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優秀的企業始終堅信“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制度”,而出現問題,意味著管理有漏洞或者不完善。
文:中外管理傳媒 莊文靜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前不久,胖東來再次成為熱議的焦點,這源于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一位河南許昌的顧客在胖東來購物時與員工發生爭執,隨后胖東來公開了一份長達8頁的“顧客與員工爭執事件調查報告”,引發廣泛關注。
這份詳盡的調查報告中,胖東來表示由于服務存在問題,管理人員全部降級3個月,并攜禮物與500元服務投訴獎上門向顧客致歉。然而,顧客堅決拒收這筆投訴獎。
調查報告還指出,顧客權益受損可通過投訴渠道反饋,但不能現場對員工大聲呵斥指責,這是傷害人格以及尊嚴的嚴重行為,因此給予了員工5000元精神補償。
這一事件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許多人稱贊胖東來的態度端正、以人為本,希望其能到自己的城市開分店。有網友直言:“我們有責任保護好這家企業?!?/p>
這樣一個緣起于社交媒體的視頻,本來看似是一個負面事件,卻在胖東來的處理之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梢哉f,胖東來在此次事件中的態度,以及處理過程、處理結果,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
一直以來,企業在面臨危機事件時,“翻車事件”屢見不鮮??墒?,為什么胖東來可以化危為機,并且再次樹立了企業的良好形象?上海經韜緯略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湯鵬表示,胖東來在此次事件中的處理態度、過程和結果無疑是成功的危機公關典范。他認為,胖東來之所以能夠化危為機,關鍵在于其及時、透明地回應公眾關切,同時采取了合理的補救措施。
客戶第一VS員工第一
“胖東來在處理客戶與員工沖突方面表現出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他們能夠迅速發現問題并采取行動,反應敏捷;其次,調查過程非常細致,客觀真實地反映了事情的全貌;第三,處理方式體現了胖東來一貫宣傳的理念,既注重客戶服務精神,又不失人文主義,且有章可循;最后,處理結果透明公開,接受全網監督,以證明其處理的公平性。”湯鵬表示。
縱觀近年來讓人印象深刻、處理得當,甚至讓企業化危為機的公關事件,無一不是遵循了這些原則。比如,曾經遭遇過多次危機公關的海底撈,他們多次的危機公關,都主打了“以人為本”的核心處理思路。
事實上,近年來,許多企業都通過遵循這些原則成功化解了危機公關事件,他們的危機公關策略一直以“以人為本”為核心。
那么,當面臨員工與客戶的沖突時,企業應該如何處理?到底是“客戶第一”,還是“員工第一”?這次事件再次引發了這兩個對立觀點的討論:企業應該如何處理員工與客戶的矛盾沖突?該如何對待員工與客戶的沖突?
“員工和客戶并不存在對立關系。”湯鵬表示,“阿里巴巴強調客戶第一員工第二,是希望員工能夠具備客戶導向意識,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只有客戶滿意了,企業才能發展壯大,員工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稻盛和夫和西南航空堅持員工第一,他們認為員工滿意、快樂了,才能讓客戶也滿意快樂,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發展。在本田,則有三喜歡原則:‘讓員工喜歡、讓經銷商喜歡、讓消費者歡喜’。只有這樣,公司才能保持長久持續下去的理由和價值。因此,從本質上看,員工和客戶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不存在矛盾和對立?!?/p>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員工(特別是商業企業員工)感受到的卻是這種氛圍:“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如果顧客錯了,請參照第一條”。實際上,企業在強調人性化管理時,最根本的邏輯應該是對員工的尊重。只有讓員工感受到自己與客戶的平等地位,以及對他們人格的尊重,才能激發人與人之間的善意。
如何將人性化管理真正落地生根?
那么,在企業經營中,如何真正實現人性化管理和柔性管理?
