑問,這是整個行業的困惑,是某一特定時期集中反映出來的某一類產品的困惑。
這樣導向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理解這一行為并不是企業單方造成的現狀,是有其深刻背景的。而且能夠把公眾過于集中的注意力分引向更廣闊的思考,對問題有更全面的理解。
第二步,將對產品的關注轉移到不僅僅關注企業,而且應該關注與企業產品有一定距離的話題。目的是減輕企業正面所受的攻擊,減少消費者對企業及其產品的“負面”印象的全面滲透。
第三步,權威檢測與整改并行。目的是給消費者一段思考的時間空檔后,重新讓消費者、讓業界認識到企業并沒有“忽悠”廣大消費者,不失時機地告訴消費者,企業是負責任的企業,產品是合格的產品,正在生產并推出大眾滿意的產品仍然是企業的首要使命。
第四步,答謝消費者。重新獲取消費者的信任、業界的信任,以保持并提高現有的品牌優勢、市場份額。

案例分析:
2005年9月,幾個自主品牌的中國汽車首次走出國門參加國際性的展示活動,在創新中國年的節拍下一度被吵得很熱鬧,也讓某些勒緊褲腰帶參展的企業抱著過高的期望值。
媒體給予了同樣激動人心的鼓勵,也吊起了人們的胃口:IAA國際法蘭克福車展,中國企業初露頭角,各方紛紛揣測三家中國汽車廠商是否能贏得歐洲消費者的歡心,是否能夠抱個金蛋回來。
9月中旬,先是國外的網站,然后傳到國內一個爆炸性消息:
由ADAC德國汽車俱樂部公布的檢測結果,“NLFL是ADAC20年來所作測試中質量最差的車!”
此消息在德國的各大新聞媒體不脛而傳,其中包括德國著名的南德報和最大的新聞電視臺NTV。
ADAC對中國NLFLSUV的測試得出的結果等于對中國汽車發出禁令。報紙標題是:以價格便宜為賣點的中國車,在質量方面過不了關。
他們拿出了“鐵”一樣的檢測大棒——正面碰撞測試:在僅僅64KM/H的情況下,車完全損壞,司機沒有任何的生還機會!側面碰撞測試:50KM/H,司機頭部將會遭到重創。測試總結果:
此外測試結果還說,這輛兩噸重的車子在行駛中明顯缺乏穩定性,方向盤不夠精準,剎車距離長。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BD)還不如ABS效果好。而且行駛100公里需要耗費升98號汽油,油費將會很高。同時尾氣排放也才是歐Ⅱ排放標準,離歐Ⅳ排放標準還有很大距離。
兩天內,德國的媒體紛紛報道“開中國車有生命危險”,荷蘭報紙也把“開中國車很危險”放在了頭版頭條。
NLFL的事件雖然是發生在德國,但是由于互聯網的國際性、無邊界性,傳到中國不過是兩三天的事。
這一消息生產企業當然先一步獲悉,他們在歐洲有經銷商啊!危機管理團隊里的核心成員一致認為,這是一場大仗,一場惡仗,是一場有風險的仗,但也是一場刺激的仗!
在危機公關中,牽涉到質量問題的危機公關是最難操控的,也是最具風險的。一般地說,處理這一類危機有四個步驟,少一個步驟,企業都會在危機中衰落或者死亡。巨能鈣、光明牛奶的步驟實施都證明了這一點,成功或者死亡,只在屈指可數的幾日!
還有一點,汽車產品與快速消費品的區別還在于,推新品的速度顯然沒有那么快,對于汽車,一個新的生產線、一個新車型的模具都非一日一月之工。
抱怨是抱怨者的墓志銘,堅持是堅持者的通行證,危機管理團隊還是硬著頭皮接手了!
電話聯席會上,危機管理人員分析,正常的應對只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承認汽車質量有缺陷,立即召回。
該款車型在海外售出不到400輛,在國內的召回更簡單,不就是送一桶潤滑油嘛!這也是一個積極的正面回應啊!
汽車召回在國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對于國內汽車品牌依然新鮮。對消費者來說,召回依然能夠局部體現品牌責任感。
但是這一條路有著巨大的缺陷。因為購買越野車的消費者往往都是汽車發燒友,他們對汽車都是“明白人”,對事件的認識也比較專業、理性,召回后的銷售影響太大,因此,并不十分可取。
第二條路是,在當前的背景下,有一些東西是“隱秘”的,這為圍魏救趙提供了可能性。特殊的背景足以把國內的輿論導向“陰謀論”,或者叫“陽謀論”——這些背景是,為什么測試結果在法蘭克福車展期間公布?為什么這樣一款受中國市場認可的中國汽車第一次到歐洲就遭遇“特別”的待遇?
問題的基本內容包括:
從前一階段中國和歐洲的紡織品爭端來看,中國制造以其高性價比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也引起了歐洲制造商的警惕。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國日益成熟的本土汽車企業將加入國際競爭,在知識產權等各方面受到質疑也是正常的。
可以推測,該款汽車在歐洲受到特別“關照”,不過是,槍打出頭鳥,中國汽車動了歐洲市場同類產品的奶酪。該款汽車在國內是接受過中國的相關部門檢驗的。
需要爭論的無非是:一個企業的產品達到60分合格還是達到90分合格的問題,以及消費者應該如何評價這個測試的問題。
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是,汽車產品的特殊性,其安全性之所以牽動如此多的神經,是其關系生命。
鑒別汽車安全性高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汽車安全碰撞實驗。中國目前采用100%正面全接觸式碰撞實驗,這種正面碰撞實驗現在在國際上也是較為先進的。增加側面和后面碰撞實驗是為了全方位地、更好地了解汽車在進行碰撞實驗時的狀態,從更多角度了解汽車在高速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一切情況。據了解,關于我國側面碰撞乘員保護要求的強制性標準,專家們討論研究已經有多年,但當時國內尚無側面碰撞標準。
危機管理團隊經過反復分析認為,引導輿論有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要準備充足的“炮彈”,而且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密集地發布。也就是要準備充足的稿件、充足的網絡言論,并在最快的時間通過網站、平面媒體發布出去。利用這些言論,形成有層次感、有遞進關系的言論群,使輿論按照預期的方向發展。
無論如何,大家同意了第二條路——圍魏救趙。第二條路是可行的路,必須立即著手實施。
同時,另一條暗線必須同步著手準備,悄悄進行,那就是準備在歐洲的德國技術檢測協會(TUV)進行汽車碰撞測試。前面的圍魏救趙,是“止痛藥”,使得企業大廈不至于轟然倒塌,后面的測試成功、舉行發布會等步驟,才能給消費者一個相對滿意的交待。
經過一番艱苦準備,評論文章像炮彈一樣向外發射。一夜間,人們在很多媒體上見到如下典型觀點,頗具“殺傷力”、“感染力”:
FL事件:洋人“懼怕”中國車
“這是在打壓中國汽車” 專家質疑FL事件
從法蘭克福車展看國外某些言論的唯我嘴臉
ADAC測試——FL汽車豈能用“方言”說話?
FL汽車用什么語言與國際市場對話?
在這些評論出來之后(網絡導向型的傳播規劃成為最大的功臣),輿論出現了激烈的分化、爭吵,比較具代表性的聲音有兩種:
一種是支持NLFL這個民族品牌;另一種還是對車的質量揪住不放,有一種死扛的架勢。后者的觀點是:中國汽車工業需要保護,需要更多關注。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回避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安全質量問題,重視自主品牌汽車的安全質量,這既是對廣大消費者負責,也是中國所有自主品牌提升競爭力的希望所在。在這個事關民族汽車產業發展的全局性問題上,誰也沒有理由護短,去維護那狹隘的面子。因為,安全就意味著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可寶貴的,無論一個人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高貴還是低賤,他的生命都是不可復制和重生的。可謂擲地有聲!不能不服!
而NLFL廠家的發言,以及吉利汽車李書福等人接受媒體的采訪,與上面的爭論一起,匯成了一支混雜的、難辨真偽、難分正義與謬論的聲音洪流。
而對于網上灌水的貼子,危機管理團隊成員更是花了心思,作了詳細的分析。首先是對貼子內容作了詳細的策略性規劃,其次對網絡言論進行大量的“引導”工作。
后續工作:
歐洲時間10月6日,FL汽車的歐洲經銷商在荷蘭海牙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FL汽車及其經銷商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
在9月29日完成的歐洲標準碰撞測試中,FL汽車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能,駕乘人員在碰撞中的安全均能得到保障……
如果沒有“圍魏救趙”這一步,那么在漫長的等待第二次歐洲測試過程中,事關安全性的言論對于廠商來說后果不堪設想:廠商在一兩周的時間內被攻擊至死,測試結果出來時已經無力回天。
“圍魏救趙”是危機公關多個策略步驟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是能否成功拯救企業的基礎階段。
像對于歐典地板這樣比較嚴重的品牌危機,需要多個策略的組合應用,但是要減輕企業的壓力,其中的一個步驟必然是“圍魏救趙”,就是避開媒體的熱點,猛攻行業或者某一現象的不正常,某一現象的背景軟肋,否則難以減輕企業在特定環境下的壓力……
當然,“圍魏救趙”的基本條件也是企業的言行沒有過分違背法律和道德準則,否則即使采用“圍魏救趙”策略,也最多只能延緩危機發生的速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