“首先,我們需要樹立明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并通過各種渠道、儀式活動和場合進行可視化的宣傳和弘揚。其次,基于人性化和柔性管理理念建立相應的規則制度、獎懲條例、員工手冊甚至激勵機制相互掛鉤來保障理念得以實施執行。第三,要關注重點人群,特別是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他們的管理理念需要刷新,并讓他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最后,利用重點場景進行落實,比如績效反饋面談、新員工培訓、危機事件處理都是宣傳和落地管理理念的好機會?!睖i說。
在此次事件中,胖東來通過調研判定:管理人員對此次爭執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對于涉事管理人員進行嚴肅的處罰,全部降級3個月。這一決策體現了胖東來管理層對于員工及顧客權益的高度重視,以及對職業操守和服務質量的堅定承諾。這種處理方式不僅能夠體現對員工在事件中遭受的不公待遇的認可,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和傷害。
顯然,優秀的企業始終堅信“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制度”,而出現問題,意味著管理有漏洞或者不完善。
企業形象:于細微處見真章,于無聲處聽驚雷
在當今這個信息傳播無處不在的時代,企業的輿情控制變得越來越困難,越發不可控。然而,我們不能認為一場危機就一定是壞事。如果能夠妥善應對危機,甚至將其轉化為一次成功的公關事件,那么它就能成為樹立企業形象、重塑和打造企業形象的契機。
“每個公司都可能面臨危機事件,但如何處理這些事件最能體現企業的理念,并塑造企業形象。古有商鞅‘立木求信’,今有阿里‘誠信門’、‘搶月餅’事件,都是很好地利用事件去樹立理念和弘揚價值觀的案例。關鍵在于對危機事件的處理方式,必須與企業希望樹立、弘揚的價值理念保持高度一致,絕不能為了某種利益而委曲求全,做出違背價值觀的處理方式,給人留下‘說一套做一套’、經不起現實考驗的印象。只有這樣才能化危機為機遇,通過其樹立企業形象?!睖i表示。
那么,是不是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事件就能較好地樹立企業形象呢?
湯鵬明確表示:“不可能。企業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經年累月的耕耘與堅守,同時還要承受住時間的洗禮。這背后必然有一種始終如一的價值觀念在引領和實踐。否則,企業給人的印象便是變幻莫測,缺乏鮮明的文化理念特色,自然難以樹立穩固的形象。然而,最大的挑戰往往出現在危機時刻,企業如何應對以及價值選擇是否與其一貫的理念相符,這將決定企業形象的高下。若能與之契合,企業形象將更加崇高;反之,企業形象恐將轟然倒塌?!?/p>
在《基業長青》一書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凡是成就大事業者,都是理想集團而非利益集團,利益集團行而不遠,唯有理想集團才能基業長青”?!拔C公關事件因為‘話題效應’有助于宣傳企業形象,但企業形象不是靠危機事件樹立的;相反,企業形象的建立靠的是日常小事,于細微處見真章,于無聲處聽驚雷。”湯鵬強調道。
危機是企業經營的放大鏡
在處理危機公關時,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日常積累是否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緊密聯系?
“我認為,處理危機事件與管理水平的高低并無直接聯系,但它確實會考驗企業的管理水平。危機事件之所以難以應對,是因為它受到了廣泛關注,每個處理細節和結果都會被放大觀察。因此,處理方案需要考慮多方利益和情緒,難度較大。所以,危機事件實際上是對企業經營的一次檢驗,看其核心理念是否符合普世價值和基本規律,即是否符合天道、人道。正如稻盛和夫不斷追問‘作為人何謂正確’一樣,基業長青的企業必須‘順應天道、得合人心’?!睖i強調道。
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危機事件的處理除了要遵循及時迅速、公開透明的原則外,還應符合公序良俗、普世價值?!罢嬲\坦率地承認和接受錯誤,對就是對,不找借口推卸責任,不編造理由試圖解釋,不耍小聰明蒙混過關。所謂‘大道至簡’。大多數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而且大多數人也是善良的。只要秉持上述原則進行危機公關,就一定會獲得好的效果;反之則無法被外界接受和信任?!睖i總結道,“企業要想長久生存并克服各種危機,關鍵在于理念和能力。而理念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文化。環境會發生變化,企業也會有生死存亡之分,但文化理念卻是不朽的。”
吉姆·柯林斯曾建議企業家:“創建一家有內在品質的公司,如果它不幸消亡,會讓這個世界若有所失”。此時,企業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是這樣或者正在成為這樣一家公司。正如楊絳先生所說:“任何關系,褪去最初的熱情和激情,最后看的是良心,拼的是人品,留的是信任?!蔽覀兊钠髽I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何嘗不是如此呢?